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河口鎮]

河口[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河口鎮]

鉛山縣轄鎮,縣府駐地。古稱沙灣市,明初改稱河口。1949年置河口鎮,1958年改河口鎮公社,1981年復為河口鎮。位於縣境北部、信江南岸,距市區31公里。面積22.7平方公里,人口3.2萬。鎮政府駐河口,橫(峰)南(平)鐵路穿越中部,設鉛山站,樂(平)江(村)公路與河(口)橫(峰)公路相交於此。轄勝利、復興、解放、團結、民主、聯合、和平、城南8個居委會和民和、韓家、清湖3個村委會。以河谷平原為主。信江自東向西流經北部邊界,納鉛山河。農業主產蔬菜,盛產荸薺、甘蔗。工業有食品、機械、紡織、化工等廠。名特產有竹器、柳木蒸籠、絹扇、古漢酒、鉛山陳醋等。有大型農貿市場。沿河路有保存較好的明、清民居建築。.

基本情況

河口[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河口鎮] 河口[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河口鎮]

河口鎮是鉛山經濟文化的中心,位於鉛山縣境北部,東與鵝湖鎮為鄰,北隔信江與新灘鄉相望,南部多丘陵,其餘為沖積平原,面積為68平方公里,下轄10個村,8個街道居委會,1個茶場,人口為5.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8萬,財政總收入達138908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910元。歷史上曾與景德鎮、樟樹鎮、吳城鎮並稱為江西四大名鎮。2013年,河口明清古街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明街,同時也是江西省內唯一的中國歷史文化明街。

城鎮建設

河口鎮是鉛山縣的城關鎮,根據自身特點,設計了發展框架,把“城市化促鎮”提高到重要議事日程,以打造山水園林城市為取向,加快城市化步伐,著力把河口建設成“兩河抱三山,山水映新城,街區嵌明珠,綠地鑲裴翠”的山水園林城市。截止去年底,已相繼完成對黃崗山大道、獅江大道的改造,並安裝了各式美化、亮化燈,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河口鎮的城市化氣息。2004年,河口鎮提出以擴張城市,美化城市為重點的城市發展舉措,不斷提高城市品味,完善城市功能。

經濟發展

該鎮經濟總量實現了新突破,超額完成了縣委、縣政府下達的財稅任務,財政總收入1389.88萬元,比年初計畫數增長14.87%;一般預算收入實際完成844.20萬元,比年初計畫數增長12.56%,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910元,比上年增長9.5%。在發展經濟上,河口鎮提出抓好外向型經濟搞活民營經濟,加強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一、抓好外向型經濟,保持強勁發展態勢,主動出擊,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倡導人人爭當招商引資員、市場中介員、政策宣傳員和形象塑造員,形成“親商、安商、富商”的濃厚氛圍,並堅持“以情招商,以誠招商,以商招商,以良好的服務環境招商”,2003年引進騰馬木業公司、燦海農副產品工貿公司、飛達金屬製品有限公司、藍翔實業有限公司等企業進入工業園區,實際進資13772萬元,同比增長73.9%,實現外向型經濟稅收98萬元。

二、搞活民營經濟。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制定一系列鼓勵措施,解決個私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困難。營造有利於發展的濃厚氛圍,大力引導個私經濟參與農業化、產業化、特色化建設等,促進個私經濟“二次創業”。

三、加強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按照“強化基礎,加強服務,培育扶持龍頭產業,帶動基地建設”的工作思路,樹立“跳出農民抓企業,跳出農民抓增收”的新觀念,提高農產品品質和科技含量,發展種養業、農產品和加工業三大重點,建立初具河口特色的農業體系。一是抓好特色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在穩定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的前提下,大力發展適宜我鎮優勢的虞家反季節蔬菜,清湖、韓家荸薺、渭口草莓、食用仙人掌等品種的種植。二是發展特色養殖業,按照“突出種豬,穩定雞鴨,兼顧牛羊”等特種養殖的思路,大力發展了以柴家、七里、洋田、清湖、玉石為基地的養雞、養鴨、養羊、母豬繁殖等為主的養殖業。三是結合退耕還林工作,重點抓好高嶺、玉石、洋田等村林業基地建設,為農民增收拓寬了渠道。四是做好農產品深加工業。

獨特魅力

第一,河口古街保存完好,散發古鎮韻味。明清古街由東而西沿信江南岸建築,舊分一堡、二堡、三堡,全長約2.5公里,寬6米,路面用長條青、麻石鋪砌而成,布滿車轍。街道兩邊尚存舊店鋪多家,多數保持了明、清建築特色;

第二、保存多處名人遺蹟。“隔河兩宰相”之一的明代宰相費宏墓在河口鎮柴家埠村,塋城恢弘,前有石碑坊,兩旁排列石人、石馬、石獅、石象、石羊、石豬等,中立墓碑;南宋著名抗金將領,大詞人辛棄疾的石雕像屹立於縣城廣場中央,巍峨挺拔,供後人瞻仰。

第三、工業園區建設頗為壯觀,園區位於河口鎮渭口村旁,兩邊廠房林立,目前入園企業已達20多家,招商引資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