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沙雕真正的魅力在於以純粹自然的沙和水為材料,通過藝術家的創造,呈現迷人的視覺奇觀。沙雕藝術體現自然景觀、自然美與藝術美和諧統一,其體積的巨大是傳統雕塑難以比擬的,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為 了讓更多人欣賞體驗到這種沙雕藝術的震撼,人們視線中出現了一種新型不會變乾的沙土流星沙,沙雕工作者不需要在沙基底基夯實基礎上一層層、一遍遍重複夯實的過程,更不需要在表面噴灑膠水加固,從而大大減少了先期龐大而繁重的準備工作,自此流星沙受到沙雕工作者的鐘愛和熱捧。
大地藝術
沙雕是一種場面宏大的大地藝術,通過堆、挖、雕、掏等手段塑成各種 造型。其體積的巨大是傳統雕塑難以比擬的,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沙雕只能用沙和水為材料,雕塑過程中不允許使用任何化學粘合劑。作品完成以後經過表面噴灑特製的膠水加固,在正常情況下一般可以保持幾個月。由於沙雕會在一時間內自然消解,不會造成任何環境污染,因此被稱為“大地藝術”。
沙雕簡史
沙雕正式發展成為一門現代藝術已有20年之久。沙雕是現代藝術與現代商業完美的結合體,一直與旅遊業密不可分。沙雕因其參與性,娛樂性,大眾性,每到一處,都為所在城市創造出新的旅遊節目,帶來可觀的商業利益。 現代藝術與現代商業的相互契合,是其20年來在世界範圍內迅速推廣發展的根本原因。沙雕已遍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尤其在著名濱海城市。沙雕藝術的誕生,為濱海城市創造了全新的旅遊節目,成為最受人們歡迎的海洋旅遊項目之一。同時,沙雕藝術還向內陸城市延伸,荷蘭已專門開闢了城市沙雕公園,定期變換主題,構成了獨特的城市風景。近一兩年,沙雕在亞洲地區也引起了積極的反響,除了日本、新加坡每年有賽事之外,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也先後舉辦了沙雕大賽。2001年3月在中國雲南曲靖的陸良彩色沙林,又首創了全球國際彩色沙雕大賽,沙雕的內涵更加豐富。
起源發展
沙雕藝術源於100多年前的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發展成為一門現代藝術。它是一項融雕塑、文化、繪畫、建築、體育、娛樂於一體的當代國際前沿邊緣藝術,具有獨特的震撼性、真實性、參與性、時限性等特點,現已成為一種全新的、極具吸引力的特色旅遊景點形式,受到全世界遊客的喜愛。如今沙雕藝術已遍布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大多“安家落戶”在著名濱海勝地。亞太沙雕協會先後授權包括亞太地區眾多國家舉辦國際沙雕藝術節。沙雕藝術和其延伸出的相關商業活動以及對當地旅遊市場的帶動,都有驕人的成績 ,為當前許多大的城市所鍾愛,著名的沙雕節包括美國佛羅里達州MVERS,德國,義大利威尼斯沙雕節,中國舟山,上海松江國際沙雕節等。 沙雕,顧名思義,就是利用堆起來的沙子來雕刻,將沙堆雕刻成為藝術品。
沙雕創作事先有很多十分費工費力的準備工作要做,沙雕用沙的不是以細膩論質,而是要看有無凝聚力帶有沙土質的沙就有在方形底基上向上發展的空間。
沙雕藝術具有獨特的震撼性、真實性、參與性、時限性等特點,為當前許多大的城市所鍾愛。由於沙質的要求過高沙雕藝術大多“安家落戶”在著名濱海勝地。為了讓更多人欣賞體驗到這種沙雕藝術的震撼,人們視線中出現了一種新型不會變乾的沙土流星沙,沙雕工作者不需要在沙基底基夯實基礎上一層層、一遍遍重複夯實的過程,更不需要在表面噴灑膠水加固,從而大大減少了先期龐大而繁重的準備工作,受到沙雕工作者的鐘愛和熱捧。
在沙基底基夯實基礎上一層層、一遍遍重複上述一、二、三、四幾個步驟的工作,一直要加固到七層,如此夯實的沙堆就可用來沙雕創作了。無庸贅言,上面"金字塔"頂的一層最尖,但卻是留有可供雕刻的空間的。沙雕是國際公認的環保藝術,原材料取之於自然,通過藝術家的加工使沒有生命力的散沙能夠為自然界為人類帶來美。除了極少量定型用的水融性膠以外,沙雕只用沙和水兩種材料。但這水又多不得,太多了也壞事。目前世界上 保留時間最長的沙雕作品也有十幾年的。除去上面所說"不可抗力因素",這裡決定的因素還是看沙質。
那么鬆散的沙子又是怎樣凝聚成可以在上雕琢的帶有硬質感的沙堆呢 ,從沙雕創作的製作工藝上談,先期的準備工作可謂龐大而繁重。
就拿寧夏沙湖這次沙雕大賽來說,事先有很多十分費工費力的準備工作要做,而這準備工作其實就是一項工程。先說這堆沙堆。第一步是準備好固定散沙的鐵板圍圈。這次寧夏沙湖大賽是統一用高80公分,長、寬各為7米、8米的鐵板圍成一個長方形沙雕堆基。第二步就是推土機向里填倒沙子,記者在現場看了一下,一個圍框內,推土機要兩大鏟斗的沙子才能填平一層。第三步,接下來是向沙基堆里澆水,大體上水和沙的比例要相當,也就是說,填入多少沙就要澆多少水。而要使一盤散沙始終保持著沙堆的可塑性,必須不斷給它們"餵水",走在沙雕大賽的賽場上,你隨時會看到長長的水管和四處灑水的管護人員。其工程量可想而知。但這遠不是全部。第四步是用機夯從每一個點上不停地輪迴夯打,使沙子和水柔和在一起,這樣一來,沙堆向下"陷了"好多,推土機再向里續填沙子。接下來重複此前的一、二、三、四步。大體經過三遍,底層的沙基算固定好了,這就需要向上發展。而此時就要看沙子的質量了。寧夏沙湖的沙質雖說不錯,但沙雕用沙的不是以細膩論質,而是要看有無凝聚力。據參加過雲南陸良沙雕大賽的選手講,那裡的沙雖不如寧夏沙湖的沙細膩,但有一種沙土質感,其凝結力當然比細沙要好,當然也有利於沙雕作品的雕刻和保存。帶有沙土質的沙就有在方形底基上向上發展的空間。而寧夏沙湖的沙卻不行,因為細膩而純碎,所以只能是一層比一層要小一圈地向上發展,這就是各位從網上看到的,為什麼20個沙雕作品"一水兒"全都是"金字塔"形的原因所在。 北京來的女選手陳健鴻,她在參賽的第三天遇到了麻煩,她所創作的"天山明珠"--艾提尕爾清真寺,因有一部分是雕空的,其作品有一定難度,"屋漏偏逢下雨天",開賽第二、第三天的霏霏小雨給她的創作真就帶來小小的麻煩,作品的一部分受雨水所浸塌去了一部分,這明擺著是增加了她工作的難度。難度更大的還在於沙雕作品的保護。談到對沙雕作品的保護問題,一直是仁智有見,各說紛紜。一件沙雕作品如果保存得當(千萬別有颶風暴雨冰雹和人為破壞)能保留一年左右時間。目前世界上保留時間最長的沙雕作品也有十幾年的。除去上面所說"不可抗力因素",這裡決定的因素還是看沙質。
美國選手丹.波迪對沙雕作品的保留持有異議。他認為,沙雕作品美的創造感染力在於它是即時性的美的創造。把記憶留在人們的腦海里,不是更能激發起人們對美的遐想?! 無論人們對沙雕的保留持何種議論,寧夏沙湖擬將所有20座沙雕作品開闢為主題公園卻是不爭的事實。這就回到沙雕藝術的參與性、表現力與邊緣大眾藝術的顯著特徵上來了。說沙雕是現代藝術與旅遊產品的完美結合體,從寧夏沙湖沙雕作品主題公園的開闢可見一斑。兩次浙江舟山沙雕大賽、兩次雲南陸良沙雕大賽、上海松山沙雕大賽等都取得了文化和經濟的雙豐收。我們期待著西部開發中的寧夏沙湖沙雕大賽也能取得兩個豐收。
如今,沙雕藝術的發展已經超出了沙雕本身的概念,APSSA一直在沙雕技術創新和運營模式上付出努力。做為亞太地區最大的內陸沙雕藝術節,“2010長沙國際沙雕藝術節”將給人們帶來更加震撼的視覺感受和藝術魅力。為增強沙雕藝術節的趣味性和娛樂性,現場設定了5個觀眾互動參與區,安排了許多歡快的遊樂活動,如:迎南非世界盃萬人同看足球活動、沙灘寶貝秀、沙灘愛情對對碰、沙灘親子遊戲、遊園尋寶、業餘沙雕比賽和沙灘英雄會等。觀眾和遊客在這裡不僅可以享受到國際沙雕藝術的迷人魅力,還可以參與精彩紛呈的現場遊樂活動。
沙雕節
美國沙雕節---每年在美國佛羅里達州MVERS沙灘舉辦已舉行了17屆;
波士頓國際沙雕節
---每年8月在美國麻薩諸塞州的波士頓舉辦;
中國舟山國際沙雕節
---每年10中旬在中國舟山朱家尖南沙舉辦;
JESOLS國際沙雕節
---每年6月在義大利威尼斯舉辦;
聖彼得堡國際沙雕節
---每年7月在俄羅斯的聖彼得堡舉行;
魁北克國際沙雕節
---每年6月在加拿大魁北克市舉辦;
聖淘沙國際沙雕節
---每年擇期在新加坡的聖淘沙舉辦;
德國沙雕節
第二屆德國沙雕節7月11日在波羅的海沿岸城鎮Travemuende的海灘登場。在10日的揭幕儀式中,由沙雕藝術家所精心堆砌的埃及吉薩(Giza)金字塔與獅身人面法老王像,在夜晚燈光的映照下,顯得金碧輝煌。此次沙雕節共有約70位沙雕高手聯手打造世界七大奇景,估計耗費約800萬公斤的流星沙。
土耳其沙雕節
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堡日前舉辦國際沙雕節,土耳其著名的建築和歷史故事成為本屆沙雕節著力表現的主題。沙雕節匯聚了來自荷蘭、俄羅斯、捷克、加拿大等國的多位沙雕藝術家,他們用6千噸細沙重現了土耳其的歷史興衰。沙雕作品對氣候和濕度有著比較高的要求,少量的雨水會使流星沙更潮濕,吸水的特性使沙雕不易損壞。
比利時沙雕節
2015年6月12日,比利時奧斯坦德市舉辦沙雕節,3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沙雕藝術家齊聚一堂,創作了以星球大戰,迪斯尼動畫和皮克斯電影人物為主題的沙雕作品。此次沙雕節需要6000噸沙子,這個數量的原材料需要200輛卡車運送。
沙雕協會
太平洋亞洲沙雕協會(簡稱APSSA)是亞太地區最大及最具代表性的沙雕團體之一,致力服務世界沙雕藝術推廣,促進旅遊經濟發展。APSSA對亞太地區最新沙雕發展趨勢,及可能影響亞太地區沙雕商業之內外情況,均予密切注視。APSSA的一切活動與服務,均以亞太地區福祉為依歸,同時亦重視促進國際間之了解與合作。
APSSA主要宗旨為:
˙ 促進亞太地區沙雕藝術之發展;
˙ 就亞太地區各政府政策之訂定與執行代表沙雕界發表意見;
˙ 參與社會發展工作;
˙ 促進國際間之了解與合作。
APSSA非常注重與中國城市之間的合作。2010年,APSSA加強沙雕藝術在中國內地的推廣。並將於2010年5月1日至12月24日在中國長沙舉辦“2010年長沙國際沙雕藝術節”,與長沙市人民政府一起打造亞太地區歷史上最出色的沙雕藝術節,以促進沙雕藝術在中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