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首先是故事的節奏。按照文字的結構,泥將軍最後化為泥漿應該是故事的高潮,教育意義也在這個時刻完整表達出來。但在圖畫書裡面,因為畫面能夠帶來更豐富的表現空間,整個故事的節奏完全變了:“驕傲”不再是惟一的主題,在故事裡面只是作為鋪墊的“英勇”和“聰明”獲得了更多的表現。故事一開始,泥將軍自我吹噓“我是最勇敢的泥將軍”,“英勇”的主題開始在畫面上顯現:整齊的泥將軍隊伍,烈火熊熊地熔爐,泥將軍們一個一個跳入熔爐中煅燒,只有我們的主人公除外——因為他“聰明”。畫家用了很大篇幅來表現泥將軍的“聰明”,它從隊伍中溜出來,在大家都經過煅燒之後又悄悄爬了回去,在師傅上色之後看上去就跟其他的泥將軍一模一樣。媽媽們如果給孩子讀這本書,這時候怕是都忍不住要問一句,“泥將軍是真的聰明嗎?”
小聰明誤事,加上驕傲的泥將軍愛吹牛,終於樂極生悲,成了一團泥漿,也讓聽他吹牛的玩具們傻了眼。故事在這裡結束,不過別急,作為一本圖畫書,這還不能算是讀完了。在最後一頁,一直採用第一人稱說話吹牛的泥將軍沒了聲音,取而代之的是作者的敘述:“多可惜,這就是驕傲的泥將軍的故事。”敘事角度的變化,孩子們是最敏感的,其實這句話,應該是替給孩子讀故事的媽媽們說的吧。特別是“多可惜”三個字,可以引起多少思考呀。故事沒有粗暴批評驕傲的泥將軍,媽媽們也可以引導孩子們仔細想想,驕傲的泥將軍的故事,為什麼可惜呢?
《泥將軍》畫面很漂亮,樸拙的畫風透露出傳統的氣息。不過在欣賞優美畫面的同時,媽媽們也別忘了引導孩子們注意畫面上的細節。泥將軍耍小聰明逃跑的時候,那隻貓盯著他的眼神當然所有讀者都能注意到,不過泥將軍本身在逃跑、吹牛、融化的過程中,眼神的種種變化,孩子們發現了嗎?
最後再說一句話,對於媽媽,對於孩子,一本好的圖畫書只是開始,更重要的,是我們怎么去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