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寶禪師

大定壬午(1162年),磁州大明寺建,為開山住持。 磁州大明寺的創建者,是為法寶禪師。 大定十一年(1171),法寶禪師從大明寺退居,隱於邯鄲紫山、林縣谼峪山。

簡介

法寶禪師(1114~1173),宋代曹洞宗僧,磁州(河北)人,俗姓武,幼習儒典,八歲出家,十九歲從寂照庵之祖榮禪師剃度出家學禪,得賜法名法寶,年二十七試經、受具足戒,後離祖榮,於燕京萬壽寺參謁住持青州普照寺之希辨禪師,得嗣其法。後隱於山東泗水之靈光。三十六歲,住持於長清縣泰山之靈岩寺、仰山棲隱寺。貞元三年(1155),應民之請,歸返磁州,住於大明寺,致力於該寺之復興,禪風大振。晚年復隱於紫山、谼峪。大定十三年七月示寂,世壽六十,法臘三十四,史稱大明法寶禪師。[五燈會元續略卷一、五燈全書卷六十一、佛祖道影卷三](編輯整理:少林禪院德政禪師)

碑刻

翟炳撰《長清縣靈岩寺寶公禪師塔銘》可略見其生平大概。按“法寶,俗姓武,磁州人;先禮本州祖榮長老,參臨濟。後北上中都萬壽寺,投希辯門下,深得賞識,希辯以法衣三頌付之?後往山東,受邀住長清靈岩寺?天德庚午,希辯圓寂,尚書令張浩遣使齎疏,迎住仰山棲隱寺。 貞元三年(1155年),還磁州。大定壬午(1162年),磁州大明寺建,為開山住持。退隱後二年終。”法寶嗣法門人知名者有長清靈岩寺住持惠才,蔚州人山住持善恆、太原王山住持覺體、中都萬壽住持圓俊、中都仰山住持性磷、磁州大明住持圓智等,其中王山覺體禪師為萬松行秀禪師的師祖。(編輯整理:少林禪院德政禪師)

事跡

一、法寶創建大明寺
磁州大明寺的創建者,是為法寶禪師。
大明法寶(1114-1173),俗姓武,磁州滏陽(今河北省磁縣)人。根據翟炳所撰寫的《長清縣靈岩寺寶公禪師塔銘》 [注釋01] ,法寶天生骨相有異,自幼挺立不群。六歲開蒙,溫習儒典;八歲告父出家,入住鄉人賈氏精庵。稍長,外出遊學數年,返回滏陽,結茅鄉間。時逢一位老參上座創歇庵於本州,法寶前去親近,虔誠問道。上座示禪林古德機語,請益猶同素習。天會十年(1132),年十九歲,投磁州寂照庵,禮祖榮長老剃髮,得法號“法寶”(亦有文獻記為“大明僧寶”)。祖榮長老曰:“眾角雖多,一麟足矣。”天眷三年(1140),法寶試經得度。一日,祖榮長老驀然問:“紙衣道者四料簡話得趣否?”法寶應答契機,長老肯之。
法寶參究臨濟禪法多年,頗有淘汰,但仍不滿足。皇統三年(1143),辭師雲遊,北上燕京萬壽寺,參謁曹洞宗尊宿青州希辯(亦稱“普照一辨”)。
關於青州希辯,佛教史籍記載比較混亂:《續指月錄》為“普照一辯”,《宗鑒法林》(《卍續藏》116冊)為“青州希辨”,《嘉興藏》第36冊《文穆念禪師語錄》和第37冊《寒松操禪師語錄·源流宗旨頌》為“青州希辯”。
眾多現存金代石刻,與《嘉興藏》一致:刻於皇統六年(1146)的《大金燕京宛平縣金城山白瀑院正公法師靈塔記》,文末署名為“仰山棲隱寺退居嗣祖比丘希辯題”。該塔石現存於北京市門頭溝區田莊鄉白村北白瀑寺。曾當過香河縣令,累至尚書郎,最後出家的悟閒禪師之《大金故慧聚寺嚴行大德閒公塔銘》,有其“謁青州希辯禪師”的記載。該石幢塔現立於北京房山長溝鎮甘鳳池村村西山崗的林地內。
另外,《元一統志》提到:“後有禪師希辯,宋之青州天寧寺長老也。耶律將軍破青州,以師歸燕。初置之中都奉恩寺,華嚴大眾請師住持,服其戒行高古,以為潭柘再朱。至金天會間,退居太湖山臥雲庵,既而隱於仰山棲隱寺。”
青州希辯見法寶有龍象氣概,甚奇之,讓其充任知藏。一日,希辯問法寶“父母未生前事”,法寶擬議間,被厲聲喝出。法寶恍惚歸堂,東西不辨,南北不分—疑情迸發,晝夜參究。
翌日,法寶入室,對青州希辯說:“離四句,絕百非,請師直指西來意。” 青州希辯道:“昨日有人恁么問,被打出去也。”法寶知難不退:“今日又如何?” 希辯禪師喝道:“你得恁么不識痛癢?”法寶便禮拜。青州希辯又道:“可惜許,棒折也。”法寶一聽,渾身淋漓如雨,桶底脫落,豁然開悟。
法寶的悟境得到了希辯禪師印可,贊之曰:“浡浡然,般若光中流出。”此後,法寶又在師父座下磨礪了三年,盡得曹洞宗旨,青州希辯以法衣、三頌付之。法寶隱居于山東泗水,消習氣,養聖胎,寄跡煙霞。
皇統九年(1149),法寶禪師受邀前往山東東路長清縣(今濟南市長清區)靈岩寺開法。第二年,青州希辯圓寂,太師、尚書令、南陽郡王張浩遣使者來迎,請他接任燕京仰山棲隱寺住持。貞元三年(1155),“榮公垂老,南還滏陽”—為了奉養剃度師,法寶禪師回到了故鄉磁州。“郡人迎師,遠近趨風,踵相接野。眾捧師於均慶西寺舊基,還為精廬,權以宴處。”在護法居士們的協助下,他歷時七年,將這裡建成了一座殿堂巍峨、廚庫齊備的宏大叢林。
張浩素慕法寶禪師高德,遂於大定二年(1162)將己俸三千萬持買大明寺額,並給付符文,請法寶禪師為磁州大明寺開山住持。故,史稱“大明法寶”。
法寶禪師悟境宏深,見地凌拔時輩,“王侯景慕,衲子云臻;法遍諸天,名飛四海。”磁州大明寺蔚然而成北方一大道場。
關於洞宗的用功過程,大明法寶曾經非常形象地說道:若論此事(參禪),如人作針線,針針相似。忽見人來,不覺失卻針,只見線。這邊尋也不見,那邊尋也不見。卻自曰:“近處尚不見,遠處那裡得來?”多時尋不得,心煩不好,昏悶打睡,拽衣就枕。方枕時,驀然一箚(zha),曰:“原來只在這裡!” [注釋02]
大明法寶的禪法,繼承了曹洞宗禪風:淨念相續,打成一片,等到功夫純熟,不經意間一念迴光返照,驀然發現,眼橫鼻豎,天真佛就在自己的面門。
大定十一年(1171),法寶禪師從大明寺退居,隱於邯鄲紫山、林縣谼峪山。大定十三年(1173)七月七日,他沐浴更衣,書偈後跏趺而寂。俗壽六十,僧臘三十四。火化後,分布靈骨於長清靈岩、磁州大明、林州谼峪、邯鄲紫山四處建塔供養。
二、法寶傳承法脈
大明法寶弘法傳禪多年,落髮門人宗明等五十有三;潛符密證者,莫知其數。其主要嗣法門人:長清靈岩住持惠才,蔚州人山住持善恆,太原王山住持覺體,中都(燕京)萬壽住持圓□,中都仰山住持性璘,磁州大明住持圓智。
雖然現有的禪宗典籍對於大明法寶的記載相當簡略,而且多有混淆舛誤,然而,他卻是曹洞宗歷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禪師。淨因自覺承繼芙蓉道楷,其弟子青州希辯雖然將洞上玄風播扇到燕京,卻是一線孤傳。至法寶肇建磁州大明寺,曹洞宗終於有了穩固、持久的弘法基地。經大明法寶宣揚,其禪法傳播到齊魯、三晉、燕北。他不但上承芙蓉道楷,且下啟萬松行秀,乃曹洞宗在北方復興的關捩人物。
大明法寶的法脈,主要由太原王山覺體(亦稱師體)繼承了下來。
覺體(1121-1173),俗姓郭,太原交城縣卻波社裡人 [注釋03] 。二十歲,禮汾陽淨慧為師,並得法名覺體。三年後試經得度,雲遊參禪多年,最終在二十九歲投在大明法寶座下,成為其侍者。從長清靈岩寺,到燕京仰山棲隱寺,再到磁州大明寺,覺體一直追隨在大明法寶身邊,執侍十個春秋,終於開悟得道。得大明法寶印可後,金正隆五年(1160),覺體回到太原交城,隱居山中。大定五年(1165),應地方長官之邀,正式開法於王山圓明禪院,史稱“王山覺體”。同時,受汾陽節度使烏古論蒲魯虎之請,兼汾陽天寧禪寺住持。
1982年發現的《王山十方圓明禪院第二代體公禪師塔銘並序》,記載其主要法嗣有二:“曰圓光、慧囗。”圓光,即燕京大慶壽寺勝默光。“慧”字後雖漫漶一字,但根據其他史料,應該是雪岩慧滿。
(編輯整理:少林禪院德政禪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