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廟(俗名高廟)位於洪門鎮洪門村東北角,始建年代久遠無可考證,根據現存殘碑記,明代萬曆年間已有此廟,已有400餘年歷史。清代康熙年間曾多次修建,並奠定廟院的規模和布局。
廟院坐北朝南,現存建築有北門、關帝聖君殿、廣生殿、三仙聖母殿、泰山老母殿、閻王殿、五穀殿,高台下有玉皇樓、泰山老母洗臉盆等,現存重要文物主要有明代石碑一塊、清代石碑一塊、古棠梨樹一株。
洪門村東北隅,有土埠突起千丈,上建泰山廟,俗稱高廟。該廟始建年代無考,但據廟中殘碑顯示,至少明萬曆年間也形成所見之規模。雕樑畫棟,彩繪石刻,無不在彰顯其古老尊貴及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廟下土埠,據廟中一老者說,是一夜之間形成,傳為泰山老母推土翻車而成。在遼闊的大平原上,突然隆起一土埠,確實頗為神奇,也許是某次地震的遺物,是一次能量較小的造山運動的產物。至於它與遠方的泰山有什麼關係,我不得而知。廟側有一古棠棣樹,樹齡大概很大。
有人在樹下建有一小廟,用以供奉他棠棣神(棠棣爺爺和棠棣奶奶,鄉人大概不知生物學上這種植物雄雌同株,但似乎有感應)。我看到這株棠棣書枝繁葉茂,陰可蔽日,其上果實繁多,雖為到成熟季節,卻也誘人。頓覺人生之短暫,自然之偉大。肅然而生敬慕之心。如此閱盡滄桑的古樹,大概是確有靈的吧。廟前舊有一潭,曰“泰山老母洗臉盆”。其潭水因療治眼疾及掏談祈雨屢驗,在當地頗有盛名。該廟抗戰時期,曾為我黨抗戰組織聯絡站,解放戰爭時期,為新鄉和平解放醞釀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