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萬安橋

橋為石構平梁橋,南北走向,南接泉州洛江區東郊橋南村。 萬安橋在施工上創造了“筏型基礎”和“激浪以漲舟,懸機以弦絲牽”的奠基法和橋板浮運法。 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蔡襄首任泉州知府,繼主其事,又創“種蠣於礎以為固”的方法。

萬安橋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洛陽鎮萬安街西南洛陽江口,始建於北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四月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十二月,歷時六年零八個月。蔡襄兩次任泉州知府時曾主持興建。
橋為石構平梁橋,南北走向,南接泉州洛江區東郊橋南村。橋長834米、寬7米,殘存橋墩31座。墩端部呈船頭形,墩孔淨跨8米。橋的南北兩端各立二尊圓雕將軍石像;橋旁扶欄外,尚存幢幡等形式的石塔五座。塔身均浮雕有佛像、圖案;橋中央兩側有亭子二座,一為“中亭”,亭周邊有歷代碑刻12座;亭東側有“萬安橋”及“萬古安瀾”等宋代摩崖石刻;二為“西川甘露”碑亭在中亭右側,為古時祈雨所在,其內立有明萬曆年建立的“西川甘雨”碑刻和清道光年間的“天下第一橋”石刻橫額。
萬安橋在施工上創造了“筏型基礎”和“激浪以漲舟,懸機以弦絲牽”的奠基法和橋板浮運法。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蔡襄首任泉州知府,繼主其事,又創“種蠣於礎以為固”的方法。橋樑專家茅以升在《橋樑談往》中稱譽洛陽橋說:“這種基礎,就是近代橋樑的‘筏型基礎’,但在國外只有不到一百年的歷史,所用橋樑的‘浮運法’,就是今日還很通行。……福建自洛陽橋興建成功,泉漳兩地相繼修成‘十大名橋’,為橋樑技術開闢了新紀元,致有‘閩中橋樑甲天下’之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