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溪二月二廟會
簡介
地處浙江南部的泰順縣泗溪鎮是著名的廊橋之鄉,世界最美廊橋“姊妹橋”的所在地,這裡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泗溪白粉牆舊稱莘陽,本境“陳十四娘娘”廟(臨水殿)修建於明朝萬曆年間,該宮廟座落於白粉牆村葛藤坪,當地俗稱“夫人宮”,“佛姨娘宮”,東伴最美古廊橋“溪東橋” 。 陳十四信仰源於唐代,興盛於明清,是閩、台、浙三地民間最為推崇的地方神只,而泗溪“娘娘宮”在浙南閩北一帶頗具影響力。每年農曆二月初二這天,泗溪鎮白粉牆村都要在陳十四夫人宮舉行規模盛大的二月二廟會(祈福活動)。該習俗興起於清朝雍正年間,俗稱“做福”或“福酒”,從清代至民國“二月二”廟會活動發展到鼎盛,前往參加“福宴”的人群除本境鄉民,更多的來客都是從十鄉八里之外慕名面來,可謂盛況空前。廟會活動內容精彩,其中最大的地方特色是“娘娘踩街”和“福宴”。
廟會主要活動
二月二早晨,由本村林、曾和吳姓首事者在夫人宮前埕擺祭筵,即卯時,一通鳴炮奏樂,法師登壇做法,信徒陸續進廟上香拜娘娘許願。
八點至九點左右戲台開唱木偶神戲,並連續演三天。
十一點,有場面宏大幾千人聚餐的福宴。餐後還分得一塊“褔糍”,眾人把“福糍”,滾上香灰帶回,供全家人吃,期望吃了“佛光”感應過的“福糍”,身體健康。
下午兩點,娘娘踩街,在鼓樂隊和炮仗隊一通鳴炮奏樂之後,即請出陳十四娘娘神像,用大橋抬著在街道巡遊,上千男女信徒組成隊伍,人人扛彩旗,撐幡一路護駕,保全境生靈平安,聲勢浩大蔚為壯觀。
晚上,眾人看木偶神戲,賞煙花,熱鬧氣氛延至深夜。
二月二許願延續活動——還願:二月二活動結束後,在10月擇日還願。還願當日,戲班和彩旗隊去臨水殿將陳十四夫人神像迎接到白粉牆村戲台埕看戲,神戲共演三天,活動結束,再將神像送回臨水殿。
相關古建築
東溪橋
泗溪東橋(東溪橋、溪東橋)位於於浙江省溫州泰順縣泗溪鎮白粉牆村, 為疊梁式木拱廊橋。始建於明隆慶四年(1570)。清乾隆十年(1745)、道光七年(1827)重修。橋長41.7米,寬4.86米,淨跨25.7米,離水面9.5米。處在“將軍逗獅”風水模式中的溪東橋,“虹氣臨虛,影搖波月”。橋拱上建有廊屋15間,當中幾間高起為樓閣。屋檐翼角飛挑,屋脊青龍繞虛,頗有吞雲吐霧之勢。此橋無橋墩,由粗木架成八字形伸臂木拱,頗為罕見。東溪早時以碇步渡水,津道多阻,林正緒倡首建造蜈蚣橋(即溪東橋)。 林正緒生平端方正直,好行義舉,乾隆癸亥年(1743)邑侯張考首書“達尊有二”匾相贈。此橋修建者是修北澗橋的人的徒弟,故而有人也將這兩橋稱為“師徒橋”。因此橋外型美觀,號稱“最美的廊橋”。
臨水殿
東溪橋旁有臨水殿、陳大翁宮等宮廟建築。臨水殿(座落於白粉牆村葛藤坪)占地面積很大,建築共三進,一進為門樓,二三兩進為大殿。臨水殿內供奉的是臨水夫人陳十四。相傳陳靖姑生於唐代大曆元年(766)的正月十五,福建古田縣臨水鄉人,父親陳昌做過戶部待中,母親葛氏;她還有一個隱居山中學道的哥哥叫陳守元。陳靖姑小時即有靈性,十七歲給哥哥送飯,半路上遇見一位挨餓的老太太倒在山路邊,不禁動了惻隱之心,便把飯給她吃了。不想這位老太太是位有道行的仙人,教給善良的靖姑“篆符之術驅逐五丁”。後來家鄉一帶有白蛇為害,閩惠宗王廷鈞聽說陳靖姑有本事;下詔讓靖姑除害。陳靖姑帶劍人洞,殺死三條蛇妖,為民除害。事聞於朝野,惠帝封其為“順懿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