產生背景
1980年,當時泰興縣天星鎮六個村的農民,為了解決子女就近上國中的問題,集資了兩萬元錢,買了七畝地,建了26間房,辦起了 洋思中學,當時只有5個班,13名教職工,220名學生。從那時起,洋思中學就沒有讓政府投過一分錢。可是,在1982年以前,洋思中學的學生也沒有一個能考上高中,參加中考也沒有一個學生的數學能考及格。按照江蘇省的規定,不足5萬人口的鄉鎮只能有一所國中,而該鎮現在已有三所國中, 洋思中學地處長江邊上,學區內生源不足 400人,這所學校應該撤消。1982年末,當時的民辦教師蔡林森始任校長,局面開始轉變。蔡林森校長開始了解情況,走訪家長,查找原因,尋找對策,於是帶領廣大教師以一個理念“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為主題,抓教法的改革,從模式入手。經過認真的思考、實踐的檢驗,結合學校的特點,吸收嘗試教學思想,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模式“先試後導,當堂訓練”。在幾年的實踐、積累、總結中升華到模式理論,大面積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為此洋思中學不但沒有撤消,反而越辦越興旺,現有在校學生3600多人,其中有3200多人是來自全國12個省、市、自治區的交費生。每天都有成百上千外人到這裡來參觀學習,至今前來取經者累計已超過 30萬人次。 於是,商家也打起了“洋思中學”的主意,豎起了“洋思中學招待所”之類的招牌,一所學校居然 帶動了一方經濟的發展。 洋思中學是一個奇蹟,但並不是高不可攀,幾年來真心實意學 洋思者,也真的取得了成功,確確實實提高了質量,學校辦出了水平,創出了成效。
產生過程
洋思中學的課堂教學改革始於20世紀80年代,當時,學校剛創辦,設備簡陋,生源差,教師多數是代課教師、民辦教師。他們上課“滿堂灌”,從上課一直講到下課。學生從上課一直聽到下課,似乎在看戲,聽說書。教師常常一堂課講不完一道例題,學生作業都壓到課外做,結果抄襲嚴重,幾乎一人對、全班對,學生作業本上找不到一道錯題。嚴峻的現實使洋思人認識到,提高教學質量主要應靠課堂,課上做一道題,也比課外做千道題強。於是,學校領導就狠抓了“當堂完成作業”,逼著老師少講。蔡林森帶領全體教師堅持不懈地抓當堂完成作業,形成制度,嚴格考核,獎優罰劣。“學生當堂完成作業”這一改革的具體目標雖然很簡單,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困難重重,但洋思人終究堅持下來了,邁出了課堂教學改革關鍵的第一步。
從“課堂作業當堂完成”到“明確課堂教學目標” ,這是洋思國中課堂教學改革的第二步。教學目標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要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教師首先要確立素質教育的思想,明確每一章每一節乃至每節課的素質教育目標,即課堂教學目標必須素質化。他們上課堅持用“示標——導標——測標——補標”目標教學法。大膽跳出了單純“認知”的圈子,堅持不超大綱、不超教材,凡大綱教材中己刪去的內容不教,練習冊、複習資料一律不用,不增加教學內容,不加大教學難度。這一步改革,他們特彆強調課堂“教學目標”必須素質化,特彆強調“當堂訓練”宜不少於15分鐘,重視課前的預習、課後的作業和課外輔導,力爭“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該模式要求學生完成訓練任務必須按時,不得拖拉,要“堂堂清”。教師批改學生的練習作業和個別輔導也必須及時,做到“堂堂清”、“日日清”,以防學生問題的積累。
理念
教師的責任不在於示範,而在於教學生學。先學後教,以教導學,以學促教,自學為主。
教學策略
① 每堂課規定,教師講課時間最多不超過10分鐘,一般在7分鐘左右,有的課4分鐘。保證學生每節課有30分鐘連續自學時間。
②靈活運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不同年級,不同學科,不同內容,不同基礎,適當調整。該少講的不多講,但必須保證學生足夠的自學時間。
③學生自謀自學策略。教師給學生自學的錦囊妙計,為學生謀劃自學策略,每個學生教有自己的自學方略,開始是自控的,逐漸地形成了習慣,養成了良好的自學習慣是教學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④合作精神與合作能力是自學的力量源泉“兵教兵”,精誠合作,在兵教兵中,差生弄懂了教學內容的疑難,優生增強了對知識理解的能力,合作互相提高。
⑤教師精心備課,教師的形象、氣質、基本功,教學藝術,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文化課是以理解知識培養能力為主要目標,其他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教學中去滲透實施。
教學流程
教學流程如下:
1、“先學”,教師簡明扼要地出示學習目標;提出自學要求,進行學前指導;提出思考題,規定自學內容;確定自學時間;完成自測題目。
2、“後教”,在自學的基礎上,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式的學習。教師對學生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進行通俗有效的解釋。
3、當堂訓練:在“先學後教”之後,讓學生通過一定時間和一定量的訓練,套用所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加深理解課堂所學的重、難點。
課堂的主要活動形式:學生自學——學生獨立思考——學生之間討論——學生交流經驗。
4、這種教學模式,教師不再留作業,學生在課堂上完全自我解決,當堂消化。
教師作用
①教師以學定教,教師的教學以研究學生怎么學、學什麼,集中解決為什麼學,學的效果等問題。
②教師語言準確,三言兩語,準確地提示教學目標,儘快地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教師提出自學要求,自學內容,自學方法。
③教師行間巡視,個別答疑與個別詢問,必要的板演與練習進行調查,了解學情,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在自學中疑難問題、帶有傾向性的問題,為“後教”作好準備。
④教的原則是:學生會的不教;學生說明白的不重複;學生不會的儘量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教師少講、精講,只做點撥性的引導。
⑤對課堂檢測題,教師是給答案與結果,讓學生自己探索規律。這樣,教師真正從一線退到二線,為學生自學、思考、答疑當好參謀。
效果
從1987年至今,一直保持著合格率、 鞏固率、升學率三個百分之百和優秀率一個一流的記錄,有80%的學生升入省重點高中。這個原本是“三流的硬體”、“三流的師資”、“三流的生源”的農村聯辦國中,現在已經變成了一流的設備,一流的質量。如今已是:省德育先進學校、省教育現代化示範國中、省模範學校、省先進集體、省文明單位。 洋思中學三個百分之百和一個一流的取得,並不是建立在選拔錄取優生的基礎上,而恰恰相反,他 們這一成績的取得是建立在被其他學校選拔之後的學生基礎上的,2001年入學的學生中有近二分之一 的人語文數學兩科分數加起來不足120分。就是這樣的學生,畢業時卻都成了合格生,而大多數竟成為 優秀生。
貢獻
洋思中學——“全國十所薄弱學校變為名校”之一的當代中國名校,是全國國中教育的一面旗幟,農村教育的一面旗幟,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幟,素質教育的一面旗幟,也是現代學校的一面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