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橋堅強”

河南“橋堅強”

位於河南省羅山縣的一座以木樁支撐橋墩的水泥大橋至今已有78年歷史,被網友戲稱為“橋堅強”。

大橋圖片大橋圖片

一座位於信陽市平橋區與羅山縣交界處的廢棄公路橋迅速爆紅,因其“木樁支撐橋墩”遭到眾多網友指責,稱建橋方偷工減料堪稱“奇蹟”。事實上,該橋系抗戰時期由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建造,目前已廢棄33年,是“橋堅強”,而不是“豆腐渣”。
廢棄公路橋一夜爆紅被網友指責“偷工減料”
12月6日中午12時23分,網友“自由人重生”發微博稱,“河南羅山縣有一座公路橋,現在河流乾涸了,奇蹟出現了:鋼筋混凝土製的公路橋,竟靠木頭支撐。”該微博附帶的圖片顯示,一座高高的混凝土大橋,橋墩眾多,但其中入水的至少有兩個橋墩均由許多木樁支撐。截至6日晚9時,該微博已被轉發1200多條,很多網友在評論中指責建橋方偷工減料,堪稱“奇蹟”。
7日,河南當地媒體《大河報》在A15版以《強大的網民們,這次你們罵錯啦!》為題,對此事進行了報導,指出網友們“罵錯啦”。但是事與願違的是,多數網站在轉載該文時,均在標題上突出“木樁支撐橋墩”一事,對“罵錯啦”隻字未提,致使“木樁支撐橋墩”系“偷工減料”的誤解持續擴大,給當地政府帶來了巨大壓力。
“日本人建造”系誤傳實為國民黨政府建造

大橋圖片1大橋圖片1

“木樁支撐橋墩”大橋爆紅網路之後,羅山縣相關部門迅速介入,經調查核實後在第一時間給出官方答覆,初步確認網友所曝大橋系該縣境內的老312國道溮河大橋,抗戰時期建造。信陽市公路部門也對此進行了調查核實,確認該橋位於羅山縣與平橋區交界處的溮河上,始建於1938年,該橋於1979年312國道改道後棄用,至今已廢棄33年。
人民網記者實地調查後發現,上述官方說法有據可查。據《羅山縣誌》(1987年版)第331~332頁記載:溮河大橋(記者註:即“木樁支撐橋墩”大橋)位於羅山與信陽交界處的河棚西端,橫跨溮河東西兩岸,距羅山縣城21公里,為信葉公路(記者註:即現在的312國道)主要大型橋樑之一。民國12年(1923年),羅山公款局長方紹堯在現橋上游244米處架設簡易木橋,可通行小型汽車。民國14年(1925年)被洪水沖毀。民國21年(1932年)國民黨政府在原址建起一座47孔、長64.8丈、寬1.05丈的低水位木橋,可通一般汽車,不久,又毀於水。民國23年(1934年)國民黨政府在木橋舊址建造一座永久性大橋,共29孔,每孔跨徑12米,系鋼筋混凝土T型梁,全長360米,寬5米,兩側有欄桿,為當時京陝幹線河南省境內最大橋樑之一。民國27年(1938年)日本軍進犯豫南,國民黨軍隊撤退時將橋東頭兩孔炸毀。抗戰勝利後,修復通車。但橋面窄,車輛通行不暢。1978年秋,國家在老橋下游244米處增建一座新橋。
“木樁支撐橋墩”大橋最早被贊“橋堅強”

事實上,此次爆紅網路的“木樁支撐橋墩”大橋,最早出現在網友王耀平12月4日發表的名為《羅山溮河——橋堅強》的博文中。該網友在博文中共傳了六張各種角度的該橋照片,其中的幾張後來在網上廣為流傳,照片水印顯示拍攝時間是12月3日。

大橋底部大橋底部

王耀平在接受《南方都市報》記者採訪時,專門介紹了照片的拍攝過程。據他介紹,照片是他在去羅山見朋友的路上拍的,“河上一共有三座橋,南面是一座鐵路橋,中間就是這座舊橋,北面是新橋”,當時他駕車從新橋上路過,因為水位下降,發現舊橋的橋墩是用木樁支撐的,就下到橋下拍了照片。王耀平表示,起初聽當地人說橋是打日本人的時候建的,他不太相信,就去問了縣領導,後來還查了《羅山縣誌》得到證實。他稱其為“橋堅強”,主要是感嘆其質量,“畢竟支撐八十年了”。
大橋目前被禁止通行未來是否拆除“看情況”
一座已經廢棄了33年的大橋為何至今仍未拆除?羅山縣公路局的工作人員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溮河大橋當初被廢棄並不是因為安全問題,而是由於“橋面窄,車輛通行不暢”,因此新橋建成後並沒有立即被拆除掉,以方便舊橋兩岸村民的生產及生活。
“此次‘木樁支撐橋墩’事件發生後,我們對大橋兩頭進行了封堵,目前暫時禁止行人通行。”據了解,該橋最終是否需要拆除,信陽公路部門將邀請橋樑專家對其進行檢測後再行決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