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喜馬拉雅植物志

泛喜馬拉雅植物志是指在未來的12年中,中國、英國、印度、尼泊爾、日本、美國的植物學家將通力合作,首次對喜馬拉雅地區的植物種類進行全面、系統、科學的考察與記錄。

國際研討會及部分墨線圖 國際研討會及部分墨線圖

《泛喜馬拉雅植物志》項目日前正式啟動,這是繼《中國植物志》後又一個經典植物學大項目。與《中國植物志》不同的是,由於泛喜馬拉雅地區,特別是喜馬拉雅南坡主要位於中國境外,因此,該項目是我國經典植物學上的第一個原創性國際項目,在這一項目中,我國占據主導地位。

12年後,國際生物科學界和地球科學界將會以極大興趣關注這一巨著的問世。

“這一項目的開展將會使泛喜馬拉雅地區植物的整體現狀、格局,以及這一區域的植物多樣性清晰地呈現出來,對其他相關學科,例如生物學、藥物學、氣候變化等領域的發展也將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項目負責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植物所洪德元說。

泛喜馬拉雅地區是地球的最高點;其範圍包括喜馬拉雅山、橫斷山、喀喇崑崙山和興都—庫什山一部分;東起中國,經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巴基斯坦,西至阿富汗;總面積為156.6萬平方公里,其中95萬平方公里位於我國境內。

作為地球的第三極,這裡山高谷深,氣候多變,環境複雜,植物多樣性分化極為強烈,如杜鵑花屬和馬先蒿屬等這些大屬的大部分種類,約數百種集中在此區域內。據目前的記錄估計,該地區植物種總數約2萬種,其中中國境內約有1.3萬種,約占中國植物種數的43%。

該項目擬向國內外開放,但以我國為主。經歷了《中國植物志》和其英文版(“Flora of China”)兩個大項目後,國內已經培養和鍛鍊了一支40人的年輕隊伍。目前,這支隊伍已有能力成為該項目的骨幹。

在國際範圍內,英國、日本、美國等表示將積極支持和參與,尤其是被譽為“星球英雄”的美國生物學家雷文博士更是積極為此項目出謀劃策。在泛喜馬拉雅地區也得到了尼泊爾、印度、緬甸等一些教授和專家的積極回響和支持。

像這樣開展以我國為主導的多邊合作,在生物學領域還少有先例,同時,組織如此多國家和地區的植物學家,完成如此宏大的自然地理區的植物志,在國際上也還是第一次。

泛喜馬拉雅地區的國外部分曾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人在該地區採集有大量植物標本,存放於英國兩個皇家植物園和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上世紀60年代後,日本在尼泊爾、美國在緬甸進行過多年考察,採集了大量植物標本。

在歷史上,這一地區我國境內的大規模植物標本採集有3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外國人在西藏、雲南北部和四川西部進行的採集工作,這些標本中只有極少數存放在國內。

第二階段是上世紀30~40年代由胡先驌組織,俞德俊、王啟無、蔡希陶、秦仁昌和馮國楣等人參與的在滇西北和川西進行的採集工作,共採集到珍貴標本近10萬號,大多存放於國內。

第三階段是上世紀70~80年代進行的大規模青藏科考,採集了約20萬號植物標本。

目前,泛喜馬拉雅地區有一些零散的區域性植物志書流傳於世。其中包括19世紀80年代的《英屬印度植物志》、上世紀80年代的《不丹植物志》和《巴基斯坦植物志》。在國內的則有1983~1987年的《西藏植物志》和1993~1994年的《橫斷山區維管植物》。

然而,這些志書不僅零散,且年代久遠、水平高低不一,遠不足以反映在喜馬拉雅完整的地理環境中植物物種的情況。其間儘管在《英屬印度植物志》之後,英國曾計畫在印度、尼泊爾修訂新的植物志,但時隔多年,目前工作尚未過半。此外像緬甸植物志,則完全是空白。

僅近10年內,在東喜馬拉雅山(不包括橫斷山地區)就發現200多個新物種。再加上泛喜馬拉雅地區的植物大多屬於高山植物——它們對氣候變化極為敏感,因此一些專家估計,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歷史資料已不能科學地反映這裡的物種變化和現狀。

在此背景下啟動《泛喜馬拉雅植物志》,旨在充分利用現有標本和文獻,積極開展重點地區和空白地區的補充考察和採集,進行總結、集成和提高,在12年後完成世界上最大、最有特色的自然地理區的植物志。

此外,《泛喜馬拉雅植物志》有著與其他植物志不同的三大特點。

第一,它是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式的植物志,網路版和印刷版並存,前者先於後者問世,並且網路版將包含和連結一切相關信息,並不斷補充、更新和修正。

第二,它將是世界最高水平的植物志,它強調居群概念、野外考察,並引入統計學方法;而且與國家資源的戰略需求相結合,在野外考察中既收集植物標本,還收集種子和DNA材料。

第三,它將促進對喜馬拉雅山的隆升、環境變遷及其與生物多樣性形成的關係、高寒地區植物的適應和進化等學術命題的研究,對於這一特殊地區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持續利用,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