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北管

北管音樂,俗稱北管,是廣泛流傳於泉州市泉港區的一種絲竹音樂。

簡介

清光緒年初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等地的民間音樂,通過海上運輸等渠道傳入泉港區,經融合演變,成為今天福建的北管音樂,為別於南音,當地人將這一源於省外的民間樂種取名北管。北管演唱採用“官話”,演唱者要手執打擊樂器,邊唱邊擊以配奏,其音樂風格既保留江南絲竹的明朗幽雅,又加入閩南音樂的柔婉、秀麗,並有遒勁、樸實之個性。每逢春節、元宵、清明、中秋、重陽等民俗節日,泉港北管表演團體都要參加化妝、遊行、裝閣等活動,樂隊前面打著“天子傳音”的旗號,與“御前清曲”的南音交相輝映,蔚為壯觀。

影響

1981年,在福建省第二屆“武夷之春”音樂會上,泉港北管演唱的《繡春光》榮獲了優秀節目獎(最高獎)。此後,泉港北管的藝術價值得到音樂界專家、學者及媒體的廣泛關注和頌揚,泉港“北管”被譽為福建百花園地的一朵奇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