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抒情詩選

泰戈爾抒情詩選

《泰戈爾抒情詩選》是2010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譯者是吳岩。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泰戈爾(1861-1941),印度著名詩人,一九三一年諾貝爾文學獲得者。

他的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他便從自己的孟加拉文詩歌中挑選出他最喜歡最得意的詩篇,經過再體驗和再創作,譯成洗淨鉛華的,清新、自然、雋永的散文詩,陸續結集奉獻給全世界的讀者:《園丁集》、《新月集》、《飛鳥集》、《采果集》、《情人的禮物》等。本書從這些詩集中精選了最膾炙人口的篇目,是泰戈爾抒情詩的集粹。

作者簡介

作者:(印度)泰戈爾 譯者:吳岩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詩人、文學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1913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印度人(也是首個亞洲人)。泰戈爾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受到良好教育的富裕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領袖。在外國泰戈爾被看作是一位詩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學家,但在印度這兩者往往是相同的。在他的詩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學的見解。對泰戈爾來說,他的詩是他奉獻給神的禮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他本人被許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個聖人。參加領導了印度的文藝復興運動,除詩外泰戈爾還寫了小說、小品文、遊記、話劇和2000多首歌曲。他的詩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語寫成的,在孟加拉語地區,他的詩歌非常普及。

他的散文內容主要是社會、政治和教育,他的詩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內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寫自然和生命。在泰戈爾的詩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樣性就是歡樂的原因。同時,他所表達的愛(包括愛國)也是他的詩歌的內容之一。

印度和孟加拉國的國歌都是使用泰戈爾的詩歌。其中印度的國歌就是《人民的意志》(選自《吉檀迦利》)維爾弗德· 歐文和威廉·勃特勒·葉芝被他的詩深深感動,在葉芝的鼓勵下,泰戈爾親自將他的《吉檀迦利》(意即“獻詩”)譯成英語,1913年,他為此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但後來他與這個運動疏遠了。為了抗議1919年札連瓦拉園慘案,他拒絕了英國國王授予的騎士頭銜,他是第一個拒絕英王授予榮譽的人。

主要作品有詩作《吉檀迦利》,小說《兩畝地》《沉船》等。1913年作品《吉檀迦利—飢餓石頭》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 “由於他那至為敏銳、清新與優美的詩;這詩出之於高超的技巧,並由於他自己用英文表達出來,使他那充滿詩意的思想業已成為西方文學的一部分”。

他反對英國在印度建立起來的教育制度,反對這種“人為”的、完全服從的、死背書、不與大自然接觸的學校。為此他在他的故鄉建立了一個按他的構想設計的學校,這是維斯瓦-巴拉蒂大學的前身。

泰戈爾做過多次旅行,這使他了解到許多不同的文化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他對東方和西方文化的描寫至今為止是這類描述中最細膩的其中之一。

泰戈爾印度著名詩人、作家、藝術家、小說家、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生於加爾各答市的一個富有哲學和文學藝術修養家庭,8歲就寫詩,並展露出非凡的天才,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1878年赴英國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1884至1911年擔任梵社秘書,20年代創辦國際大學。1941年寫作控訴英國殖民統治和相信祖國必將獲得獨立解放的著名遺言《文明的危機》。泰戈爾是具有巨大世界影響的作家。他共寫了50多部詩集,被稱為"詩聖"。寫了12部中長篇小說,100多篇短篇小說,20多部劇本及大量文學、哲學、政治論著,並創作了1500多幅畫,諸寫了難以統計的眾多歌曲。文、史、哲、藝、 政、經範疇幾乎無所不包,無所不精。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國主義和封建種姓制度壓迫下要求改變自己命運的強烈願望,描寫了他們不屈不撓的反抗鬥爭,充滿了鮮明的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精神,同時又富有民族風格和民族特色, 具有很高藝術價值,深受人民民眾喜愛。其重要詩作有詩集《故事詩集》(1900)、《吉檀迦利》(1910)、《新月集》 (1913)、《飛鳥集》(1916)、《流螢集》(1928),《園丁集》(1913)《邊緣集》(1938)、《生辰集》(1941);重要小說有短篇《還債》(1891)、 《棄絕》(1893)、《素芭》(1893)、《人是活著,還是死了?》(1892)、《摩訶摩耶》(1892)、《太陽與烏雲》(1894),中篇《四個人》(1916),長篇《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與世界》(1916)、《兩姐妹》(1932);重要劇作有《頑固堡壘》(1911)、《摩克多塔拉》(1925)、《人紅夾竹桃》(1926);重要散文有《死亡的貿易》(1881)、《中國的談話》(1924)、《俄羅斯書簡》(1931)等。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時介紹到中國,現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爾作品》。他的散文詩《金色花》被選入國中一年級人教版語文課本,短篇金香木花被選入國小三年級語文課本。

1861年5月7日,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他的父親戴賓德納特·泰戈爾是聞名的哲學家和社會活動家。哥哥、姐姐也都是社會名流。泰戈爾在這樣一個文壇世家環境的薰陶下,8歲開始寫詩,12歲開始寫劇本,15歲發表了第一首長詩《野花》,17歲發表了敘事詩《詩人的故事》。才華橫溢的泰戈爾從小就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1886年,他發表《新月集》,成為印度大中國小必選的文學教材。這期間,他還撰寫了許多抨擊美國殖民統治政論文章。

1901年,泰戈爾在聖地尼克坦創辦了一所從事兒童教育實驗的學校。這所學校在1912年發展成為亞洲文化交流的國際大學。

1905年,泰戈爾投身於民族獨立運動,創作了《洪水》等愛國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為今日印度的國歌。1910年,泰戈爾發表長篇小說《戈拉》。1916年,發表長篇小說《家庭和世界》,熱情歌頌爭取民族獨立的愛國主義精神。1912年,泰戈爾以抒情詩集《吉檀迦利》獲諾貝爾文學獎金。1913年發表為人們所熟知的《飛鳥集》和《園丁集》。1924年曾來過中國,泰戈爾回國後,撰寫了許多文章,表達了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

泰戈爾的一生是在印度處於英國殖民統治的年代中度過的。祖國的淪亡、民族的屈辱、殖民地人民的悲慘生活,都深深地烙印在泰戈爾的心靈深處,愛國主義的思想一開始就在他的作品中強烈地表現出來。他雖然出身於富貴家庭、生活在矛盾錯綜複雜的社會裡,但他的愛憎是分明的,創作思想是明確的,始終跟上了時代的步伐。他曾在民族獨立運動高潮時,寫信給英國總督表示抗議殖民統治,並高唱自己寫的愛國詩歌領導示威遊行。他還曾堅決拋棄英國政府所授予的爵位和特權。印度人民尊崇他、熱愛他,稱他為詩聖、印度的良心和印度的靈魂。

泰戈爾不是個狹隘的愛國主義者。他對於處在帝國主義侵略和壓迫下的各國人民一貫寄予深切的同情,並給予有力的支持。20世紀20年代,泰戈爾曾多次出國訪問,並與世界各國文化名人一起組織反戰的和平團體。30年代,當德、意、日法西斯發動侵略戰爭的時候,泰戈爾拍案而起,向全世界大聲疾呼:“在我離去之前,我向每一個家庭呼籲——準備戰鬥吧,反抗那披著人皮的野獸。”這位舉世聞名、多才多藝的作家,在漫長的六十多年創作生涯里,共寫了五十多部詩集,12部中長篇小說,一百餘篇短篇小說,二百多個劇本和許多有關文學、哲學、政治的論文以及回憶錄、遊記、書簡等。其中1921年問世的著名詩集《吉檀迦利》,使泰戈爾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故事詩》和《兩畝地》是印度人民喜聞樂見、廣為傳誦的不朽詩篇。膾炙人口的《喀布爾人》、《素芭》和《摩訶摩耶》均為世界短篇小說的傑作。《贖罪》、《頑固堡壘》、《紅夾竹桃》等都是針對當時印度社會現實予以無情揭露和鞭笞的著名戲劇劇本。

泰戈爾不僅是一位造詣很深的作家、詩人,還是一位頗有成就的作曲家和畫家。他一生共創作了二千餘首激動人心、優美動聽的歌曲。其中,他在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時期創作的不少熱情洋溢的愛國歌曲,成了鼓舞印度人民同殖民主義統治進行鬥爭的有力武器。《人民的意志》這首歌,於1950年被定為印度國歌。泰戈爾70高齡時學習作畫,繪製的1500幀畫,曾作為藝術珍品在世界許多有名的地方展出。

1941年,泰戈爾與世長逝,享年80歲。

泰戈爾Tagore,Rabindranath

印度詩人,作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是向西方介紹印度文化和把西方文化介紹到印度的很有影響的人物。 生平 1861年5月7日生於西孟加拉邦加爾各答市,1941年8月7日卒於同地。家庭屬於商人兼地主,婆羅門種姓。祖父德瓦爾格納特·泰戈爾和父親戴本德拉納特·泰戈爾都是社會活動家,支持社會改革。泰戈爾進過東方學院、師範學校和孟加拉學院,但沒有完成正規學習。他的知識得自父兄和家庭教師的耳提面命以及自己的努力者為多。他從13歲開始詩歌創作,14歲發表愛國詩篇《獻給印度教徒廟會》。1878年,他遵父兄意願赴英國留學,最初學習法律,後轉入倫敦大學學習英國文學,研究西方音樂。1880年回國,專事文學創作。1884年,離開城市到鄉村去管理祖傳田產。1901年,在孟加拉博爾普爾附近的聖地尼克坦創辦學校,這所學校於1921年發展成為交流亞洲文化的國際大學。1905年後民族解放運動進入高潮,孟加拉和全印度人民都反對孟加拉分割的決定,形成轟轟烈烈反帝愛國運動。泰戈爾去加爾各答投身運動,義憤填膺,寫出大量愛國詩篇。但不久同運動其他領袖發生意見分歧,他不贊成民眾焚燒英國貨物、辱罵英國人的“直接行動”,而主張多做“建設性”工作,如到農村去發展工業、消滅貧困愚昧等。他於1907年退出運動回聖地尼克坦,過隱居生活,埋頭創作。1913年,他因英文版《吉檀迦利》(Gitanjaei,即《牲之頌》,1911年出版)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從此聞名世界文壇。加爾各答大學授予他博士學位。英國政府封他為爵士。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先後10餘次遠涉重洋,訪問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傳播和平友誼,從事文化交流。1919年,發生阿姆利則慘案,英國軍隊開槍打死1000多印度平民,泰戈爾聲明放棄爵士稱號,以示抗議。1930年,他訪問蘇聯,寫有《俄國書簡》。他譴責義大利法西斯侵略阿比西尼亞(衣索比亞)。支持西班牙共和國政府反對法西斯頭子佛朗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寫文章斥責希特勒的不義行徑。他始終關心世界政治和人民命運,支持人類的正義事業。 許多批評家說,詩人是“人類的兒童”。因為他們都是天真的,善良。在現代的許多詩人中,泰戈爾(RabindranathTagore)更是一個“孩子的天使”。他的詩正如這個天真爛漫的天使的臉;看著他,就“能知道一切事物的意義”,就感得和平,感得安慰,並且知道真相愛。著“泰戈爾哲學”S.Radhakrishnan說:泰戈爾著作之流行,之能引起全世界人們的興趣,一半在於他思想中高超的理想主義,一半在於他作品中的文學的莊嚴與美麗。泰戈爾是印度孟加拉(Bengal)地方的人。印度是一個“詩的國”。詩就是印度人是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個“詩之國”里,產生了這個偉大的詩人泰戈爾自然是沒有什麼奇怪的。泰戈爾的文學活動,開始的極早。他在十四歲的時候,即開始寫劇本了,他的著作,最初都是用孟加拉文寫的;凡是說孟加拉文的地方,沒有人不日日歌誦他的詩歌。後來他自己和他的朋友陸續譯了許多種成英文,詩集有“園丁集”、“新月集”、“采果集”“飛鳥集”、“吉檀迦利”、“愛者之禮物”、與“岐道”;劇本有:“犧牲及其他”、“郵局”、“暗室之王”、“春之循環”;論文集有:“生之實現”、“人格”、雜著有:我的回憶”、“餓石及其他”、“家庭與世界”等。在孟加拉文里,據印度人說:他的詩較英文寫的尤為美麗的是他是我們聖人中的第一人:不拒絕生命,而能說出生命之本身的,這就是我們所以愛他的原因了。

目錄

詩序

《園丁集》(選擇40首)

游思集》(選擇19首)

《新月集》(選擇20首)

《飛鳥集》(選擇51首)

《采果集》(選擇23首)

《吉檀迦利》(選擇43首,附初版本葉芝序)

《情人的禮物》(選擇23首)

《渡》(選擇20首)

《鴻鵠集》(選擇21首)

《流螢集》(選擇42首)

K?克里巴拉尼編選:《詩集》(選擇34首)

《茅廬集》(選擇8首)

《死亡之翼》(選擇15首)

《斷想鉤沉》(選擇103篇)

書摘

“啊,詩人,黃昏漸近;你的頭髮在花白了。

“在你孤寂的冥想中,你可聽到來世的訊息?”

“是黃昏了,”詩人說,“而我正在諦聽,也許村子裡有人呼喚,雖然天色已經晚了。

“我留神年輕而失散的心是否已經相聚,兩對渴慕的眼睛是否在祈求音樂來打破他們的沉默,替他們訴說衷情。

“如果我坐在人生的海岸上,竟冥想死亡與來世,那么,有誰來編制他們的熱情的歌呢?

“早升的黃昏星消失了。

“火葬堆的火光在寂靜的河畔慢慢地熄滅了。

“在殘月的光華下,豺狼從荒屋的院子裡齊聲嗥叫。

“如果有什麼流浪者,離家來到這兒,通宵無眠,低頭聽黑暗的喃喃自語,如果我關上大門,競想擺脫塵世的羈絆,那么,有誰來把人生的秘密悄悄地送進他的耳朵呢?

“我的頭髮在花白了,那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我永遠跟村子裡最年輕的人一樣年輕,跟最年邁的人一樣年邁。

“有的人微笑,甜蜜而且單純;有的人眼睛裡閃爍著狡黠的目光。

“有的人大白天日裡淚如泉湧,有的人黑夜裡掩泣垂淚。

“他們大家都需要我,我無暇思索來世。

“我跟每一個人是同年的,如果我的頭髮花白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

我心緒不寧。我渴望遙遠的事物。

我心不在焉,熱望著撫摸那昏暗的遠方的邊緣。

啊,偉大的遠方,啊,您那笛子的熱烈的呼喚呀!

我忘記了,我總是忘記了,我沒有飛翔的翅膀,我永遠束縛在這一個地方。

我焦灼,我失眠,我是一個異鄉的異客。

您吹送給我的氣息,悄聲微語著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希望。

我的心領會您的言語,就像領會自己的言語一樣。

啊,我所求索的遠方,啊,您那笛子的熱烈的呼喚呀!

我忘記了,我總是忘記了,我不認識路,我沒有飛馬。

我心緒不寧,我是我自己心裡的一個流浪漢。

慵倦的時刻,煙霧朦朧的陽光下,在天空的一片蔚藍里,出現了你的何等浩瀚的幻影啊!

啊,遙遠的天涯海角,啊,您那笛子的熱烈的呼喚呀!

我忘記了,我總是忘記了,在我那獨自居住的房子裡,門戶處處是關著的啊!

啊,母親,年輕的王子要在我家門口經過——今天早晨我怎么能幹我的活兒呢?

教給我怎樣編我的辮子;告訴我穿什麼衣裳。

你為什麼詫異地瞅著我呢,母親?

我明明知道,他不會抬頭看一眼我的窗子;我明白他在轉瞬之間就會走得看不見人影;只有逐漸消失的笛聲,會從遠方嗚嗚咽咽地傳到我的耳旁。

可是年輕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