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蝦

沙蝦

沙蝦是我國廣東東南沿海常見的經濟蝦類,屬新對蝦(Metapenaens)是指新對蝦屬的種類,在我國南方(廣東)俗 稱麻蝦、沙蝦、基圍蝦,是經濟價值較高的常見蝦類。新對蝦在分類上屬甲殼綱、十足目、對蝦科,與著名的海產對蝦親緣很近,也被列為海產蝦類。

分類

沙蝦的各種圖片沙蝦的各種圖片

新對蝦在分類上屬甲殼綱、十足目、對蝦科,與著名的海產對蝦親緣很近,也被列為海產蝦類。由於新對蝦分布於沿岸淺海,以在沿海10米等深線範圍內分布較多,特別是在河口地區更為常見。這些河口沿岸水域,由於

淡水的大量流入,水體含鹽量很低,常年在5‰~10‰之間,洪水季節更是在1‰以內,接近淡水(0.5‰以內),被稱為鹹淡水區域。新對蝦為了適應這樣的生活環境,形成對鹽度有較寬的適宜範圍,屬廣鹽性種類。人們利用新對蝦這一廣鹽性習性,在蝦苗期逐漸淡化,使新對蝦成為適宜淡水馴養的一種海產蝦。

種類分布

新 對蝦屬已發現有26種,全部產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我國近海發現6種,主要產於南海和東海, 黃海僅1種。 人工養殖的主要是 近緣新對蝦和 刀額新對蝦。

1. 近緣新對蝦(M.affinis),廣東俗稱赤爪蝦、沙蘆、中蝦,身體呈淺棕色,附肢棕紅色,個體中等大小。在天然水域 成熟個體一般體長9.l~14厘米,體重13~35克,捕到最大體長10.5厘米,重68克。在我國主要處於南海,是南海較為重要的經濟蝦類。在 珠江口及附近海域,群體較大,產量較高,分布河口附近水深15米範圍以內,底質為沙泥, 鹽度適中,高鹽和低鹽海區很少發現,當河口淡水較少、外海水較強時, 近緣新對蝦則分布於沿岸 淺海區;而當沿岸淡水較強時,群蝦則分布於較深水域。 近緣新對蝦是在鹹淡水 人工養殖的重要對象,但淡水馴化養殖不多。

2. 刀額新對蝦(M.ensis)俗稱沙蝦、蘆蝦,身體土黃至棕褐色,游泳足棕色或赤色, 步足淡紫色和淡黃環斑相間,尾節暗棕色。 刀額新對蝦在新 對蝦屬中是個體較大的種,在天然水域,漁獲物體長主要是9~14厘米,最大體長為18厘米。 刀額新對蝦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是南海極為重要的經濟蝦類,資源相當豐富,汛期也較長。在沿海魚 和鹹淡水池塘,也把刀額新對蝦作為重要的養殖對象。 刀額新對蝦對 鹽度適應性廣,還可以經過人工淡化馴養到淡水水域。

特徵

新對蝦與對蝦的區分

新對蝦與對蝦同科不同屬,均為發達的額角,頭胸甲具肝刺,頸溝較短,伸不到頭胸甲背脊,腹部後數節均具有背脊,尾節末端尖,第1觸角具內側附肢,腹部附肢的內肢發達,雄性第2節腹部內腹變態。分別 對蝦與新對蝦的主要特徵是,對蝦胸部末節具1側鰓,第3顎 肢鰓,頭胸甲具眼胃脊, 額角下緣有鋸齒,而新對蝦上述四個特徵均無。

新對蝦的主要特徵

新對蝦屬的主要特徵是:甲殼表面部分凹下而有軟毛,部分光滑,額角僅上緣有齒,下緣無齒,頭胸甲無縱縫或橫縫,頸溝明顯,肝溝僅在肝刺前方明顯,具肝刺、觸角刺,前側角圓,無頰刺,尾節末端很尖,背面有中央溝,側緣有大或小活動刺。第1~3對 步足有一基節刺,第1~4對步足具外肢,第5對步足無外肢,雄性 長節或座節及長節變形。

刀額新對蝦的形態

刀額新對蝦體形略呈梭狀,殼較厚,體表除脊和邊緣部分外著生許多短毛,腹部內側下方光滑無毛,體表都布許多黑點。全身明顯分為 頭胸部和腹部,共由20 體節構成,其中頭部5節,胸部8節,腹部7節。除 尾節外,各節均有1對 附肢。頭部和胸部癒合,被頭胸甲復蓋。頭胸甲前端中央延伸成一尖利的 額角,俗稱蝦槍。 額角雄性平直,尖刀形;雌性末端微向上彎。 觸角上緣具 6~9齒,下緣無齒,無縱縫。 額角後脊很顯著,伸至頭胸甲後緣。頭胸部有5對 附肢:第一觸角、 第二觸角,起 觸覺、嗅覺及平衡作用;大顎、第一小顎、第二小顎,有抱持撕碎和咀嚼食物,鼓動水流,輔助呼吸的功能。胸部有 附肢8對: 顎足3對,是攝食和輔助呼吸的器官; 步足5對,用於捕食和爬行,第五對步足不具外肢,雌蝦在第四和第五對步足基部之間的腹甲上有一雌性交接器,內有一空囊,叫納精囊(或受精囊),是交配和儲存精液的器官。腹部 附肢6對:前5對為游泳足,雄性第1對游泳足內肢特化為雄性交接器,交配時用於撬開雌蝦的納精囊,將精莢送入其中;第六 腹肢(亦稱尾肢)和尾節一起構成尾扇,司體軀升降及後退。

生活習性

棲息習性

新對蝦是廣鹽性、營游泳和底棲生活的蝦類。對底質的選擇不明顯,廣泛分布了泥沙、沙泥、沙等底質海區。新 對蝦的幼蝦常聚集在淺海河口附近或內灣半鹹淡水區,隨著生長逐漸移居近岸淺海棲息活動。成蝦喜歡棲息於沙泥或泥沙底質,有潛沙習性,白天常潛伏沙中,當天氣寒冷,透明度大時,隱蔽很深,可達8~10厘米,但兩眼和 觸角必須外露。黃昏時開始活動,夜間活動頻繁,在水溫等環境條件不利時,整個身體潛入沙中, 步足支撐整個身體,游泳足舒張擺動,僅眼睛外露且不停地轉動,觸鞭件在外而自由擺動,其觸覺功能。潛沙的蝦一旦受到刺激,就會從沙中躍出,所以沿海民眾利用這個習性,採用手推網(蝦推)觸底采捕。新 對蝦游泳時, 步足自然彎曲,游泳足頻頻划動,兩條細長的觸鞭向後分列身體兩側,轉向、升降自如。

適應性

新對蝦發育和生長及生命活動因種的不同對水溫、鹽度、pH值、溶解氫等的要求也各有不同,即使是同一品種,成蝦的適應性廣,胚胎髮育和幼體變態的適應範圍就較窄,特別是成蝦對低鹽度、低溶解氧等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食性

新對蝦是 雜食性蝦類,其食性隨著生長發育階段的不同而異,其攝食方式從濾食型逐漸過渡到捕食型。 蚤狀幼體開始攝食,到仔蝦這一階段,以攝食 浮游生物為主,在自然海區常以 硅藻、綠藻及貝類幼蟲、 輪蟲等為食;人工育苗時可川蛋黃、豆漿、 酵母、蟹肉、蟹膏等代用飼料和 單細胞藻類、輪蟲等。成蝦在自然海區以捕食 底棲生物為主,包括攝食小型底棲 甲殼類、 多毛類、小貝類及底棲 藻類等,兼食 底層浮游生物及 游泳生物,食雜性,對食物要求可塑性大。 人工養殖時常投餵米糠、 豆餅、麩皮、花生餅、小貝類、小雜魚蝦及配合飼料等。

生活史

新對蝦一生要經過變態發育,其變態發育過程大致如下:受精卵 (經過12~16小時)→無節幼體(經過2~3小時)→蚤狀幼體(經過3~4天)→糠蝦幼體(經過4~5天)→仔蝦(經過8~10天)→蝦苗(經過3~6個月)→成蝦。新對蝦在整個 變態發育過程中要經歷多次蛻皮和 蛻殼。從無節 幼體發育到仔蝦要經過12次蛻皮,仔蝦以後還要經過幾十次 蛻殼才能生長為成蝦。每蛻皮或 蛻殼一次,其身體便長大一些,蛻皮或蛻殼的間隔時間越短,發育生長就越快。新對蝦蛻皮或 蛻殼的快慢與水溫、比重、水質、飼料等環境條件有密切關係,若上述條件不適,往往蛻皮或蛻殼受阻,發育和生長就會受到抑制甚至停滯,嚴重者導致死亡。

繁殖

性成熟年齡

刀額新對蝦是1~2年生蝦類,1齡的新對蝦性腺便能發育成熟,性成熟個體最小體長為8厘米,最小體重為7克。性成熟的體長範圍為8~16厘米,上要體長範圍詞為10~15.5厘米。5~9月,體長在10厘米以上的個體性腺大部分已成熟,9月少數個體為體長8厘米的蝦,性腺也開始成熟。

雌雄性比

刀額新對蝦雌蝦生長比雄蝦快,因而成蝦時性別差異較大,雌蝦明顯大於雄蝦。在自然生長群體中,也是雌蝦占優勢,全年平均占60%,最高為 6月占68%,最低為12月50%。在體長和性比的關係中,雌蝦所占比例 隨體長的增長而增加,以5月為例,體長6厘米的蝦,雌蝦占優勢;體長7~11厘米的蝦,雄蝦占優勢;體長11厘米以上的蝦,雌蝦占優勢;體長達13厘米的幾乎全是雌蝦。

性腺發育

雄性性腺發育成熟的外觀特徵是:在第5步足基部上方各有一個白色豆狀的貯精囊(或精莢囊),非常明顯。 成熟雌蝦的卵巢從頭胸部胃前方向後引直到腹部末端,通過甲殼可以開到卵巢,色澤依成熟過程由淡橙色變為暗綠色或赤綠色。 成熟卵巢的卵徑分布範圍較廣,除主峰外還有小峰,卵於大小有顯著差異,有成熟卵也有未成熟卵,這表明 刀額新對蝦的卵子是分批發育成熟的。

產卵季節

在廣東沿海,每年3~10月都可捕到成熟的新對蝦親蝦,但主要有兩次繁殖盛期,第一次是5~6月,第二次是8~9月,尤以5~6月為繁殖高峰期。產卵多在夜間21~22時至翌晨2~3時,每次產卵量為 10萬~20萬粒,產卵後卵巢內仍可見到大小不等的再生卵,可再次發育成熟並產卵,為多次產卵型。

媒體報導

41桌酒席、耗資近10萬的一場豪華婚宴,竟然因一份 基圍蝦引發少見的爭議,新郎認為五星級酒店用沙蝦冒充了基圍蝦,而酒店方面則認為沙蝦就是基圍蝦。由於雙方僵持不下,新郎拒付6.3萬元剩餘婚宴款,酒店將新郎告上了法院。新郎不甘示弱,隨後提起反訴,主張酒店構成消費欺詐應雙倍賠償基圍蝦款2.3萬元。2007年4月28日上午,南京市鼓樓區法院就這起我國首例沙蝦和基圍蝦之爭的婚宴契約糾紛案作出一審判決,判決的結果是:新郎支付拖欠酒店的餘款;酒店構成消費欺詐賠償新郎41份基圍蝦一倍的款項,共1.4餘萬元。此案的審理和判決,有助於消費者增強自我保護的鑑別力。

楊法官通過諮詢和調查,他得出了以下結論。

其一、基圍蝦並非蝦的學名,是生活中的通俗叫法,其得名緣自海水圍基堤壩養殖的方法。刀額新對蝦、周氏新對蝦、日本對蝦均可用此種方式養殖,因這些對蝦具有在沙中潛伏等習性,又均可被稱為沙蝦。市場上所稱的基圍蝦基本是日本對蝦,也就是人們認定的正宗基圍蝦。

其二、有關書籍及網站報導所記載的基圍蝦即為沙蝦的說法並不準確。

其三、朱軍保存的蝦經權威機構確認,應為南美白對蝦,該種對蝦口感、顏色、基本養殖方法和基圍蝦不同,不可以將該種對蝦稱為基圍蝦。

其四、南京市場上所稱的基圍蝦確為正宗基圍蝦,市場上所稱的“沙蝦”應為南美白對蝦;南京市水產市場上出售的“沙蝦”和基圍蝦是不同的對蝦種類,兩者價格相差很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