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傳明朝洪武年間,李姓從牛泉八里溝遷至此處,當時已有石姓等幾戶人家在此居住,後來,張、薛、李、劉、陳、玄、王、朱等姓氏相繼遷來,人丁興旺,昌盛一時。泉子溝村村名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是傳說很久以前,在該村後山曾有一眼一年四季汩汩湧水不斷的泉眼,泉水由村內一條大水溝順勢向南潺潺流去,遂得名泉子溝村。但後來有一南方人路過此地,見此泉眼後,便將隨身所背的一巨大金鍋蓋之,泉水不複流。又一說是因該村三面依山,每逢雨季到來,山上洪水匯聚於村北山溝內,成為一年四季永不乾涸的小河流,從村中穿過,人們由此而稱該村為泉子溝村。時至今日,村中水溝依然存在,但泉眼無處可尋。此水溝由於常年流水不斷,給附近鄰村民眾生產生活用水帶來了諸多便利。
民國時,泉子溝屬寨里區轄;抗日戰爭時期屬羊里區轄;1955年隸屬仁封區;1958年3月歸羊里鄉;後依次隸屬羊里公社、羊里辦事處、羊里鎮。
明朝時期,泉子溝村曾建有大型廟宇一座,曰五聖堂。廟宇內塑有五神:北面正堂依次為觀音菩薩、楊二郎、關帝;東面為土地爺;西面為凶神惡煞的山神爺。廟宇內有鐘樓一座。平日,廟宇內煙火不斷,鐘聲幽遠,前來燒香敬神的人們絡繹不絕。有碑文記載,此廟在清道光年間曾有富人捐錢先後兩次翻修。可是,在抗日戰爭中均遭到嚴重破壞。廟內巨鍾亦被當地民眾砸碎,製成了抗敵的槍械、彈藥。現此廟已不復存在,但有碑(現置於村中古井四周平台)記載了有關此廟的情況。
泉子溝村原有10多姓氏家族,民眾多以種植小麥、玉米、高粱、地瓜、花生等農作物為主。1920年間,因山東大旱,莊稼顆粒無收,該村民眾紛紛背井離鄉,上東北、下山西,另闢生存之路。此間石、米、張、薛等姓氏人家逐漸遷走。現村內僅有李、劉、陳、玄、王、盧、趙、朱8姓家族,以李姓人口居多。
相關詞條
-
院上村[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羊里鎮下轄村]
院上村隸屬萊城區羊里鎮,位於萊城西北21公里、鎮政府駐地1.5公里處。村東北為泉子溝村,村南隔一條小河與陳家莊村相望,村西與孟家窪村地界接壤,村東與陳家...
村莊名片 人文自然 -
萊蕪市
萊蕪,古稱“嬴、牟”,別名鋼城,為山東省地級市,位於地處山東省中部,泰山東麓,東經117°19′~117°58′,北緯36°02′~36°33′,北鄰濟...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廟子村
廟子村,位於萊蕪市鋼城區人民政府駐地向西4公里處。西鄰羅漢峪村,東鄰肖馬莊村,北為九龍莊村,南與高峪村隔山而居。隸屬山東省萊蕪市鋼城區艾山街道,全村總面...
歷史沿革 經濟發展 村風軼事 烈士英名錄 歷任書記 -
萊蕪[山東省原地級市]
萊蕪,古稱“嬴、牟”,別名鋼城,為山東省原地級市(2019年1月正式撤銷),位於地處山東省中部,泰山東麓,北鄰濟南市章丘區,東臨淄博市博山區和沂源縣,南...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 -
戴家莊村[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羊里鎮下轄村]
戴家莊村隸屬濟南市萊蕪區羊里鎮,位於萊蕪西北15公里處,在羊里鎮的最南端。距鎮政府駐地羊里村7.5公里,地處長埠嶺下,北臨王中榮、孟中榮,東北口鎮康陳村...
村莊名片 人文自然 -
濟南市[山東省省會]
濟南,簡稱濟,別稱泉城,山東省省會、副省級城市、新一線城市,是山東省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交通、會展和科教中心,濟南軍區領導機構駐地,美國福布斯雜誌...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羊里
羊里鎮位於萊蕪市西北部,地處魯中平原,東經117°29′~117°34′,北緯36°15′~36°24′。羊里鎮共52個行政村,18551戶、58122...
摘要 基本情況 經濟狀況 歷史文化 鎮主要幹部列表 -
濟南[山東省省會、副省級市]
濟南市,簡稱“濟”,別稱“泉城”,是山東省省會、 全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之一,環渤海地區南翼的中心城市,山東省的政治、文化、教育、交通和科技中心。 中國人...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 -
null[山東省省會、副省級市]
濟南市,簡稱“濟”,別稱“泉城”,是山東省省會、 全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之一,環渤海地區南翼的中心城市,山東省的政治、文化、教育、交通和科技中心。 中國人...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