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名片
中文名稱:黎川縣河塘村 行政區類別:村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方言:贛語
著名景點:李覯紀念館 車牌代碼:贛F
電話區號:0794 郵政編碼:344600
地理位置
江西省撫州市黎川縣潭溪鄉河塘村(黎川縣位於江西省中偏東部,武夷山脈中段西麓(lù),與福建省的光澤、邵武、泰寧、建寧及本省的南城、南豐、資溪等七縣(市)毗鄰,福銀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是由贛入閩的東大門之一。)
歷史文化
河塘村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有二處:一處是李氏家廟,另一處是九井十八巷。李氏家廟”為北宋著名理學家李覯(gòu)(1009——1059)後代所建,內藏有許多讚揚李覯及李氏家族名人的匾文。李覯的六世孫李茂一由赤溪遷入河塘,成為河塘始遷祖,至今已有八百五十多年,現村中有居民四百來戶,二仟人左右,李氏號稱黎川望族。
九井十八巷”為河塘村老街的概括,全村共有九個水井,十八條由鵝卵石鋪成的縱橫交錯的小巷。外人行走其間猶如走迷宮一般,走著走著便不知所向。由於十八條小巷的寬度有限,且過於交錯,不適合車輛及農業機械工具的進出,現在的村民們都把新房建在村外公路兩邊,當年繁華的“九井十八巷”陸續無人居住,漸破舊廢棄。
特色小吃
早點:大骨湯水粉
綠色食品:美味筍系列農家菜:魚仔乾炒野芹菜、通菜、蘿蔔絲、摔茄子
經典小吃:糯米糍、虎皮煎椒、蕨菜炒肉、芋糍、東坡肉
關於李覯
李覯(1009——1059),字泰伯,北宋著名理學家,是中國和黎川歷史文化名人,河塘李氏始祖。《新城(黎川)縣誌》記載,“李覯世居麻姑山陽,己遷黎川赤溪(篁竹境內),為赤溪人”。他一生以教授為業,創立了時負盛名的“盱江書院”,黎川古代十二景之一的“赤溪風月亭”亦其讀書講學之所。他學識淵博,從者如雲;收徒授業,成就斐然。官至御史中丞的鄧潤甫(黎川人)、名列唐宋八大家的曾鞏皆其弟子。李覯與王安石是同輩學友,思想進步,主張以民為本,著書立說,體現了樸素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哲學思想。他憤世嫉俗,針砭時弊,積極主張改革舊制,是“慶曆新政”的理論支持者和王安石變法的理論先導。范仲淹數薦其於朝,授位太學直講。胡適生前極其推崇李覯,稱其是“北宋的一個大思想家,是王安石的先導,是兩宋哲學的開山大師”。國防大學資深教授姜國柱先生說“李覯是中國十一世紀著名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和關心生民實際經濟利益和物質生活狀況的進步的思想家”。
李覯終生從事理學研究,著述無數,至今遺留下來的文章有400餘篇,涉及哲學、政治、軍事、法制、教育、文學等諸方面。其作品常被收入古代文集,其中《袁州學學記》收錄
鑒於李覯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學術界的深遠影響,為了紀念先賢,弘揚傳統文化,擴大黎川影響,建議我縣在河塘李氏家廟基礎上修建一所“李覯紀念館”。此建議得到了李隆昌等黎川台胞的大力資助和海內外學者的積極回響。目前,河塘李氏村民正積極籌劃並自覺籌資修建此館。為此,政府及
有關部門首先應在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在建築立項及相關審批時給予免費優惠,保護民眾積極性;其次,縣政府積極爭取上級有關部門及社會各界廣泛支持;第三,由縣、鄉、村各級政府直接出資支持,或通過減免相關稅費等其他途徑間接資助;第四,在經費困難情況下,適當考慮紀念館建築規模。建成後的“李覯紀念館”可與縣城、京福高速公路、湖坊“閩贛省舊址”連成一條新的旅遊線,開發黎川歷史文化旅遊景點。
經歷多年的風雨,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於今年(2010)4月初,黎川縣潭溪鄉河塘村李覯後裔捐資4萬多元,修建了李覯紀念館門樓,在外創業的李氏村民還捐贈了一對石獅。李覯為北宋思想家。據李氏宗譜載:“始祖泰伯公,諱覯。有餘公之子。世居吁江黎川赤溪。”並建有赤溪風月亭,為李覯讀書、講學之所。河塘村李氏村民為李覯第29代後裔。
經濟發展
農業重點發展“三高”農業和特色農業,在建設五大商品生產基地的同時,又自行發展起了鵝鴨、牛羊、果業、蔬菜、白蓮、菸葉、藥材、特種養殖等十個區域性小基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全面增長。依託黎川是農業大縣,種養殖業規模較大,以優質稻、食用菌、烤菸、特種水產為主的特色農業已具規模。種植業以糧食為主,年產糧食每年不斷上增;經濟作物主要有烤菸、白蓮、西瓜、蔬菜等,近幾年,以茶樹菇、草菇、香菇為主的食用菌產業發展較快,已經形成了獨到的地方特產。
工業黎川縣潭溪河塘紅磚廠
成立於1997年,是一家主營制磚知名企業, 主要生產產品為主導,我們一直以來堅持以創辦中國一流的企業為目標。堅持“努力創新、科學管理、獨到經營”的原則. 每年營業額都已一定的速度上增,企業規模也達到了百人。 企業坐落於美麗的河塘村委會。給當地人民新建房屋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依託京福高速公路建設,黎川河塘加快了新農村建設步伐。按照建設上級指示的目標,全村捉好更方面的發展,努力不斷創新。
菸葉發展為了適應烤菸生產新形勢發展的要求,加快烤菸產業化發展進程,促進菸草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江西省黎川縣本著“自願入會,契約產銷,互惠互利,利益共享”的原則,組建黎川縣河塘村烤菸生產合作社,在示範點上成立菸農合作社,合作社負責專業化分工組織的建立、管理、指導等工作,專業化隊伍納入合作社進行管理。合作社有社長1名、副社長2名、理事2名、專業化服務隊組長6名,每個副社長管理3個專業化隊伍,合作社的建立為專業化隊伍的管理提供了組織保障。
塘村菸葉生產情況,河塘村有耕地面積2340畝,多為紫沙泥田,人口1970人,村民人均收入3300多元。2007年種植烤菸150多畝,2008年度,14個村小組已落實農戶40戶,面積593畝,建立現代菸草農業示範點,規劃基本煙田1000畝,實行隔年輪作,常年可種植菸葉500畝,通過規模化種植、機械化耕作、專業化分工、標準化生產,完善煙水、煙路配套,實現優質高效的生產目標。 代菸草農業示範點於2008年成立了河塘村烤菸生產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了機耕、商品化育苗、植保、專業化烘烤、分級扎把及生產管理六個專業隊,建立健全了專業化分工、人員管理、學習培訓、工作例會、財務管理、農機具管理等六項制度。該點占地面積3550平方米,建有大型密集型烤房20座,內另設儲煙倉庫、菸農休息室、菸農培訓室、合作社辦公室、衛生間等配套設施。儲煙倉庫面積有400畝,菸農可將下烤菸葉短暫存放的基礎上及時進行分級扎把。菸農培訓室用於向菸農傳授菸葉生產相關技術知識,每一關鍵階段前均組織菸農進行培訓;休息室能緩解菸農在繁重的勞動中的疲勞;農機室能儲存相關農機設備,對設備進行維修和保養等;外設五塊宣傳欄,共24米長,刊登菸葉生產的基礎知識及菸葉生產標準化流程等。菸農合作社是企業組織、政府參與,菸農參加的一種菸葉生產組織新形式,社員既是穩定的種煙大戶,又是菸葉生產帶頭人,通過菸農合作社這一組織可以有效把種煙大戶、能手組織起來,既保證了種植面積的穩定,又帶動了整個菸葉生產水平的提高。 創新菸葉生產組織管理的形式,河塘村菸農合作社的組成,它是由一個自然村的所有願意入社的菸農組成,並且要求該合作社成員種植菸葉面積至少集中在6畝以上,且要求集中連片,合作社申請入會的社員必須具備以下條件為從事菸葉三年以上的生產者個人,必須有種煙積極性。擁護本合作社的章程。有加入本合作社的意願,種煙面積在8畝以上,服從組織安排,積極參與合作社專業化分工工作。
菸葉生產合作社主要是維護菸農的利益,服務菸葉生產,主要是兩種管理形式的創新:
一是組織形式。建立菸葉生產合作社應由鄉鎮政府負責協調引導,實行“入股自願,契約產銷,互惠互利,利益共享”的原則,其目的是組織菸農連片種植,規模經營,提高品質,增加收入,農民以土地(耕地)入股,菸草公司以技術、物資入股,按照優質菸葉生產技術方案搞好生產技術服務和物資供應。菸葉生產合作社的社員,可以優先享受菸草公司的技術服務和生產資料補貼,產品被優先收購,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菸農從事菸葉生產,自己管理自己的股份制、民眾性經濟組織。
二是戶籍化管理,這是一種管理方法的創新。是對種菸農戶的管理,其核心就是“落戶制度,考核到位”,即:通過對物資供應,技術服務,生產過程管理的細化和量化考核,提升管理手段和服務質量,提高工作效率。按照戶籍化管理的基本思路,對菸葉生產技術員“分線包乾、責任到人”,對全縣菸農分類建檔,菸農信息實行微機化管理;
以專業合作社為載體,烤菸生產技術措施得到較好落實。在育苗、機耕、植保、烘烤、分級扎把等生產環節,組建專業化服務隊伍,突出抓好技術服務;統一培訓,推廣技術措施到位率高。以合作社為單位,加大對生產管理員、技術員、菸農的培訓力度,切實提高生產管理、現代菸草農業建設。通過合作社的運作,菸農的市場意識、科技意識、投入意識、互助意識大大增強,種煙積極性倍增,專業化運作增加畝收益,據合作社成立前後數據統計,傳統生產方式與全過程專業化生產的效益差距一目了然:傳統生產方式平均每畝菸葉的成本包括物資成本。
農利益無小事,一系列服務創新都緊緊圍繞如何實現減工增效,把菸農從技術難度高、勞動周期長、管理風險大的生產環節中解放出來。黎川菸葉也正在通過建立專業化服務體系,加快由傳統菸葉生產向現代菸草農業發展的步伐。
交通便利,有特色的農家小菜,獨領世外桃源的風情,每家每戶熱情好客,同時可以感受李覯的人文氣息。
未來發展
這裡的一切都不離不開你的努力,如果你對這裡有很多了解,或者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歡迎您來投資。相信我們可以見到更獨特的新農村。
教育機構
河塘國小
交通方式
交通快捷方便,可乘坐熊村,湖坊的班車,拐的,的士,半個小時即可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