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心理學術語]

注意[心理學術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隨著感知覺、記憶、思維、想像等心理過程的一種共同的心理特徵。“聚精會神”“專心致志”等就是指“注意”的意思。注意有兩個基本特徵,一個是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動有選擇的反映一些現象而離開其餘對象。二是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動停留在被選擇對象上的強度或緊張。指向性表現為對出現在同一時間的許多刺激的選擇;集中性表現為對干擾刺激的抑制。它的產生及其範圍和持續時間取決於外部刺激的特點和人的主觀因素。

注意,通常是指選擇性注意,即注意是有選擇的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視其他刺激的傾向。它是人的感覺(視覺、聽覺、味覺等)和知覺(意識、思維等)同時對一定對象的選擇指向和集中(對其他因素的的排除)。人在注意著什麼的時候,總是在感知著、記憶著、思考著、想像著或體驗著什麼。人在同一時間內不能感知很多對象,只能感知環境中的少數對象。而要獲得對事物的清晰、深刻和完整的反映,就需要使心理活動有選擇地指向有關的對象。

概念

基本介紹

注意是一個心理學概念,屬於認知過程的一部分,是一種導致局部刺激的意識水平提高的知覺的選擇性的集中。例如側耳傾聽某人的說話,而忽略房間內其他人的交談;或者在駕駛汽車時接聽手機。

注意是心理學中研究最熱門的題目之一。 在與人類意識有關的許多認知過程(決策、記憶、情緒等)中,注意被認為是最具體的,由於它與知覺的關係非常密切。同樣,它也是其他認知的入門。

但是必須明確,注意是伴隨心理過程的心理現象,但不屬於心理過程。

注意和意識

一方面,注意不等同於意識。一般來說,注意是一種心理活動或“心理動作”,而意識主要是一種心理內容或體驗。與意識相比,注意更為主動和易於控制。

另一方面,注意和意識密不可分。當人們處於注意狀態時,意識內容比較清晰。人從睡眠到覺醒、再到注意,其意識狀態分別處在不同的水平上。

總之,在注意條件下,意識與心理活動指向並集中於特定的對象,從而使意識內容或對象清晰明確,意識過程緊張有序,並使個體的行為活動受到意識的控制,而進入意識的具體過程則可能是無意識的,即有時包含了無意識過程。

功能

選擇功能

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對信息選擇,使心理活動選擇有意義的、符合需要的和與當前活動任務相一致的各種刺激;避開或抑制其他無意義的、附加的,干擾當前活動的各種刺激。

保持功能

外界信息輸入後,每種信息單元必須通過注意才能得以保持,如果不加以注意,就會很快消失。因此,需要將注意對象的一項或內容保持在意識中,一直到完成任務,達到目的為止。

調節功能

有意注意可以控制活動向著一定的目標和方向進行,使注意適當分配和適當轉移。

監督功能

注意在調節過程中需要進行監督,使得注意向規定方向集中。

選擇性模型

過濾器模型

過濾器模型是英國心理學家布盧德革特提出的。他認為,來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個體的神經系統在同一時間對信息進行加工的能力是有限的,需要過濾器加以調節,使中樞神經系統不致負擔過重。

衰減模型

該模型是美國心理學家特瑞斯曼提出的,認為注意之外的信息傳遞通道沒有被關閉,而是衰減。

生理機制

注意從其產生方式上說是一種定向反射。20世紀巴甫洛夫讓其助手訓練狗形成了對聲音的食物性條件反射,他本人也去參觀指導。巴甫洛夫發現,每當他出現時,實驗動物已經建立的條件反射明顯地受到抑制。巴甫洛夫分析認為,他在場成為一種新異刺激(陌生人),實驗動物對這種新異刺激產生了一種特殊的反射,並抑制了已經建立的條件反射。巴甫洛夫把這種特殊的反射稱為定向反射。因此,所謂定向反射是指當新異刺激出現時,有機體將感官朝向刺激物,試圖探明它是什麼的反射。按照巴甫洛夫的話說,“每一分鐘落在我們身上的各種新的刺激帆就在我們本身引起相應的運動,以便我們更好地、更完全地去審視這些刺激物。我們注視所表現出來的形象傾聽發出來的聲音,用力地嗅著接觸到的氣味。而且,如果這新的物體是靠近我們的話,還想去撫摸它。總之,就是力圖用各種相應的外部感官去把握和占有各種新的事物。定向反射是人和動物共有的。巴甫洛夫把注意稱為定向反肘。指當新異刺激出現時,有機體將感官朝向刺激物。定向反射一開始帶有非條件反射性質,當環境中有新異刺激物出現時,有機體不由自主地去意它,這就是定向反射初期的具體表現。在這種非條件定向反射的基礎上,以後又進一步發展了條件性的定向反射,如人類有意識地觀察、探索活動等。這種條件性的定向反射主要受人們的需要、動機和活動目的所支配。

外部表現

人在注意某個對象時,常常伴有特定的生理變化和外部表現。主要有:

適應性運動;

無關運動的停止;

呼吸運動的變化。

注意表現為心理活動的一種積極狀態,它具有選擇的功能,也就是使心理活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注意還具有保持的功能,即感覺記憶的材料必須經過注意才能進入短時記憶,如果不加注意,它就會很快消失。此外,注意還有對活動進行調節和監督的功能。

種類

一、根據注意的功能分類

根據注意的功能,注意可分為:

(一)選擇性注意

是個體在同時呈現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刺激中選擇一種進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

(二)持續性注意

指注意在一定時間內保持在某個客體或活動上,也叫注意的穩定性。

(三)分配性注意

是個體在同一時間內對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刺激物進行注意,或將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動中。

二、有無目的以及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

根據產生和保持注意時有無目的以及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注意可分為:

(一)無意注意

無意注意也稱不隨意注意,是指事先沒有預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無意注意的原因是:刺激物的特點和人本身狀態。

(二)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也叫隨意注意,它是指有預定目的,需要做一定努力的注意。引起有意注意的條件和方法有以下幾種。

加深對活動目的、任務的理解;

培養間接興趣;

合理的組織活動;

用堅強意志與干擾作鬥爭;

對過去經驗的依從性。

(三)有意後注意

有意後注意也叫隨意後注意,是指有自覺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也稱為隨意後注意。有意後注意是注意的一種特殊形式。從特徵上講,它同時具有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特徵。無意後注意通常是有意注意轉化而成的。例如在剛開始做一件工作的時候,人們往往需要一定的努力才能把自己的注意保持在這件工作上,但是在對工作發生了興趣以後,就可以不需要意志努力而繼續保持注意了,而這種注意仍是自覺的和有目的的。

三、根據注意的外顯性和內隱性分類

注意可以區分為外顯性注意與內隱性注意。外顯性注意是指直接把感覺器官轉向外界刺激來源的動作,而內隱性注意是對幾個可能的感覺刺激中的一個產生知覺集中的行為。內隱性注意被認為是一個對感覺全景的特定部分的信號進行增強的神經過程。

特徵

注意的穩定性

注意的穩定性是指在同一對象環境或同一活動上的注意持續時間。狹義的注意穩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對象上的時間。廣義的注意穩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動上的時間。

注意的廣度

注意的廣度就是注意的範圍,是指同一時間內能清楚地把握對象的數量。影響注意廣度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知覺對象的特點,二是個人知覺活動的任務和知識經驗。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同一時間內把注意指向於不同的對象。注意的分配對人的實踐活動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注意的轉移

注意的轉移是指注意的中心根據新的任務,主動地從一個對象或活動轉移到另一個對象或活動上去。

注意的品質包括:注意的範圍,即一瞬間意識能把握的事物的數量;注意的穩定性,即注意能否較長時間地集中於某一事物上;注意的轉移,即注意能否根據需要較快地從一事物轉移到另一事物上;注意的分配,即能否同時把注意分配到兩種或幾種事物上。

注意障礙

注意障礙是指注意過程中發生的心理障礙。 注意不是一種獨立的心理過程,感知覺、思維、記憶、智慧型活動等之所以能夠正常進行,均需要注意的參與,因此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動共有的屬性。注意對判斷是否有意識障礙(特指對周圍環境的意識障礙)有重要意義,意識障礙時總是伴隨有注意障礙。臨床上常見的注意障礙有:

注意減弱

患者主動和被動注意的興奮性減弱,以至注意容易疲勞,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從而記憶力也受到不好的影響。多見於神經衰弱症狀群、腦器質性精神障礙及意識障礙時。

注意狹窄

患者的注意範圍顯著縮小,主動注意減弱,當注意集中於某一事物時,不能再注意與之有關的其他事物,見於有意識障礙時,也可見於激情狀態、專注狀態和智慧型障礙患者。

研究歷史

1850年代到1920年代

詹姆士時代只有一種研究注意的方法:內省法。在注意研究方面的成就很少, 儘管西格蒙德弗洛伊德、Walter Benjamin和Max Nordau都認為這是智力研究的主要領域。例如,這一時期一個主要的爭論是是否可能同時注意2個事物(注意的分配)。一些人覺得他們做不到,另一些人說他們可以。沒有實驗,解決這個爭論是不可能的。

1920年代到1950年代

注意的領域仍相對不活躍。這時心理學的主流是行為主義。

1950年代至今

在1950年代,心理學家恢復了對注意的興趣,當時隨著所謂認知革命的到來,主流的認識論從實證主義轉變為現實主義。認知革命承認,像注意這樣的無法進行觀測的認知過程,也可以作為科學研究的合理目標。

在1990年代,神經科學家開始使用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ET)以及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術,來推想大腦是如何完成注意的任務。由於這些昂貴的設備只能在醫院中找到,心理學家尋求與神經科醫師進行合作。選擇性注意的大腦成像研究的先驅是心理學家Michael Posner(以視覺選擇性注意的研究著稱)和神經學者Marcus Raichle。他們的研究很快激起了整個神經科學界的興趣。在此之前,他們還只是關注猴腦的研究。隨著這些技術創新的發展,神經科學家對這類結合了認知心理學和大腦成像的新技術的研究日益感到興趣。雖然認知心理學家很早就使用腦電圖的技術來研究選擇性注意的大腦機制,但是新技術測量大腦局部活動的能力,恢復了大批研究者的興趣。

最近的研究

注意仍然是教育學、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研究的主要領域。許多詹姆士時代的重要爭論仍然沒有解決。例如,儘管大多數科學家接受注意可以分配,尚未能掌握有力的證據。直至現在,仍沒有被廣泛接受的較上述詹姆士的定義更為具體的定義。由於缺少進展,使得外界許多人揣測,注意其實是泛指許多沒有共同機理的單獨的過程。

較為活躍的研究領域,包括尋找引起注意的訊號來源、這些信號對於感覺神經元調節的影響,以及注意跟其他認知過程,如工作記憶的關係。

注意力訓練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於某種事物的能力。“注意”,是一個古老而又永恆的話題。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精闢地指出:“‘注意’是我們心靈的惟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經過它才能進來。”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動對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注意的能力稱為注意力。

所以說,注意力對於我們的工作與生活、學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我們出現了注意力不集中時,應該怎么辦呢?在這裡為大家整理了幾個方法,希望能幫助到大家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1.培養興趣

有了這種興趣,你們就會給自己設定很多訓練的科目,訓練的方式,訓練的手段。你們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甚至完全有可能通過一個暑期的自我訓練,發現自己和書上所讚揚的那些大科學家、大思想家、大文學家、大政治家、大軍事家一樣,有了令人稱讚的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同學們在休息和玩耍中可以散漫自在,一旦開始做一件事情,如何迅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這是一個才能。就像一個軍事家迅速集中自己的兵力,在一個點上殲滅敵人,這是軍事天才。我們知道,在軍事上,要集中自己的兵力而不被敵人覺察,要戰勝各種空間、地理、時間的困難,要戰勝軍隊的疲勞狀態,要調動方方面面的因素,需要各種集中兵力的具體手段。同學們集中自己的精力,注意力,也要掌握各種各樣的手段。這些都值得探討,是很有興趣的事情。

2.培養自信

千萬不要受自己和他人的不良暗示。有的家長從小就這樣說孩子:我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在很多場合都聽到家長說:我的孩子上課時精力不集中。有的同學自己可能也這樣認為。不要這樣認為,因為這種狀態可以改變。

對於絕大多數同學,只要你有這個自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具備迅速提高注意力集中的能力,能夠掌握專心這樣一種方法,你就能具備這種素質。我們都是正常人、健康人,只要我們下定決心,不受干擾,排除干擾,我們肯定可以做到高度的注意力集中。希望同學們對自己實行訓練。經過這樣的訓練,能夠發生一個飛躍。

3.排除干擾

要在排除干擾中訓練排除干擾的能力。毛澤東在年輕的時候為了訓練自己注意力集中的能力,曾經給自己立下這樣一個訓練科目,到城門洞裡、車水馬龍之處讀書。為了什麼?就是為了訓練自己的抗干擾能力。同學們一定知道,一些優秀的軍事家在炮火連天的情況下,依然能夠非常沉靜地、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在指揮中心判斷戰略戰術的選擇和取向。生死的危險就懸在頭上,可是還要能夠排除這種威脅對你的干擾,來判斷軍事上如何部署。這種抗拒環境干擾的能力,需要訓練。

4.放鬆自己的心靈

在這裡要排除的不是環境的干擾,而是內心的干擾。環境可能很安靜,在課堂上,周圍的同學都坐得很好,但是,自己內心可能有一種騷動,有一種干擾自己的情緒活動,有一種與這個學習不相關的興奮。對各種各樣的情緒活動,要善於將它們放下來,予以排除。這時候,同學們要學會將自己的身體坐端正,將身體放鬆下來,將整個面部表情放鬆下來,也就是將內心各種情緒的干擾隨同這個身體的放鬆都放到一邊。常常內心的干擾比環境的干擾更嚴重。

在課堂上,為什麼有的同學能夠始終注意力集中呢?為什麼有的同學注意力不能集中呢?除了有沒有學習的目標、興趣和自信之外,還有一個就是善於不善於排除自己內心的干擾。有的時候並不是周圍的同學在騷擾你,而是你自己心頭有各種各樣浮光掠影的東西。要去除它們,這個能力是要訓練的。如果你就是想渾渾噩噩、糊糊塗塗、庸庸俗俗過一生,乃至到了三十歲還要靠父母養活,或者你就是想混世一生,那你可以不訓練這個。但是,如果你確實想做一個自己也很滿意的現代人,就要具備這種事到臨頭能夠集中自己注意力的素質和能力,善於在各種環境中不但能夠排除環境的干擾,同時能夠排除自己內心的干擾。

5.勞逸結合

千萬不要這樣學習:我這一天就是複習功課,然後,從早晨開始就好像在複習功課,書一直在手邊,但是效率很低,同時一會兒乾乾這個,一會兒乾乾那個。十二個小時就這樣過去了,休息也沒有休息好,玩也沒玩好,學習也沒有什麼成效。或者,你一大早到公園念外語,坐了一個小時或兩個小時,散散漫漫,說念也念了,說不念也跟沒念差不多,沒有記住多少東西。這叫學習和休息、勞和逸的節奏不分明。正確的態度是要分明。那就是我從現在開始,集中一小時的精力,比如背誦80個英語單詞,看我能不能背誦下來。高度地集中注意力,嘗試著一定把這些單詞記下來。學習完了,再休息,再玩耍。當需要再次進入學習的時候,又能高度集中注意力。這叫張弛有道。一定要訓練這個能力。永遠不要熬時間,永遠不要折磨自己。一定要善於在短時間內一下把注意力集中,高效率地學習。要這樣訓練自己:安靜的時候,像一棵樹;行動的時候,像閃電雷霆;休息的時候,流水一樣散漫;學習的時候,卻像軍事上實施進攻一樣集中優勢兵力。這樣的訓練才能使自己越來越具備註意力集中的能力。

6.空間清靜

這個方法,非常簡單,當你在家中複習功課或學習時,要將書桌上與你此時學習內容無關的其他書籍、物品全部清走。在你的視野中,只有你現在要學習的科目。這種空間上的處理,是你訓練自己注意力集中的最初階段的一個必要手段。

所以,作為訓練自己注意力的最初階段,做一件事情之前,首先要清除書桌上全部無關的東西。然後,使自己迅速進入主題。如果你能夠做到一分鐘之內沒有雜念,進入主題,你就了不起。如果你半分鐘就能進入主題,就更了不起。如果你一坐在那裡,十秒、五秒,當下就進入,那就是天才,那就是效率。有的人說,自己複習功課用了四個小時,其實那四個小時大多數在散漫中、低效率中度過,沒有用。反之,你開始學習,一坐在那裡,與此無關的全部內容置之腦外,這就是高效率。

7.清理大腦

收拾書桌是為了用視野中的清理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那么,你同時也可以清理自己的大腦。你經常收拾書桌,慢慢就會有一個形象的類比,覺得自己的大腦也像一個書桌一樣。

大腦是一個螢幕,那裡面也堆放著很多東西,一上來,將在自己心頭此時此刻浮光掠影活動的各種無關的情緒、思緒和信息收掉,在大腦中就留下你現在要進行的科目,就像收拾你的桌子一樣。

這樣的訓練要從今天開始就要做,它並不困難。當你將思想中的所有雜念都去除的時候,一瞬間你就進入了專一的主題,你的大腦就充分調動起來,你才有才智,你才有發明,你才有創造,你才有觀察的能力、記憶的能力、邏輯推理的能力和想像的能力。如果不是這樣,你坐在那裡,十分鐘之內腦袋瓜里還是車水馬龍,還是風馬牛不相及,還是天南海北,那么這十分鐘是被浪費掉的。再有十分鐘,不是車水馬龍了,但依然是熙熙攘攘的街道,又十分鐘過去了。到最後學習開始了,難免三心二意,效率很低。這種狀態我們以後不能再要了,要善於迅速進入自己專心的主題。

8.對感官的全部訓練

我們講了清理自己的書桌,其實更廣義說,我們可以進行視覺、聽覺、感覺方方面面的類似訓練。同學們可以訓練自己在視覺中一個時間內盯視一個目標,而不被其他的圖像所轉移。你們可以訓練在一段時間內雖然有萬千種聲音,但是你們集中聆聽一種聲音。你們也可以在整個世界中只感覺太陽的存在或者只感覺月亮的存在,或者只感覺周圍空氣的溫度。這種感覺上的專心訓練是進行注意力訓練的有用的技術手段。

9.不在難點上停留

同學們都會意識到,我們理解的事物、有興趣的事物,當我們去探究它、觀察它時,就比較容易集中注意力。比如說我喜歡數學,數學課就比較容易集中注意力,因為我理解,又比較有興趣。反之,因為我不太喜歡化學,缺乏興趣,對老師講的課又缺乏足夠的理解,就有可能注意力分散。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有了正反兩個方面的對策。正的對策是,我們要利用自己的理解力、利用自己的興趣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而對那些自己還缺乏理解、缺乏興趣的事物,當我們必須研究它、學習它時,這就是一個特別艱難的訓練了。

聽老師講課的過程中,出現任何不理解的環節,你不要在這個環節上停留。這一點不懂,沒關係,接著聽老師往下講課。你在研究一個事物的時候,這個問題你不太理解,不要緊,你接著往下研究。你讀一本書的時候,這個點不太理解,你做了努力還不太理解,沒關係,放下來,接著往下閱讀。千萬不要被前幾頁的難點擋住,對整本書望而止步。實際上,在你往下閱讀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現,後邊大部分內容你都能理解。前邊這幾頁你所謂不理解的東西,你慢慢也會理解。

訓練自己的注意力,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持之以恆,堅持訓練。

影響因素

客觀刺激物

1、刺激物的強度。

2、刺激物之間的對比關係。

3、刺激物的活動和變化。

4、刺激物的新異性。

主觀心理狀態

1、人對事物的興趣、需要和態度。

2、人的情緒和精神狀態。

3、已有的知識經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