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黃銅河豚”其實是個景觀塔,因而又被稱作河豚塔,位於揚中園博園的西沙島上。巨型“河豚”栩栩如生,兩隻圓滾滾的眼睛望向北方,夕陽照射在魚鱗狀銅片上,通體閃閃發光,乍看又像一尾“大金魚”。河豚肚子下方還有幾個大字:“中國河豚島·揚中”。“這個塔,最大亮點就是造型。”河豚塔項目經理陸建新一邊指著這隻“河豚”,一邊介紹說,這隻“河豚”長90米,寬44米,高62米,是對著河豚標本,按比例放大設計建造的。整個建築重約2100噸,外表由8920塊銅板片拼接而成。
熱議
成本調查 7000萬元的造價是高是低
這條巨型“河豚”一亮相,便引起網上熱議,而“河豚”的造價更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
此前有報導稱,總體造價為8000萬元。但翟駿、陸建新等工程管理人員均表示,目前河豚塔尚未最後完工,預計7000萬元左右。且這並非河豚本身的造價,還包括周邊配套設施的成本。“比如,碼頭要修,從碼頭到這裡的路也要修,未來在塔的下面還要建花壇,使用電梯要建配電房,此外還有排水系統等等。”
那么,7000萬元的總體造價是高是低,又該如何看待?記者採訪了建築界、雕塑界人士,結合河豚塔項目方的介紹,算了一筆賬:
根據官方提供的數據,河豚塔總重2100噸,而這其中主要的重量並非黃銅。
“銅的用量是85噸。”上海迪蒙幕牆工程技術公司負責該項目的銅片,其項目經理石敏慧表示,將近9000塊銅片沒有一塊是一模一樣的。而黃銅的價格,記者查詢了阿里巴巴等網站的最新價格,約為4萬元一噸。也就是說,85噸黃銅的總價約340萬元。
這隻“河豚”身上使用最多的材料是鋼。“主要靠鋼構件、桿件支撐整個建築。”負責鋼結構製造的南通中匯重工有限公司工程質量技術部項目經理陳玉章表示,差不多用了1700噸鋼,具體的造價則不太清楚。記者同樣查詢了9月25日上海鋼材市場的最新行情,角鋼、槽鋼、工字鋼、鍍鋅鋼管的平均價格為每噸4000元左右。測算下來,鋼材的總價約為680萬元。
不過,一位業內人士則對近2000噸鋼材的用量提出了問號,這么多鋼材至少要裝33節火車皮,就算河豚塔施工損耗再大,也讓人存疑。
主要的材料成本,黃銅和鋼材加起來共約1020萬元。這一數字,離7000萬元的總造價相去甚遠。不過,確實還有以下成本有待核算:一是混凝土等其它材料成本,以及異形構造導致的高損耗;二是加工及施工成本;三是周邊配套設施等。當然,還有一個成本也很重要,即設計費用。
至於上述這些費用在另外的近6000萬元造價中是如何組成的,記者尚未能了解到。不過,一份報告顯示,揚中市審計局對園博園工程進行了全程跟蹤審計。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6月份,通過跟蹤審計累計為工程節約資金12835萬元,“其中,河豚塔外表皮認價,審計節約資金1122萬元。”即便如此,河豚塔項目中是否還有水分,也有待進一步公開。
熱議:巨資建地標,值嗎
其實,本屆園博會也不乏節儉之舉。例如,今天的開幕式只有半小時,閉幕式則取消大型演出,僅此一項便可節約600萬元。然而,這隻“史上最貴河豚”的7000萬造價,卻讓這些節儉之舉變得微不足道。
這樣一個巨型“地標”,也因此引發了不小的爭議。一種聲音認為,揚中本來就是中華河豚之鄉,河豚塔的建設,有利於提高城市的品牌形象,促進城市的發展,且能夠為市民創造更好的休閒空間。而相反的聲音則認為,打造城市形象不一定非得花巨資建這樣一個實用性並不高的建築,例如網友“@四十有惑869”吐槽說:“太湖、陽澄湖邊是否也要樹個大螃蟹呢?”
還有網友則認為,中央去年12月就出台了八項規定,倡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和面子工程,而當時河豚塔項目並沒有真正進入施工建設階段,且“河豚”在某種意義上恰好是公款吃喝的代名詞。此後中央出台的有關六項禁令、禁止政府機關新建樓堂館所等政令,其精神也都一脈相承。更何況,當前最迫切的不是城市景觀這類形象工程,而是民生實事。正如網友“@小王大偉”的評論:“身為納稅人,更希望這筆錢用於污染防治、關愛貧困兒童等民生問題上。我們其實沒有那么富,不需要去刻意製造這些意義不大的世界之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