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字科班

漢調二簧科班,兼教漢調桄桄,由紫陽泰豐班藝人楊履泰與義子楊金年 (原名張保兒)在西鄉縣沙河坎鄉屈家河開辦。履泰在世時共開三科。第一科名鴻泰班,開辦於清嘉慶中葉,(據楊履泰家譜約1808年前後),由魏光裕、楊金年、趙勝金、張德斌等人執教。學生以鴻字為名,著名者有淨腳賀鴻生(人稱戲包袱)、武鴻成、醜腳舒鴻恩等。第二科名來泰班,開辦於嘉慶後期(約1815年前後),增加了鴻字輩一些演員作為教師,學生以來字為名,著名者有查來松(生、末腳,人稱戲聖人)、屈來壽(淨)、羅來風(正旦)、盛來雲 (花旦)、龔來娃等。第三期名永泰班,開辦於清道光前期(約1821年之後),由鴻字輩與來字輩執教,學生以永字為名,著名者有霍永安(文武小生)、唐永富(小生)、譚永昌、陳永富 (青衣、老旦)、張永貴(青衣、花衫)、石永奎(大醜)等。楊履泰去世之後,楊金年與查來松又繼承師父遺願,以泰字科為名又開辦了三科。道光中期(約1831年前後),地址仍在屈家河。第一科名清泰班,由鴻字輩與來字輩藝人執教,學生以清字為名,馳名者有淨腳張清壽、青衣彭清元、醜腳葉清林、小生賴清民等,尤以張清壽最為有名,金眼面譜,栩栩如生,加上能連扎七十二個靈官架勢而獲“活靈官”之稱。死後葬於鎮巴縣東北,藝人集資為其修建“靈官廟”,並放置張氏塑像,尊為藝人祭祖之地。第二期名長泰班,約於道光後期(1850年前後),開辦於西鄉屈家河,後遷至漢中城東十八里舖。教師由永字輩與清字輩藝人擔任,學生以長字為名,著名者有馬長發(小旦)、馬長福(刀馬旦)、張長廷(生)、張長江(外)、鍾長秀(正旦)等。清鹹豐初年,於漢中城東十八里舖,開辦第三科,名福泰班,由永字輩與清字輩執教。學生與長字輩同輩,以福字為名,馳名者有陳福林(生腳)、王福山(外腳)等,福泰班之後,楊金年、查來松帶班留川。泰字科班所出的學生相繼在西鄉沙河坎的屈家河與漢中城東十八里舖,以泰字為名,多次開科授徒。留名於後世者有吉泰班(鹹豐中葉,漢中)、壽泰班(鹹豐、同治年間,西鄉)、久泰班(同治、光緒年間,於漢中開設,後遷至勉縣)、元泰班(光緒十三年,西鄉)、雙泰班(光緒十七年,西鄉,改科班為跟班)、榮泰班(光緒後期,漢中)、天泰班(光緒二十二年,漢中,箱主為南鄭喜神壩李家)、九泰班(光緒二十五年,西鄉)、協泰班(光緒三十年前,西鄉)、安泰班(光緒三十一年,西鄉)跟班授徒等九科,培養藝人五百餘人。出名者有史壽寶、劉久強、李元滿、周雙奎、陳榮讓、鄧天滿張久祥等。辛亥革命以後,泰字科班仍在漢中繼續活動,辦有福泰班(民國五年),唐安泰在鎮巴長陵壩建並自領)、旭泰班(民國七年,九字派藝人在城固縣城內辦)、玉泰班(民國十五年漢中、安康藝人在漢陰澗池壩建,跟班授徒,出班後易名為德燕班)、勝泰班(民國二十五年,漢中、安康藝人合建,跟班授藝),此後,漢中各班,再未成批授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