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泉盛河酒大致分為高度酒和低度酒兩大類,產品無色(或微黃)、清亮透明、無懸浮物,無沉澱雜質,高度酒具有明顯的高粱酒陳香香氣,酒體協調、陳香明顯、餘味悠長。
泉盛河高度酒酒精度為41—65°,總酸≥0.45克/升,總酯≥1.40—3.40克/升,乙酸乙酯≥0.80—2.60克/升,固形物≥0.40克/升;低度酒酒精度為36—40°,總酸≥0.30克/升,總酯≥1.30—3.00克/升,乙酸乙酯≥0.70—2.20克/升,固形物≥0.50克/升。
產地環境
龍城區地處遼寧省朝陽市西部,位於東經120º14"—120º37"、北緯41º26"—41º42"之間,周邊與北票市、朝陽縣、雙塔區接壤,總面積704.2平方千米。
龍城區屬北溫帶半乾旱半濕潤季風性大陸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積溫高、日照長,降水少、春季多乾旱、少雨多風,蒸發量大;夏季炎熱,光照強度大,雨水分布不均,降雨多集中在7、8月份;秋季少雨,晝夜溫差大;冬季降雪少,乾燥寒冷。年日照時數2820小時,年平均氣溫為8.6℃,1月份最冷,7月份最熱,最熱月與最冷月平均溫差為34.9℃。受地形地勢等因素影響,區內各地氣溫略有差別,年平均無霜期為16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為400—480毫米左右。
1992年,經遼寧省地礦局礦泉水檢測中心嚴格檢測鑑定,泉盛河酒水源的古泉水中的鍶含量高達每升1.23毫克。此外,偏矽酸、鋰、鋅、碘等含量分別達到了國家優質礦泉水標準,是釀造白酒的上等水源。
歷史淵源
據史料記載,清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山西曹氏兄弟三人來到朝陽,開設釀酒作坊。後逐步發展壯大,取名為“泉盛河”酒。泉盛河酒以優質的古泉水資源為原料,從而釀出純正甘甜的美酒。
乾隆三年(1738年),乾隆去盛京拜祖途經朝陽,當地官員將泉盛河美酒呈上,乾隆飲後稱讚不已,御筆親書“酒醉清朝府唯有泉盛河”。
生產情況
2012年,泉盛河酒有399個地缸的發酵車間,年生產白酒為800噸。
產品榮譽
2012年12月2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泉盛河酒”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泉盛河酒產地範圍為遼寧省朝陽市龍城區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原輔料要求
1.釀造用水:產地範圍內地下水,水質符合國家飲用水相關標準。
2.高粱:產地範圍內生產的紅高粱,質量符合國家高粱相關標準規定。
3.小麥:產地範圍內生產的小麥,質量符合國家小麥相關標準規定。
二、制曲工藝
1.大曲:以大麥,豌豆為主要原料,粉碎細度通過20目篩孔的細粉占35%,曲料加水攪拌均勻,水份控制在35%至40%,踩曲,入房培養,頂火溫度為47℃,培養27天,水份≤15%,糖化力≥500毫克/g·h。成品曲入庫貯存3個月以上方可投入使用。
2.麩曲:以麩皮和稻殼為主要原料,以黑麴黴為菌種,在35℃至38℃溫度之間培養48小時而成。成品麩曲須在5日內使用完。
三、工藝要求
1.工藝流程圖:
2.關鍵控制環節:
(1)配曲:選用大曲、麩曲按照一定比例進行配曲。
(2)入窖條件:醅料入窖溫度應根據不同季節的氣溫控制。冬季15℃至17℃,夏季13℃至15℃。
(3)摘酒:掐頭去尾,分級貯存。
(4)勾調:頭鍋酒60%,二鍋酒40%。
(5)貯存:採用洞藏貯存方式,原酒入陶壇貯存一年,導入木酒海一年後再導入白鋼罐中再貯存一年。
四、質量特色(清香型)
1.感官特色:
項目 | 指標 | |
高度酒 | 低度酒 | |
色澤及外觀 | 無色(或微黃)、清亮透明、無懸浮物,無沉澱雜質 | |
香氣 | 具有明顯的高粱酒陳香香氣 | 具有較明顯的高粱酒陳香香氣 |
口味 | 酒體協調、陳香明顯、餘味悠長 | 酒體較協調、陳香較為明顯、餘味較悠長 |
風格 | 具有本品典型的風格 | |
註:當溫度低於10℃時,允許有白色絮狀沉澱或失光;高於10℃時,白色絮狀沉澱自然消失。 |
2.理化指標:
項目 | 指標 | |
酒精度,%vol | 41—65 | 36—40 |
總酸(以乙酸計),克/升≥ | 0.45 | 0.30 |
總酯(以乙酸乙酯計),克/升 | 1.40—3.40 | 1.30—3.00 |
乙酸乙酯,克/升 | 0.80—2.60 | 0.70—2.20 |
固形物,克/升≤ | 0.40 | 0.50 |
註:酒精度允許誤差±1.0%vol |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泉盛河酒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遼寧省朝陽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遼寧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國家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泉盛河酒的法定檢測機構由遼寧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