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地黃化

洋地黃化,心功能不全患者用強心甙治療時,常先在短期內給予足夠量的洋地黃,使其發揮足夠效應,此稱為洋地黃化。

基本內容

洋地黃類藥毒性較強,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極相近,安全範圍極窄。傳統認為不給足洋地黃化量,就不能增強心肌收縮力,也不可能控制心力衰竭。因此,基於"全或無"的概念提出了除非給足劑量,否則很難產生心肌正性收縮能效應的理論。故在用藥時均採用先在數日(1~3日)內給負荷量以快速達到較高血藥濃度,然後再給維持量以維持療效,此即所謂洋地黃化。

常用的洋地黃製劑如地高辛,半衰期為1.6天,連續口服相同劑量(每日1次0.25mg)7天后血漿濃度可達有效穩態,糾正了過去洋地黃製劑必須套用負荷劑量才能達到有效藥濃度的錯誤觀點。目前所採用的自開始即使用維持量的給藥方法稱為維持量法。免除負荷量用藥能大大減少洋地黃中毒的發生率。對70歲以上或腎功能不良的患者宜減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