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棕[植物]

油棕[植物]
油棕[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油棕(學名: Jacq.)是棕櫚科,油棕屬直立喬木狀植物,高可達10米或更高,葉多,羽狀全裂,簇生於莖頂,羽片外向摺疊,線狀披針形,下部的退化成針刺狀;葉柄寬。花雌雄同株異序,苞片長圓形,雄花萼片與花瓣長圓形,雌花序近頭狀,雌花萼片與花瓣卵形或卵狀長圓形,果實卵球形或倒卵球形,熟時橙紅色。種子近球形或卵球形。6月開花,9月結果。 原產非洲熱帶地區。中國台灣、海南及雲南熱帶地區有栽培。 油棕是一種重要的熱帶油料作物。其油可供食用和工業用,特別是用於食品工業。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油棕 油棕

直立喬木狀,高達10米或更高,直徑達50厘米,葉多,羽狀全裂,簇生於莖頂,長3-4.5米,羽片外向摺疊,線狀披針形,長70-80厘米,寬2-4厘米,下部的退化成針刺狀;葉柄寬。

花雌雄同株異序,雄花序由多個指狀的穗狀花序組成,穗狀花序長7-12厘米,直徑1厘米,上面著生密集的花朵,穗軸頂端呈突出的尖頭狀,苞片長圓形,頂端為刺狀小尖頭;雄花萼片與花瓣長圓形,長4毫米,寬1毫米,頂端急尖;雌花序近頭狀,密集,長20-30厘米,苞片大,長2厘米,頂端的刺長7-30厘米;雌花萼片與花瓣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5毫米,寬2.5毫米;子房長約8毫米。

果實卵球形或倒卵球形,長4-5厘米,直徑3厘米,熟時橙紅色。種子近球形或卵球形。花期6月,果期9月。

生長環境

油棕喜高溫、濕潤、強光照環境和肥沃的土壤。年平均溫度24~27℃,年降雨量2000~3000毫米,分布均勻,每天日照5小時以上的地區最為理想。年平均溫度23℃以上,月平均溫22~30℃的月份有7~8個月以上,年降雨量1500毫米以上,

分布範圍

油棕原產地在南緯10°~北緯15°、海拔150米以下的非洲潮濕森林邊緣地區,主要產地分布在亞洲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非洲的西部和中部、南美洲的北部和中美洲。中國引種油棕主要分布於海南、雲南、廣東、廣西。

栽培技術

選種保活

油棕 油棕

油棕種子沒有休眠期,只要連續在38℃高溫的作用下,就能開始發芽,在40℃時,發芽最快,低於36℃時發芽緩慢。選擇油棕種子,應選擇活力高的,籽粒飽滿,無病害無缺損的種子。前提是已確定在當地可以正常生育的高產優質栽培種。

需要注意的是油棕種子不耐貯藏,一般不應超過四個月為宜,種子的含水量應保持在10%~15%之間,過高過低都會影響種子的發芽率。在貯藏的期間應每周檢查種子一次,以免受潮發霉,通常種殼為淡灰棕色時(杜拉種),其種子的含水量約在15%以內,如果顏色變深,意味著種子含水量過高,應取出陰乾,保持種子適當含水量時的顏色。

種子處理

油棕種子除無殼種外,一般核殼堅硬,吸水和透氣性能較差。在催芽前,種子需用清水浸種4~6天,新鮮種子的浸種時間可短些。而後用清水洗淨、陰乾,在沙床上密播成行,行距7厘米,床面蓋中砂厚約2厘米,並搭好活動蔭棚,進行苗圃催芽。晴天每日淋水1~2次,在發芽期間,中午披蓋蔭棚,防止日灼。一般經過塑膠袋育苗,12~14個月生的苗木就能出栽。

田間管理

定植後死株、病株或弱苗,應在植後六個月內,用大苗補植,確保全苗。注意巡苗,出現病株應及時清理。出現病蟲害應及時治害,防止病蟲害蔓延、擴展。另外在幼齡油棕生長過程中常見的有缺素症。根據不同缺素症在油棕幼株上的表現,及時追肥,防止油棕生長受到抑制,影響生產。

主要價值

藥用

油棕圖冊 油棕圖冊

藥名:油棕

功效:消腫祛瘀。

主治:用於氣滯血瘀所致的經閉腹痛、症瘕積聚。

性味歸經:苦、涼。入肝、肺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9克。外用:適量。

考證:始載於《中國種於植物科屬辭典》。

經濟

油棕 油棕

主要產品是棕油和棕仁油。棕油精煉後是營養價值極高的食用油脂,但價格便宜。可製造人造奶油;棕油主要用來製造肥皂、潤滑油、化妝品等,也是紡織業、製革業、鐵皮鍍錫的輔助劑等,由於油量高,速食麵麵餅也用油棕的油炸。棕仁油味美,除直接食用和製造人造奶油外,還用於製造高級肥皂、香皂和各種化妝品。

此外,棕仁粕是很好的飼料和肥料。果殼可制活性炭,用作脫色劑和吸毒劑。脫果後的空果穗可制牛皮紙,作肥料、燃料和培養草菇等。未成熟的花序割開後流出的汁液,可釀酒、製糖和做飲料。

油棕果含油量高達50%以上,有“世界油王”之稱。一株油棕每年可產油30-40千克,每畝產油可達100-200千克,採用優良品種,小面積一畝產油可高達600多千克。油棕畝產油量是椰子的2-3倍,是花生畝油量的7-8倍,所以被人們譽為"世界油王"。由於油棕的油脂產量特高,且用途比較廣泛,所以,近百年來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競相引種,中國海南、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區也於1926年開始種植油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