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雅樂

”鍾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傳說師曠鼓琴,通乎神明。 當然,上述記載雜有世人渲染師曠琴技的成分,難免穿鑿以嫌。

目錄

曲譜來歷
故事傳說
古代遺址

1、曲譜來歷

據古史唐仲冕《岱覽》記載:泰山雅樂,古代在泰山道觀流傳下來的一種道家音樂,又名《高山流水》,為中國十大古曲之一。相傳為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與七個女弟子所作,可與上古韶樂比美,後流傳於魯國宮廷之中。春秋戰國時代著名音樂大師師曠與伯牙、鍾子期非常敬仰,經常在宮廷演奏。漢、唐、宋、元、明有演奏記載,清以後失傳。

2、故事傳說

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鍾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師曠當時在魯國做官,居於杞國(今山東新泰),由於師曠聽覺極聰,辨音能力極強,加上他高超的琴技,很欣賞伯牙、鍾子期的音樂,便對他們的曲譜進行整理,刻寫於簡書。其間附會出許多師曠奏樂的神異故事。傳說師曠鼓琴,通乎神明。“玉羊,白鵲翱翔,墜投。”按古人,以五羊白鵲為“玉音協和,聲教昌明”的瑞徵,師曠能贏得此譽,足見其技藝不凡。師曠曾為晉平公奏《清微》,一奏,有玄鶴二入,再奏,而列,三奏,延領而鳴,舒翼而舞。又奏《清角》,遂有玄雲從西北方起,風雨驟至,裂帷幕,破俎豆,隳廊瓦,令人盪氣迴腸,驚心動魄。當然,上述記載雜有世人渲染師曠琴技的成分,難免穿鑿以嫌。但不能都以迷信或街談巷議式的故事視之,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師曠深邃的藝術修養和精湛的技藝。史載,師曠曾到過開封,在那裡築台演樂,至今遺址尚存。可見,師曠是一位受到當時各國人民喜愛的藝術家。春秋時期,樂律問題帶有相當神密的色彩而備受推崇。大師在掌握樂律的同時,往往被吸收來參與軍國大事,卜吉凶,備諮詢。師曠不閒於琴瑟而匡主裕民,樂師參政固然是原因之一,但眾多樂師,唯獨師曠能得到晉君賞識,實是憑藉其滿腹經綸和善辮的口才贏得悼、平二公的信任,進而幾乎參與了晉國內政、外交、軍事等一系列事務。誠如韓垧所言:師曠“跡雖隱於樂官,而實參國議”。到晚年時,師曠已精通星算音律,撰述了《寶符》100卷,在明、清的琴譜中,《陽春白雪》、《玄默》等曲解題為師曠所作。師曠有非凡的音樂才華,但卻比較保守,晉平公喜歡新聲,曾聽師涓演奏新曲,師曠當場攻擊是靡靡之音亡國之音。師曠認為可以通過音樂來傳播德行。

3、古代遺址

山東泰山中溪經石峪有一座高山流水亭,旁邊岩石上有古人題刻:高山流水。傳說是伯牙、鍾子期撫琴的地方。此地風景恰切得詮釋了古琴曲《高山流水》的大神韻。概因此附會於伯牙與鍾子期知音的故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