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簡介
盆景園坐落在泰山公園東北角,始建於解放初期。占地四畝,園中偏東橫亘著數米高的土丘,丘上灌木草本叢生,松柏等喬木挺拔,天然而成盆景園的中心背景,舉目眄視,數百盆盆景西南東北地錯落有致,排列有序。丘上喬林與盆中袖珍共處一頂藍天,高低相傾,大小相較,自然和雕琢之美共生。泰州的盆景藝術相傳始於六朝,盛於明清。園中有一“六朝松”可說是這一歷史鮮活的證明。六朝松原生長在泰州松林庵內(現松林國小內)此松冠以“六朝”二字,當是泛指,極言其年代久遠,“松”實為“柏”。“六朝松”為前人習慣叫法,明清鄉賢文士均為此樹留下詳細記載。此樹的奇不同於一般松柏的參天拔地,而是“雙根虬結,盤繞曲折,形成巨大圓形松蓋,直徑達20米”。由此可以推測此古樹經過當時園藝人的栽培、剪修。後因戰爭摧殘,此樹於解放初枯萎。園藝人為了將“六朝松”的勝跡保存下來,截留一段枯樁枝植於一長達3?5米的特製巨盆內,其右側另植一株檜柏,數年後枝杈與枯松樹樁枝交錯渾為一體,鬱鬱蔥蔥,蒼勁古樸。
另有一“古柏”盆景,已有500多年的樹齡。為清代廣西道御史季振宜家園盆景,解放後由泰山公園收存。兩株古柏,栽在長1?5米、寬0?5米的古盆內,株高1?5米。雖經數百年風雨吹打,仍枝幹蒼勁,造型優美,呈龍飛鳳舞之勢。由此二盆可見泰州盆景的源遠流長。
泰州盆景園以樹樁盆景為主,有松、柏、檜、榆及瓜子黃楊等樹種。這些植物株短葉小,姿態優美,樹根易蟠易露,易於造型,且耐扎、耐剪、耐移植,萌發力較強。這些盆景大多培植在解放初期。新中國成立後,盆景藝術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重視,一批老園藝人以主人翁的姿態投入到創作中。已故的盆景藝術大師王壽山多次深入到深山老林中挖掘古老樹樁。然後再量材構思,精心剪扎,經幾年培植成形,成為盆景作品。
經過幾代園藝師們的實踐探索,尤其是借鑑山水畫中的畫理,泰州盆景漸成一種風格。泰州盆景在造型上有“提根”“疙瘩”等諸多特點,但總攝其要,即是“造型如字型,片狀似雲層”,一路巡遊,可見此言不虛。
泰州盆景在造型加工時充分遵循“師自然”之理,去醜存妍,刪繁就簡。《無心出岫》(見左下圖)為一綜合型樹石盆景,古樸蒼勁,虬杈盤曲,針葉端整,參差有致,再伴之嶙峋山石,別具特色。
園中盆景三百餘盆,大到丈余,小僅盈寸,風姿萬種,目不暇接,美不勝收。據悉,自1959年以來,在國際國內盆景展覽會上屢獲大獎,達21次以上。除樹樁盆景外,還有“丘壑傳聲”等供石、旱石、水石作品不勝枚舉。
參觀特色
作為泰州盆景的集中地,泰州盆景園現有300多盆精品盆景,其中有40多盆在省級展覽上獲獎。因為每一盆盆景的生長都需要較長的周期,且製作工藝也很複雜,所以園內的盆景幾乎個個都是“寶貝”。
自從泰州盆景技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後,不少遊客到了泰山公園都希望能一睹泰州盆景的特色。作為泰州盆景的集中地,泰州盆景園現有300多盆精品盆景,其中有40多盆在江蘇省級展覽上獲獎。因為每一盆盆景的生長都需要較長的周期,且製作工藝也很複雜,所以園內的盆景幾乎個個都是“寶貝”。
盆景以植物、山石、水、土等為素材,經過園藝師傅的造型加工,把大自然的美好風光濃縮在小盆盆中,所以被稱為“立體的畫”、“無聲的詩”。4月8日,園藝師傅們為遊客現場表演了盆景剪、扎技藝。
一把小剪刀、一把破枝鉗以及一些棕絲,這些就是剪、扎盆景的道具。
棕絲既結實又軟,用棕絲扎盆景不僅能收力而且不會傷害盆景的枝和乾。因為棕絲是枯黃色,時間長了以後,盆景的枝、乾顏色會與之接近,看上去很協調。平時市面上棕絲較少,你們可以用鉛絲代替,但要記得儘早把它拆掉,防止鉛絲勒到枝、乾里,影響盆景生長。
園藝師傅們把看上去多餘的葉片剪掉,再用棕絲把一些枝、乾定型,他們時而蹲下,時而踮腳,細細揣摩著手中的盆景,不斷調整樹枝的造型,力求呈現出盆景最美的形狀。盆景是一門有趣的藝術,只要給它一個力或一個角度,它就會按照你的想法生長。“但是,盆景製作是慢工出細活,泰州盆景以‘一寸三彎’、‘片薄如紙’為特色,先要剪形,然後要從乾、枝到每片葉子都要扎到位,所以每盆盆景要製作成型常常花費好幾天的時間。”
“郭子儀帶子上朝”,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是省內唯一存活的明代古盆景,非常珍貴。
旅遊須知
門票5元每人
遊客感想只要有機會,自己常來盆景園看看,有的還在家裡擺上幾盆盆景,有空也動動手,感覺生活很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