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亭崗村

沙亭崗村

沙亭崗村,位於廣州市太和鎮,面積有3平方公里,人口3300多人。村民主要以謝、顏、周等姓為主,大多是南宋末年從南雄珠璣巷遷移而來,距今已經有600多年。村里現存建於明朝嘉靖年間的北帝廟,北帝廟門口一對雌雄石貔貅是目前全國僅剩的10對之一。這條古老的小村,在清朝末年曾經走出震動清廷的太平天國懷王周春,現在沙亭崗村建有周春紀念館。到了現代,螳螂拳傳人、廣州著名講古人顏志圖也出自沙亭崗。

村情概況

傳說在很久以前,帽峰山上林木豐茂,山泉汩汩,山上的泥沙在山泉的沖刷攜帶下,傾瀉到山下被一山丘土崗給阻住了,於是泥沙逐漸堆積成原,人們將此地叫做“沙停”,後來諧音叫成沙亭,因為附近有土丘山崗,因此此地被叫做沙亭崗。

現在的沙亭崗已經形成一條有6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面積有3平方公里,人口3300多人。據該村村委副主任沈鑒池介紹,該村有小山崗兩座,因為建了房屋,當地人分別稱之為上崗院與下崗院,這兩座山崗與與傳說中的“山崗”相對應。自古以來,該村主要以農業為主,在30多年前,曾經盛產青瓜,遠銷香港。村里原來有屈、韓、林、顏、謝、周等姓居住,現在屈、韓、已經遷出去,周姓主要都是從太和鎮南村搬遷而來。

歷史沿革

太平天國懷王周春

周春 周春

周春,祖籍南村,後遷居沙亭崗,是清末三元里抗英著名義士。三元里抗英勝利之後,周春見清廷腐敗無能,與洋人簽訂了眾多不平等條約,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遂憤而揭竿起義。他先是參加天地會之後加入太平天國,被封為懷王,曾經讓清兵聞名喪膽,是令曾國蕃最為頭痛的一名“反賊”,在曾國藩上書給清廷的奏摺中,多次提到了周春的名字。

沙亭崗村民謝雪峰先生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周春事跡的收集,他介紹說,周春是位武藝高強的義士,素以義氣感人,他鋤強扶弱,在當地頗有威信。當時龍眼洞與長湴村有讎隙,清政府出面協調了4年,未有結果。周春憑自己的威信與人格出面,直接為兩條村解開了多年結下的仇結。這件事在當地傳為佳話,龍眼洞一帶村民感恩戴德。後來周春兵敗,清政府對沙亭崗周春家族進行屠殺,周春最小的兒子被托到了龍眼洞,龍眼洞的百姓爭相掩護,周春的後代才得以保留下來。

在沙亭崗,村民流傳最廣的是周春與飛砣鳳比武招親的故事。飛砣鳳歷史上真有其人,但是籍貫與姓名不詳。她是周春的老婆,兩人通過比武相識成親,後來飛砣鳳跟隨周春參加三元里抗英鬥爭以及起兵反清。現在的三元里抗英紀念館之中,塑有飛砣鳳銅像,並展出了當時殺敵所用的飛砣,是三元里抗英鬥爭中最傑出的一位女英豪。1987年,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一本《飛砣鳳》連環畫,專門講述周春與飛砣鳳的愛情故事。根據民間傳說,飛砣鳳的武功遠在周春之上,她原是一個賣藝女子,因慕周春義氣,在比武之時,故意輸給周春,在民間傳為佳話。

謝雪峰介紹說,周春是當時三元里抗英鬥爭影響最大的一位豪傑,但是清朝的官方記載中卻沒有周春的名字。三元里抗英鬥爭雖然是民間自發的,但是後來獲得了清政府的嘉獎。太和聯升社學獲得清政府頒發的“戮力殲魁”牌匾,證明當時周春率領的太和義勇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但由於周春後來起義反清,在三元里抗英鬥爭中的功勞遂被滿清勾銷。

據介紹,周春反清失敗後,滿清政府對沙亭崗周家族人進行瘋狂鎮壓,周春房屋全部被燒毀,周春的二兒子周華的墳墓也被清朝的爪牙掘出破壞。現在的沙亭崗,有一棵龍眼樹,據說是周春當年所種,枝幹虬勁,樹葉蔥蘢。

根據民間傳說,飛砣鳳的武功遠在周春之上,她原是一個賣藝女子,因慕周春義氣,在比武之時,故意輸給周春,在民間傳為佳話。

傑出人才

走出廣州著名講古人

講故事的藝術,北京叫評書,廣州叫講古。在廣州,現在還堅持用傳統說書技巧和方式講古的老一輩,只剩沙亭崗走出來的。 這位年近70歲的老人曾經被媒體稱為廣州最後的講古佬。

現在的顏志圖 是廣州市粵語講古藝術唯一傳承人,他自15歲拜廣州著名說書藝人侯佩玉為師起,至今已有五十多年說書生涯。從1985年起,顏志圖擔任廣州說書學會會長,編寫了《講古藝術研究》 。

改革開放之後,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各種娛樂方式增多,傳統的戲曲、講古等行業備受衝擊,在加上老一輩藝術家的逐漸離世,廣州講古行業開始式微。特別是1996年廣州最大的書場——文化公園取消講古,2001年廣州市二宮也取消最後一個書場,作為講古藝人的顏志圖“淪為”廣州最後一名說書藝人。這種尷尬現狀引起了媒體的注意。2003年開始,隨著媒體對顏志圖的關注報導,中山大學等廣州高校紛紛對顏志圖發出邀請,顏志圖進入校園進行粵語說書表演,受到廣大青年的歡迎。在顏志圖的努力下,2005年,顏志圖出版中國首張粵語說書音像製品《顏志圖講古台》,並開始在廣州電視台主講《羊城度度有段古》 ,人們開始對傳統講古予以關注。2005年11月文化公園重新開書場,顏志圖駐場主講《洪熙官》 。2007年在廣東電視台嶺南戲曲頻道《顏志圖講古節目》擔任主講。

沙亭崗村委副主任沈鑒池介紹,顏志圖對沙亭崗非常熱心,曾經播講過沙亭崗周春故事,此外還帶領《羊城度度有段古》欄目組到沙亭崗村北帝廟來取景,將家鄉的人文故事通過電視節目傳播出去。

在一般人的印象之中,說書人都是文弱書生,但是顏志圖卻不是這樣的,他還是廣州市武術協會常務委員,廣州螳螂拳會副會長。謝雪峰介紹說,顏志圖曾經在沙亭崗辦過武術班,專門傳授螳螂拳。

文物古蹟

北帝廟與雌雄石貔貅

明朝文物石貔貅 明朝文物石貔貅

沙亭崗形成村落的具體時間已無從考究,但據村民介紹,該村的移民都是南宋末年珠璣巷南下的那一批。最開始來到沙亭崗的是屈、韓、林等姓,這些姓氏家族成員來到沙亭崗稍作停留之後,又繼續搬遷。比如屈氏後來搬遷到了番禺,其族譜上註明了祖宗來自沙亭崗。

按照這種說法,沙亭崗村應該有600多年的歷史,但是現在村里未有宋元時代的遺蹟可以證明。不過,在沙亭崗舊村西頭有一座北帝廟,其石刻匾牌上記著“嘉靖元年孟冬吉日建”,對照歷史年表,嘉靖元年乃是公元1522年,距離現在近500年。一個村莊,建立廟宇宗祠,必定是村里移民已經開始固定安居下來,按照這樣的推算,我們大致可以推算,從南宋末年(南宋於1279年滅亡)到明朝嘉靖這段時間,相繼有移民來到沙亭崗村,在大約兩百來年的來去遷移之中,最後到嘉靖年間移民開始固定,沙亭崗遂形成固定村落,乃至最後建立了北帝廟宇,成為村民宗教崇拜的信仰中心。

如今的北帝廟經過修葺之後,煥然一新。明朝時期的石刻牌匾、青石大門依然在,煥發出一種古老的光輝。每年的三月初三北帝誕,是沙亭崗村民的盛大節日,村民來到北帝廟,將北帝神像抬出來,沿著村裡的主幹道巡遊,祈求風調雨順,闔境平安。清朝末年的時候,從南村遷居而來的村民周春帶領村民在北帝廟起事,先是發動村民參加三元里抗英鬥爭,最後豎起大旗,參加天地會,反對腐敗的滿清王朝。現在,沙亭崗村將北帝廟的右廂房闢為周春紀念館,裡面塑立周春坐像,關於周春一生歷史記載的文字則用大理石雕刻在牆壁上,供遊客瀏覽。

北帝廟 北帝廟

太和鎮人大代表、周春紀念館管理人員謝雪峰介紹說:“沙亭崗北帝廟歷史悠久,比位於帽峰山的帽峰古廟歷史還要久長。這座古廟與其他地方的廟宇相比有兩處獨特之處,第一,北帝在白雲區各鄉村都有供奉,但是沙亭崗北帝廟是直接以‘北帝’作為廟宇名稱的,這是很少見的。第二,但凡廟宇守門的怪獸,基本都是雄性的獅子之類的,然而沙亭崗村北帝廟門口是一公一母的神獸,這兩隻神獸從明朝保留到現在,文物專家來考察過,認為這對雌雄神獸乃是貔貅,而且現在全國類似的雌雄石貔貅不到10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