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介紹
河源市正德中學(簡稱:正德中學)是經河源市教育局批准,由河源市正德投資有限公司負責整合投資,位於河源市江東新區十里東岸,集國小、國中、高中十二年一貫制的民辦學校,屬於河源中英文實驗學校的系列校。
歷史
河源中英文實驗學校創辦於2004年,以優質的教學質量、多元的育人理念,創下良好口碑。
在12年辦學積澱的基礎上,中英文學校華麗轉身,創辦河源市正德中學。正德中學作為中英文系列校之一,更是中學部的升級版校區,其秉承中英文學校12年辦學品牌傳統,接軌國際前沿教育體系,致力學生終身發展,矢志打造南粵高端新型學府。
正德中學選址環境幽雅的華南城·十里東岸園林墅區,占地面積12.15萬平方米,按照國家級示範性學校標準建設,總投資約2.8億元,辦學規模達6000人。2016年秋季,十里東岸校區正式啟用,中英文學校中學部整體移師正德中學新校區,並首批招收新校區七年級新生。
根據辦學規劃,正德中學擬通過3-5年時間,將新校區辦成一所市直屬,集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15年全系列學級的民辦學校,一路護送孩子們至大學象牙塔。
校園文化
校 訓:正道明德 厚學篤行
辦學宗旨:讓學生體驗幸福的教育,讓教師享受教育的幸福
辦學目標: 致力學生終身發展,矢志打造高端學府
辦學願景:創建充滿年輕活力、積澱文化底蘊、倍受社會尊重的新型學校。
育人目標:培養具有健全人格、儒雅風範和高度責任意識的現代公民。
正德教風:用心無痕、盡責有根、傳遞幸福
正德學風:樂學善思、知行合一
校名釋義
正德2字,取意“正道明德”,也是正德中學的校訓。道,道理;德,品德。簡單解釋為:端正、堅持真理,傳承、弘揚美德。
“正道”之“正”為動詞。道,自然也,規律也。正道即指:尊重自然、遵循規律,與總校長魏書生所倡導的“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教育思想一脈相承。
“明德”與“正道”相對應,《大學》開篇首章:“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裡指明: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明德”是大學首要目標,也是河源市正德中學的育人首要目標。
“正德”另一文化溯源即“正德厚生”。將正德文化校本化解讀為:正校德,厚待老師;正師德,厚愛學生;正生德,厚報社會。
校園環境
崇文重教,是客家古邑的優良傳統;
生態園林,是萬綠河源的發展目標。
正德中學坐落於被譽為“客家古邑、萬綠河源”的廣東省河源市,地址位於東江東畔的華南城·十里東岸園林別墅區。
置身山水,心曠神怡;
鳥語花香,書聲琅琅;
松靜勻樂,寧靜致遠。
正德中學集嶺南山水園林之精華,匯客家文化傳統之積澱,創南粵高端新型之學府。
師資力量
我們的校長是魏書生
當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受聘為河源中英文系列學校(河源中英文實驗學校、河源市正德中學、河職院附屬國小)的總校長,成為河源教育人。他將擔任正德中學的首任校長,並為學校指領方向,負責學校全面事務。
魏書生被譽為中國現代教育實踐家、當代著名教育改革家,曾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中青年有突出貢獻的專家”、“首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等殊榮。其班級管理及語文教育的藝術,在我國當代基礎教育領域具有較大影響力,是許多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和語文教師們學習及借鑑的好榜樣。
正德中學的 師資來自全國各地,敬業愛生、經驗豐富,責任心強。
這支精銳團隊,由中英文學校的成熟骨幹教師、全國選聘的學科帶頭人、歐美國家的資深外教、名牌師範高校優秀畢業生組成。
河源市正德中學根據學校班級設立的情況,合理聘用教育教學及管理人員。除了從河源中英文實驗學校校本部抽調有經驗的成熟教師擔綱新學校師資主力外,正德中學還面向全國招聘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學骨幹,並從各高等院校應屆畢業生中選拔部分優秀大學生教師。
辦學條件
正德中學按國家級示範性學校標準建設,設施設備先進齊全,配置起點高,讓學生快樂求知。
正德中學實行全寄宿管理制度,從學習到生活,全方位呵護學生身心健康、快樂成長。
宿舍6人一間,配備2個洗手間、前後陽台及熱水沐浴設備。
學生開心,家長省心、放心。
辦學特色
人本: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開設生活教育類校本課程;
自主:小班教學,互動課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快樂求知;
領先:按國家級示範性學校標準建設,引入世界尖端設施設備;
國際:中英文並重,國內外交流,多元教學培育國際視野。
辦學規模
(1)國小部:設計規模每年級8個班,共48個教學班,每班50人,總計2400人;
(2)中學部:設計規模國中階段每年級16個班,計48個教學班;高中階段計16個班;合計64個班,每班50人,總計3200人;
以上兩部總計為設計規模5600人。
2016年9月首期招生。首期計畫招生1006人(共26個班):其中七年級計畫招生576人(16個班,每班按照36人計算),八年級招生260人(6個班),九年級招生170人(4個班)。
校園景致
正德中學置身山水園林,校園景觀亦依園林理念設計,可謂“園中園”,無愧“最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