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權白雲寺

河南民權白雲寺

白雲寺位於河南省民權縣城西南20公里的白雲焦。相傳由唐貞觀年間(627-649年)高僧傑安創建,取名“觀音堂”。

白雲寺位於河南省民權縣城西南20公里的白雲焦。寺坐北朝南,沿中軸經由前到後為韋馱殿、大雄寶殿、;右側為養心殿,左側為禪堂,共六十餘間。其中羅漢殿面闊五間,單檐懸山式灰板瓦和黃琉璃瓦頂,有月台。東西兩側各有廂房五間,硬山式灰瓦頂,門下有漢白玉石獅子門枕石一對。羅漢殿兩側有“鐵鍋槐”,周長2.4米,高4米。生長在一口大鐵鍋內。韋馱殿內有大鐵鐘一口,重約750公斤,明朝鑄造。還有香火盆,清康熙年間鑄造,重約500公斤,通體鑄有施主姓名。除上述外,白雲寺最重要的佛教文物還有提薩婆呵經鍾,又名“多寶塔”,在白雲寺大雄殿後,宋代建造。高4米,九級六角,塔身上雕刻禮佛圖、六僧鼓樂頌經圖、《提薩婆呵》經文及日、月、鶴和蓮等圖案。佛公靈塔,在白雲寺東北50米山丘上,建於清朝早期。石築,樓閣式三級六角形,高4米。下部為須彌座,塔身正面陰刻楷書“佛公靈塔傳曹洞宗三十一世佛公大和尚”16字。還雕刻有門窗、花、鳥、蟲、草和走獸等圖案。

白雲寺位於河南省豫東太平原的龍山晚期文化遺址上。相傳由唐貞觀年間(627-649年)高僧傑安創建,取名“觀音堂”。唐開元年間四世方丈一明擴建。因當時正值夏秋時節,煙霧繚繞,白雲掩堂,即更名“白雲寺”。六世主持和尚頭陀略加維修,至五代十國。因兵火頻仍,該寺在戰火中焚毀。宋崇寧年間,十六世和尚若心募化,在白雲寺廢墟上重又建起死回生殿堂、寮房八十餘間,元朝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黃河決口,寺被大水沖毀大半。明洪武年間,經二十一世慶謀和尚壘年修葺,寺貌宏偉,較前大有改觀。但從成化四年(1468年)至崇禎四年(1631年)的一百六十餘年中黃河又多次決口,白雲寺道當其沖,被洪水淹沒塌毀慘重,長期荒廢。至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眾信從河北保定請來高僧佛定和尚擔任三十一世方丈。因該僧道業專精,才識超人,智慧不凡,贏得了河南布政使牟欽元巡和楊府台的敬仰支持,使白雲寺得以迅速擴建和發展。寺院在此間占地546畝,聚納僧侶八百多人,有佛殿、廊房、樓閣、僧舍八百餘間,達到白雲寺歷史之鼎盛時期。至此白雲寺躋身於中州四大名寺之列,與少林寺、白馬寺、相國寺齊名。其後又幾經黃河決口,刀戈戰火,社會變革等,寺院遭到嚴重破壞,大多數建築被毀,僅留下三進大殿(現天王殿、觀音殿、大雄寶殿)、方丈式、曬娃娃門樓、佛公靈塔、多寶塔等極少古建築。

千年古剎白雲寺留下了許多諸如康熙尋父、知府私訪、魯班打工、韋馱化緣等膾炙人口、千古不絕的故事,使白雲寺更富傳奇色彩。相傳在佛定和尚主持擴修白雲寺期間,曾寫詩曰:“十八年來不自由,征南戰北幾時休;我本西方一衲子,為何生在帝王家。哪管千秋與萬秋,脫去龍袍換袈裟。”詩中說得是破紅塵、落髮出家的清朝開國皇帝順治曾雲遊至此,引出康熙三次親臨白雲寺尋父的故事。正因順治帝和康熙帝親臨之故,所以遠近信善來此供獻金銀、粟帛、木石和慕名而來的香客終日不計其數,使得聲勢更大。

現今玉佛殿門前,放著當年康熙皇帝欽筆大石匾,上書“嵩堂常賞”四個柳體大字。相傳當時有一行興和尚又稱“黑和尚”,因犯戒規逃出寺院,到京都買字畫。後康熙聞知,差人將他帶進朝房,宿住暖閣。並與行興和尚制了滿朝彎駕、八櫃藏經和用柳體書寫的“清淨莊嚴”滾龍堅匾一塊,又欽賜“嵩堂常賞”四字,並於康熙四十二年親帶十二家王爺護送行興和尚以上物件來到白雲寺。皇帝出京,震動天地,引來過往州縣的百姓沿路觀看,從此使白雲寺的名聲響遍全國,黑和尚的名聲也不脛而走。這就是彎駕藏龍臥虎等文物之來源。

天王殿內安放六尊玉石佛像,為傅作義將軍姑母傅鳳英長老由緬甸所進獻。大雄寶殿東側有棵胸圍近兩米的黑槐樹,因樹根植於鐵鍋內,與鐵鍋交織在一起,造型奇特,形如虬龍,頗為壯觀,故稱“鐵鍋槐”,被譽為白雲寺一大奇觀。相傳,一隻鳳凰叼黑槐籽墜落鍋內,奇蹟般地生出一棵幼苗。佛定大師驚喜道:“鳳凰送子,鐵鍋育秀,乃寶剎之吉兆也!”於是精心護理,代代培育,成為一大奇觀。大雄寶殿後有青石雕刻的九級六棱高4米的多寶塔。塔身刻有眾僧拜佛圖、六僧鼓樂誦經圖、一佛圖、《提婆呵》經文及日、月、鶴、蓮花等石刻。

“文革”期間,這座千年古剎同樣也遭洗劫,佛像被洗劫一空。建築被毀壞,許多珍貴文物被破壞流失。改革開放以來,宗教政策得以落實,白雲寺也煥發了生機。1988年河南省佛教協會派印法和尚到白雲寺主持寺務。印法法師到此後,不顧當時八十餘歲的高齡,四處奔波,歷盡寒暑,募化籌資,各殿堂得到了修葺。整修後的寺院異彩紛呈,閃閃奪目,使古色古香的千年古剎披上了時代的新裝。

如今的白雲寺座北朝南,天王殿、觀音殿、大雄寶殿、由高到北成一中軸線;座座殿堂均為琉璃瓦蓋頂,蓮花脊上飾滾龍,岔脊置仙人、走獸,檐下圖案新穎,雕刻精細。其中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題寫的“大雄寶殿”,四個大字,在陽光的渾映下熠熠閃光。該殿占地五百餘平方米。彌勒佛供奉於天王殿正中,四大天五殿護衛兩側。觀音殿內觀音菩薩趺坐結印,似在蘭釋佛家經典;十八羅漢環衛兩邊,韋馱菩薩氣度不凡。大雄寶殿內的的三尊香樟木大佛,眼睛微睜,神態安然,褒衣博帶,結咖趺坐。阿難、迦葉兩位弟子站在世尊兩側合手侍立,畢恭畢敬。觀音菩薩三十二化身站在海島上,表情各異,整個畫面勾劃細膩,儀雋無比。玉佛殿內六尊玉佛,布局得體,慈悲莊嚴,神態莊嚴,栩栩如生。

白雲寺內,綠樹掩映,蒼松翠柏,遒勁挺拔;一年四季,花草飄香,景色宜人,刻石精細。經幢及須彌座石朴大方;雕刻線條柔韌的六棱三級十八角造型的佛公靈塔,灑脫秀麗、圖案新穎;脊上飾有一對頭頂青天、昂首相望、活拔可愛的胖娃娃門樓引人注目;枝繁葉茂,婆娑如蓋的鐵鍋古槐高約15米,粗可三人轉抱,構成了白雲寺風景區一幅完整的畫圖。

白雲寺方丈印法法師特別注重對僧人和在家居士的教育。在各種各樣的繁雜事務之餘,他不失時機地組織寺院僧眾打“觀音七”、“地藏七”並舉行多種形式的傳法活動,吸引更多居士前來聽經求法,並通過不同的途徑向僧眾闡明佛學基本理論和慈悲舍之無量心。白雲寺僧人除精研佛經,參禪修行外,還擅長其它技術。特別是印法,對中醫、針灸有頗深造諧,曾義務救治了眾多慕名而來的疑難病患才,體現了吾佛濟世度人的特色和精神。

白雲寺的修繕得到海內外知名人士的關注和支持,台灣如虛法師給予大量捐助,該寺特意如虛法師修建了一座新穎別致的功德亭。目前,白雲寺建築宏偉,佛像齊全,有數十名僧人在此修習佛學,每日晨鐘暮鼓,禮佛誦經,道風清正,聲名速播。

現任方丈印法法師,87歲,河南桐柏人,1938年出家,師從海讓法師,兼任河南省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商丘地區佛教協會副會長,民權縣佛教協會會長。現任監院妙情法師,24歲,安徽泗縣人,1995年出家,師從印法法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