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先生自昌化雙溪館下步尋溪源,到治平寺,賦詩二章。以《王梅溪詩注》證之,雙溪館在縣治前。考,宋縣在今之昌化村。溪水發源五指,經德霞枕水崗而下,至縣之東境,分為南北二流,故曰“雙溪”。坡公自館下步尋溪源,至治平寺,又在東大約溪水分流之所。其遺址也,今其地皆黃沙白草。詢之士人,僉曰“此故良田,明初橫惶水患,城邑遷改,無復一畝存,而今賦額未除,縣坐此蕭條。”吾聞言嗟嘆。行求所謂雙溪館治平寺者,了不可得,亦莫有知其名者,蓋古蹟論廢已300年矣。吾將欲復之而未遺也。溪北雲谷虛冷,林木深秀,望之若圖畫。其中隙地一區,泉甘土肥,榛莽既辟,豁然天開,意境迥別,不復知為昌土也。吾以今城址鹵,不可居民,建議築堡在此,為保聚安。集之計,遣人伐材于山,召工於府,一切不費於民,立宙宇五層,為室21間。中一層霞以陶瓦,前後各二層,則竹木茅草“已。功未成而余將去官,憚其志之不遂也。尉來告我曰:而夫節序朝賀,明有敬也。”“今御座雖設,而未有奉安之所,不得為敬。”吏趨而進曰:“州縣積貯,備凶荒也。今轉輸既多,而未有蓋藏之利,不可為備。行旅之出於其途者,休車雨中,曰:水潦方降,已病涉也,仕宦之阻於是溪者,徘徊道左,曰:候館不立,無即次之安也。嗟夫!此皆先生之政載!在月,令掌諸侯人設官以董之,及時以課之者也,而今故若是乎?自置縣以來,制度也屢新矣,而鄙塞如故。有其舉之而復廢之,抑廢之而不復舉耶?無亦賦額虛懸,百物凋耗,故陵夸衰,廢並古蹟而俱湮也。今欲復之,又恐重勞吾民,吾奚忍哉!”尉曰:“請改宇為佛寺,而以其中奉安御座,旁為閏名,其餘以休行旅,一舉而數利附焉。繼自今以往,鳩我民而保聚之它,集之,特易易耳。”余曰:“善”楚人陳國龍,素善士,請捐貫財,盡易以瓦,增置屋宇。延僧董其中,縣乞寺額。余惟名賢之遺蹟不可久湮,向國欲復之而未逮,今因公家之事,以致其懷古之恩,而又利益於地方,則斯寺之額,舍治平無可者,於是伐石立碑,為亡記,以遺之。及余未去鳩工,以潰於成,民雖勞,力可已矣。意更欲復雙溪館,祀坡公於中而力不能逮,則以俟後君子。
相關詞條
-
治平寺石塔
位於河北省贊皇縣城東南5公里處。治平寺又稱嘉應寺,建於隋開皇三年(583年),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改治平寺。抗日戰爭中寺廟被毀,僅存石塔三座、陀羅...
信息 簡介 據該寺現存明碑記載: -
等慈寺碑
全稱《大唐皇帝等慈寺之碑》。唐顏師古撰文。無書人姓名,可能是其自書,無立碑年月。宋代趙明誠《金石錄》認為碑成於唐貞觀二年(628年),清王昶《金石萃編》...
簡介 書法特點 相關文獻記載 -
太平寺碑
太平寺碑 【隋太平寺碑〈開皇九年〉】所寫的一篇古文,寫的是文章內容的變化。
題目 內容 -
泛愛寺碑
“李伯藥”字僅存,其下摩滅,而“書”字猶可辨。
題目 內容 -
智乘寺碑
智乘寺碑是唐朝的一個寺碑,為鄭惠王所作,現在是我國重點保護的文化對象。
題目 簡介 -
昭仁寺碑
昭仁寺碑是唐朝時遺留的一種文物碑刻。
題目 內容 -
《啟法寺碑》
《啟法寺碑》是我國書法作品,右《啟法寺碑》,丁道護書。是梁正明中人所藏,君謨所謂楊家本者是也。欲求其本而不知碑所在。然不難得,則不足為佳物,古人亦云“百...
簡介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 -
蒙州普光寺碑
蒙州普光寺碑 - 題目 【隋蒙州普光寺碑〈仁壽元年〉】
題目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