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概況
簡介
河北樂亭第一中學占地13532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0平方米。現設57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960名,教職工242名,專任教師182名,中學特級教師3名,中學高級教師56名,中學一級教師82名,是河北省重點中學。
優秀人才
學校建校五十七年來,為高一級學校和社會各部門培養輸送了大批優秀合格人才。原中顧委委員李運昌同志、中共中央委員蘭州軍區政委曹芃生同志、中國工商聯副主席桓玉珊同志、我國自己培養的首批十博士之一白志東同志就是學校畢業生中的優秀代表。
學校校旗
樂亭一中校旗與校徽相映成章,其主體色調與校徽一致。寬長比例為2:3。
上方紅條代表學校前途一片光明。
中間白色象徵聖潔、成功,喻指樂亭一中的教育就要為學生們創設無限的空間,讓學生在一張白紙上描繪美好人生,發展個性、培養能力、增長才幹、翱翔於天。校徽至於中間,是學校精神的體現。
下方紅條和校名代表學校厚重的歷史和文化積澱。
校旗由紅白兩色和校徽為主要元素構成,簡潔大方,蘊含了學校“以人為本,奠基人生”的核心辦學理念。
歷史沿革
1923年
河北樂亭第一中學最前身是“樂亭縣中學”,始建於民國十二年(1923年)招收學生1個班。
1924年
中國共產黨北方區委負責人李大釗從北京派進步人士共產黨員王岑伯來樂亭就任該校校長,中共黨員王德周任英語教師,以後從學生中發展徐凌漢、李芳歧(李運昌)等為社會主義青年團員。民國十三年,冬,經中共北方區委批准,在樂亭縣中學建立了黨支部,為革命培養了許多幹部。民國十六年隨著革命轉入低潮,黨的活動被迫停止。從此,樂亭縣中學為國民黨管轄。先後又改為“鄉師、簡師、縣立初級中學”等。
1944年
經中共昌樂聯合縣委研究,中共第四地委同意,為培養抗日骨幹力量,建立了“樂亭抗日中學”,校長由我民主政府縣長兼任,校址分散在農村。在艱苦的環境中培養了600多名進步學員,大部分就任黨、政、軍領導幹部。
日本投降,抗日師生進城,先後與縣中,私立進修、育英3所中學合併,改名樂亭中學。
1949年初
學校遷入樂亭縣城,辦正規普通中學改校名為冀東三中,後改為河北省立樂亭中學。1956年改為河北省樂亭第一中學。
治學精髓
成就
近幾年來,學校在“ 興校以人,樹人以德,修德以規,立規以實”治校思想的指導下,制定了“保持一流質量,建設一流隊伍,樹立一流校風,達成一流管理”的辦學目標,明確了“四個學會”的培養目標,實現了德育工作的高層次,教學工作的高質量。受到社會各屆廣泛讚譽。
校領導
學校的領導班子團體樂於奉獻,甘於吃苦,既善於站在教育理論的最前沿做優秀的指揮者,又能夠站在教學實踐第一線做合格的戰鬥員,他們率先承諾“做學習型幹部,做學習型教師”緊跟時代的步伐,使樂亭一中永具最強地搏擊之力。
教職工
全體教職工時刻謹記“ 高尚、勤奮、嚴謹、求實”的校訓,以“樂亭一中教師風範”要求自己的言行,恪守“勤勉、務實、奉獻、爭優”的一中精神,生活上求嚴,工作中求優,作風上求謹,人格上求高,敢打硬伏,勇戰前沿,時時把學生、家長利益看成最高利益。學校推出名師工程,人人爭當名師、新星、師德標兵,追求全縣、全省乃至全國的高層次,做千萬名教師中的佼佼者乃至頂尖者。
教學工作
在教學工作方面,學校大力實施素質教育,努力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精神。學校的教學工作在夯實基礎的前提下實現著以下四個轉變:以講授為主變為以學生學為主,以練熟為目標為以悟透為目標,以記憶知識為主為訓練能力為主,由原來的滿足於學好教材變為提高學生的學科素質,千方百計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造思維習慣,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把課堂教學做為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根據學生實際,學校全面貫徹了“基礎知識一步到位,基本技能及早培養,應變能力強化訓練”的教學指導思想,向教學改革要質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活動的主人,自我發展的主人。而教師則在教改上下功夫,歷史、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嘗試了教案學案一體化,語文開設了閱讀課,政治課嘗試了“自學—精講—練評”。廣大教師在認真備課的基礎上,精心組織課堂交流,注意激勵獎賞,精心啟發誘導,促使學生動腦,進行信息加工;精心安排練習,促進知識遷移。“三思一找”活動的開展,多媒體教學方式的使用,確保了教學成績的不斷提高。
素質教育
河北樂亭第一中學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採取多種形式和措施提高學生的思想修養、自理能力和愛心意識。在德育工作中,學校根據中學生的思想、心理特點和形勢發展的需要,實施了“由他律為主向自律為主,由批評為主向表揚為主,由保姆型嚮導師型,由警官型向摯友型”的轉軌工程,堅持做到四個統一:學習科學文化與加強思想修養相統一,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相同一實現自身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相統一,樹立遠大理想與進行艱苦奮鬥相統一,實現了德育工作的高層次、高品位。未來需要的是具有現代意識、奉獻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以“生”為本,發揮學生主體精神,培養跨世紀的四有新人是學校教育的落腳點和歸宿。
教育管理
注意發揮學生主體精神,使全體學生作到“六自”:“生活自理、環境自建、行為自律、學習自覺、體格自強、創新自勵”。學校成立了宿舍管理委員會和一伙食管理委員會等學生自治組織,鍛鍊骨幹學生,維護自身利益。發起了校園花草樹木“認管認護認養活動”,提高了環境保護意識,培養了熱愛學校的思想感情。“自省日”活動和在加強學生自身修養方面收到教師灌輸所無法達到的效果,“500分競賽”為良好校風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保證作用。“四幫”活動在促進學生學習進步的同時更關注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渤海潮”文學社、“理化英才”等各種學生社團給校園帶來健康、文明的空氣,更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力和創造力,這已經成了一中最耀眼的一個亮點。
獻愛心活動
得到了全體學生的積極回響。學雷鋒,做青年志願者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特別是愛心聯盟的成立,在全校乃至全縣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學校師生和社會各界累計捐款已超萬元,救助貧困學生達100人之多。該校堅持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成立了學生家長委員會,加強學生的吃苦教育,辦好中學生業餘黨校,吸收優秀學生幹部為中共預備黨員。
學生組織
廣播站
“校園之聲”廣播站以“傳播國內外新聞、校內外信息、服務全校師生、建設校園文化”為宗旨,堅持準確及時、求實創新。下面將“校園之聲”廣播站的情況和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
機構設定
1、站長:主管廣播站全面工作,協調各部門工作運行,定期召開會議,及時總結廣播站的經驗和問題。
2、編輯:3名,負責收集、審閱和編輯播出的稿件,並做好記錄。
3、播音員:6名,主要負責播音工作,也可負責本欄目的稿件採集。
4、通訊員:每班1名,負責收集本班的稿件。
播音時間(每周一、三、五)
早晨:7:10——7:30
中午:12:10——12:30
下午:18:40——19:00
欄目設定
1、新聞視野——介紹國內外近一周的時事新聞,讓學生放眼中國,了解世界。
2、文學芳草地——播報學生優秀作品或中外名家勵志作品,提高學生文學素養,陶冶學生情操。
3、校園快訊——以報導校園新聞為宗旨,捕捉學校發生的重大事件,同學們關心的事情,好人好事,以及違反校規校紀,競賽情況等內容。
4、班級風采——反映各班的最新動態,分享班級學習、管理理念,交流經驗。
5、校園論壇——共同話題,共同討論,就校園的熱點話題表達不同的觀點,百家爭鳴。
6、音樂風景線——播放心情舒暢,精神放鬆的樂曲。
7、在重大節日設專欄介紹節日由來,選播主題徵稿。每次晚間節目之後溫馨提示未來24小時天氣預報,關注師生健康。
“愛心聯盟”
1999年,為幫助一名外地高中學生,時年正在樂亭一中讀高三的張立偉等4名同學,自發成立了“愛心聯盟”,決定用自己的努力幫助這名困難學生。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張立偉、張泊、王金鐘、張大明等人用自己汗水積攢了一千餘元,並將其中大部分捐贈給了那名外地困難學生,而剩餘的500元錢則當做了“愛心聯盟”的原始基金。張立偉等人的事跡感動了校友,在他們畢業離開校園之後,13年來,後繼校友不斷加入其中,在傳承“愛心聯盟”的同時,也用自己的行動幫助著身邊的困難同學,據不完全統計,13年來,參與了“愛心聯盟”的樂亭一中校友們,用自己課餘時間收集的廢品,積攢了6萬餘元善款,共資助該校貧困學生百餘人。
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深入,學校內的貧困學生都可以得到國家專項資金的資助,已經不會因為貧困而至輟學。國家的資助政策在前,“愛心聯盟”節儉助學就顯得有些“畫蛇添足”了,然而,學生們卻從來不言放棄,“‘聚點火之光,匯滴水之力,高舉愛的火把,共築心的聯盟’是‘愛心聯盟’一貫的宣傳口號,孩子們把自己生活中點滴的節約和努力,匯聚成一股愛的力量,來幫助身邊的人,這對塑造孩子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很大的幫助。”張樹晨說。 在該校高中二年級的一間教室里,兩個塑膠整理箱整齊地擺放在角落,掀開蓋子,裡面是同學們積攢的各種廢棄塑膠瓶。同學們告訴記者,這些瓶子隨後就要放入教室旁邊的一間儲物室內,“積攢多了,就可以拿去換錢,就可以為愛心基金出一份力。”學生們稱,“我們很樂意做這件事情,因為它不僅有利於環保,促進資源再利用,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把我們的點滴愛心匯聚成一股力量,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科研興校
學校堅持科研興校的指導思想,教研教改實現跨越式發展,已有多個項目獲省市級獎勵,趙成海老師個人承擔的的省“十五”課題《高中數學學案導學法》理論上有建樹,實踐中有經驗,與教改相關的國家級論文就發表了十餘篇。2002年學校被確定為河北省教育科研先導型實驗學校和河北省高中“自主學習自主發展”教育教學改革首批實驗校。著眼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該校教育研究的主要課題並產生了初步的實踐成果。 以教會學生做人為起點,“尊重學生的成長,為了學生一生”已成為全體一中人的共識,在主體性教育開發上成績卓著。
成績和榮譽
河 北樂亭第一中學在教學工作中,大力實施素質教育,根據學生實際,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在教學上重視“教學管理的有效性、教學起點的科學性,教學方向的正確性”,強調“厚備、巧講、精練”,砸實基礎,培養技能,訓練能力,向教學改革要質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確保了教學成績的大面積豐收。學校的教育教學成績已穩步提高,高考成績在同類學校中名列前茅。2002年高考,本科二批一線人數達到745人,首次突破700大關,升學率96.67%,居全市第一;2003年高考,本科上線人數1063人,升學率97.3%,居全市第一,重點上線人數392人,絕對數和重點率均居全市第一,贏得了社會各屆的極佳讚譽。王靜蕾同學獲全國中學生英語奧林匹克競賽一等獎,李小乙同學獲全國物理競賽一等獎,王海同學獲全國數學競賽一等獎。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高水平的運動員,李志軍同學在全國中學生運動會上奪得男子400米欄金牌。
幾年來,各級組織先後授予學校“河北省德育工作先進單位”,“省園林式單位”,“省校園建設示範校”,“省一級圖書館”,“省實驗教學研究與課程資源開發利用實驗校”,“市高中工作先進校”,“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市文明單位”,“縣高中工作先進校”,“縣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學校的發展
學校立足自我發展,自我超越,多方籌集資金改善硬體環境。確立遠景發展規劃,在校園內修建廊亭等美化設施,提高花園式學校的檔次。建成綜合樓附樓,實現圖書的全部微機管理和開架借閱,申請域名建立網站,建成網校,使學校走在現代化教育教學的前列,建成塑膠跑道,完成操場的綠化硬化。科技館、勤工儉學基地、教學樓、學生宿舍樓、青年教師公寓的興建,圖書館、電化教室,食堂、浴池、廁所的改建,互動式多媒體教學系統和校園網路等現代教育設施的添置,校園的綠化美化,累計投資達2000萬元,徹底改變了硬體環境的落後面貌,向國家示範性高中邁出了一大步。校園改擴建工程主體工程已全部投入使用,厚重、宏偉的科技館成為學校的標誌性建築,端莊、整潔的圖書館無處不散發著書香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