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河底鎮位於洛寧縣東北部,地處洛陽市洛寧、宜陽和三門峽市陝縣、澠池四縣交界,是革命老區、農業大鎮、全國重點鎮和民建河南省委“同心”實踐活動幫扶單位。政府所在地30公里內有310國道,鄭西高鐵澠池站,隴海線澠池火車站,S247省道,連霍高速、鄭盧高速入口。全鎮轄35個行政村,4.8萬口人,年富餘勞動力3萬人,總面積1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8.2萬畝。全鎮年林木儲量30萬立方,木材加工企業12家,年產各種板材5萬立方;畜禽養殖場18家,年出存欄畜禽30萬隻(頭);年種植小麥、玉米、大豆、穀子等總計4萬畝左右,種植紅薯、辣椒等經濟作物2萬多畝。河底的發展優勢主要有區位、生態、土地和勞動力四個方面,特色產業主要為菸葉、林木、闖王“大杏”和小雜糧四個板塊。
歷史
河底古稱莎柵,又稱雙龍鎮,曾為永寧縣治,清嘉慶年間改稱河底鎮。1931年7月,中共洛寧縣第一個黨支部在河底成立,1948年3月河底解放,1958年與原楊坡鄉合併成立河底公社,1973年分開成立河底公社和楊坡公社,1982年成立河底鄉人民政府,2005年11月,全省鄉鎮機構改革,河底、楊坡兩鄉重新合併為河底鄉,2009年12月改鎮。
河底鎮屬川塬區,水資源豐富,適宜栽植速生楊。全鎮速生楊蓄積量30萬立方米,人均5.66立方米,且逐年增加。近年來,鎮黨委、政府依託豐富的農業資源,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大上工業項目,民營經濟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截止目前,全鎮共有各類企業8家,就業人員1500餘人,民營經濟總量達1.5億元,主要涉及速生楊木材深加工、肉牛育肥、家禽養殖等方面。2008年,全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43億元,其中工業增加值9327萬元,占全鎮生產總值的21%,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76.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55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560萬元。在全市鄉(鎮)綜合實力排序中列第79位。
政府駐紮在河底村街區,位於韓茶路和洛澠路交匯處,規劃面積10.8平方公里,已建成4.2平方公里,2002年,投資4000餘萬元,實施了小城鎮建設,完成了南北大街擴寬改造和給排水配套工程,新建商業門面房1200間、25250平方米,硬化街道1400米、人行道3500米,鋪設彩磚2500平方米,栽植綠化樹木560銖,全鄉有綠化、綠地面積28.5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5.4平方米。安裝路燈158盞,製作公益廣告牌30個,更新門店牌212個,城鎮面貌明顯改善,建立了專業的街道衛生管理隊伍和固定的垃圾收集、填埋場所,每天對街道垃圾全面清理,定點填埋處理,垃圾集中處理率98%以上。目前,河底街區有酒店、飯店18家,賓館、旅社10家,各類百貨店、五金商店、糧油店、農用物資商店130餘家,新建了蔬菜專業批發、零售市場,小商品一條街、畜禽交易市場、客運站,極大地方便了周邊民眾的生產生活。河底街區現有文化活動中心1處,文化大院一個。初級中學1所,在校學生630人;國小1所,在校生460人,幼稚園5所。
2002年以來,河底鎮先後投資4000餘萬元,完成了韓茶路、洛澠路、楊三路等交通主幹線以及35個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建設工程,全鎮公路總里程達133公里,道路硬化率達80%以上;地名,街道,戶牌設定科學美觀,全鄉地名設標率達100%,投資40餘萬元對鄉敬老院進行了擴建,目前,敬老院現有房屋50間,床位90張,有“五保”對象167人,集中供養75人,集中供養率達45%;大力實施人畜安全飲水和農網改造工程,全鎮92%以上農戶用上了自來水,100%農戶通上了電;移動、聯通通訊信號覆蓋全鄉,農戶通訊普及率90%以上;全鎮17個行政村通上了有線電視信號,18個村看上了無線數位電視,35個行政村建成了遠程教育終端。現有鄉鎮級衛生院2所,村村都有標準化衛生室。全鎮共有中國小校37所,其中國中2所,在校生1240人,國小35所,在校生5319人,全鎮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100%;2100名農村低保對象得到了有效救助。大力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參合率100%。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鎮民眾的文明素質明顯提高。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市級文明鄉(鎮)”,2005年被全國文明委授予“全國尊老敬老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07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河南省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鄉(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