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
地處滇西,靠近邊境,發展落後,蘭坪和雲龍兩縣都曾是全國貧困縣。過去有種說法叫,“守著金山討飯吃”。
位於沘江上游的蘭坪縣,主要居住著白族、普米族、傈僳族、怒族等14個少數民族,是一個集“革命老區、邊疆民族、高寒山區、貧困落後、資源富集”於一體的少數民族自治縣。與絢麗多彩的民族風情相比,當地豐富的礦產資源可能更有名氣。
自然資源
近年來,蘭坪縣共發現大小礦床(點)220個,涉及鋅、鉛、銅、鐵等40多個品種,現已探明儲量的有銀礦9339.6噸、銅礦80萬噸、鍶礦534.1萬噸、鐵礦59萬噸、鑽礦1536噸、岩鹽礦6970萬噸等。
地質部門經過多年勘探,在蘭坪縣的鳳凰山上發現了亞洲最大的鉛鋅礦,鉛鋅金屬儲量達1500多萬噸,占全國鉛鋅總儲量的16%,鉛鋅合計品位達9.44%,且集中在6.9平方公里的礦區範圍內。規模巨大,品位較高,儲量集中,在世界上也屬罕見。據專家粗略估計,全縣礦產資源潛在價值約1000億元以上,人均可達50萬元。
從1985年開始,在“大礦大開,小礦放開,有水快流”口號的影響下,來自全國各地的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及個體老闆紛紛湧入礦山,開始了大規模的群采,蘭坪縣一度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群采熱點礦區。
據當地人描述,採礦熱鬧時,幾乎是家家參與,人人挖礦。記者2006年在蘭坪縣金頂鎮曾經親眼目睹了上百人在沘江挽著褲腳、拿著簸箕、就著河水篩選低品位礦石的景象,十分壯觀。當地年長點兒的人告訴記者,這只是當年在山上挖礦的一個縮影。
據蘭坪縣環保局工作人員介紹,在經濟利益的驅動,當地民眾亂采濫挖礦石的現象較為普遍,“當時,上山挖了石頭下山就能賣錢,沿途都有礦石的收購點,上山的沿途搭滿了‘窩窩棚’。老人用衣服兜,小孩用籃子提,背著孩子的婦女也拿著鋤頭上山。”
在走訪中了解到,2003年以前,蘭坪縣的礦石都是作為原始資源出售。在鳳凰山腳下的金頂鎮,靠著採礦、賣礦起家的人不在少數,當地白族民居建得頗為講究。
鉛鋅礦開採是蘭坪縣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2007年,蘭坪縣生產總值達到3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14610元,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名列怒江州首位;但農民人均收入
環境污染
“當年,吃不飽,餓的時候就燒上火下河摸魚,等鍋里的水開了,魚也摸到了,現煮現吃。可惜啊,現在河裡很難見到魚了,即使有魚也不敢吃,怕有毒。”
沘江水資源豐富,在蘭坪、雲龍兩縣主要用來灌溉農田和鄉鎮人畜飲水。上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的大規模採礦,在給兩縣創造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給沘江帶來了嚴重的污染。
沿岸居民最直觀的感受是“水變渾濁了,水流小了”。“當年,吃不飽,餓的時候就燒上火下河摸魚,等鍋里的水開了,魚也摸到了,現煮現吃。可惜啊,現在河裡很難見到魚了,即使有魚也不敢吃,怕有毒。”在沘江河邊,一位老農戶指著河流感慨地說。
眼前的江水已不再清澈,水中沒有了魚群、青苔和水草,只剩下一堆堆碎石渣。曾經蜿蜒百里的沘江水數年間變成了一股廢渣中的渾水。居住在沘江兩岸的民眾,不僅不敢到水裡游泳、洗衣,就連農田灌溉也不敢再用沘江之水了。
據統計,在雲南省的大小江河中,水體污染最為嚴重的就是沘江。其水質已成劣Ⅴ類,主要污染物為鉛、鋅、鎘、砷、汞等重金屬。由於多種金屬超標,沘江的水既不能飲用,也不能用來澆灌,已基本喪失了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功能。
據蘭坪縣環保局統計,礦山開採中的礦洞湧水及地表徑流廢水每年排到沘江中約有300萬∼500萬噸,因水土流失、土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產生的採礦廢棄物,攜帶到沘江河床上的約有40萬噸。
因為臨近水源,沘江河流域內有選冶企業20多家,大部分工礦企業的工藝落後,生產粗放,高投入,高消耗,環境意識淡薄,污染嚴重。礦產資源的採選所帶來的污染是沘江的主要污染源。
大量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也是沘江污染的一個隱患。蘭坪縣城生活垃圾年產量約1.83萬∼2.19萬噸,金頂鎮生活垃圾年產量約1.31萬噸,且呈增長趨勢。而縣城僅有一處簡易的垃圾處理場,生活垃圾處理率約為70%,而金頂鎮的生活垃圾則全部傾倒於沘江河邊。
據了解,蘭坪縣城和金頂鎮生活污水年排放量約16萬噸,多年來生活污水全部未經處理直排沘江河。目前,污水處理廠正在建設。
沘江污染後,兩岸的農田灌溉受到極大影響,一些農田由於沘江水澆灌而引發土壤污染。沘江污染物中砷等重金屬元素也威脅著沿江民眾的身體健康。
沘江連線了兩個曾經的貧困縣。兩縣如今立足於礦產開發,經濟面貌都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然而,沘江的水污染也沒能讓任何一方倖免。
由於水體金屬超標,下游雲龍縣長新鄉、諾鄧鎮的飲用水工程和供水管網已無法使用,工程性和水質性缺水問題尤為突出,不得不另尋新的水源。同時,由於主要的農業灌溉用水被污染,當地民眾頻頻上訪。
據云龍縣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15年中,下游雲龍縣因沘江污染及生態環境破壞引發的土石流等地質災害造成的糧食減產、大小牲畜致死、各種有關疾病頻發和古橋、溝渠、水輪泵站、人畜飲水、電站等基礎設施被毀的直接和間接損失達7億多元。
環境治理
(1)早期反覆治理不見成效
多年來兩地政府反覆治理,投入資金11215.6萬元,但因污染跨兩個區域,問題特殊,水質沒有根本性改善。當地官員用了4個字來形容:複雜艱難。
蘭坪縣沘江河流域成了環境污染的重災區。
由於蘭坪縣和雲龍縣的行政歸屬不同,沘江的污染還引發了怒江州與大理州之間的環境糾紛。雲龍縣人大代表多次在縣人大代表會議上提出議案,要求治理沘江污染問題。多年來兩地政府反覆治理,但因為污染跨兩個區域,治理過程中涉及面廣,問題特殊,治標不治本,水質沒有根本性的改善。對此,當地官員用了4個字來形容:複雜艱難。
蘭坪縣環保局趙斌挺擔任局長已經6年多,他告訴記者,局裡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治理沘江,“根據多年的經驗,必須全面統籌規劃,兩縣齊心合力。”
2002年,原雲南省環保局成立了現場調查組,會同怒江州、蘭坪縣環保局對沘江河流域蘭坪段沘江兩岸20家有色金屬選冶企業的22條生產線進行了拉網式全面檢查,對重點污染源和沘江河水質進行了監測,並提出了整改意見。當時,關閉了沘江河沿岸15家環境污染嚴重的礦業企業,限期治理了3家企業,疏浚河道、改直、開挖新河道482米。
2003年,雲南省政府大力推進礦產資源整合,對蘭坪礦區實行了集中規劃、統一開發的政策,結束了十多年來群采的混亂局面,企業治污設施逐步完善。
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綜合治理成果。但由於重金屬的多年累積,水體重金屬污染現狀沒有得到明顯改變,水質依然是劣Ⅴ類,屬重金屬重度超標。
為了加快沘江河治理進程,2006年,蘭坪縣人民政府委託雲南省經濟研究院和省林勘院完成了《沘江河流域(蘭坪段)綜合治理規劃》並通過了雲南省發改委評審。但由於沘江流域不屬於國家重點治理流域,資金難以落實,整體規劃遲遲沒有啟動。
資料顯示,自2003年以來,沘江河流域(蘭坪段)的治理就累計投入資金11215.6萬元,其中各級政府投入1490.6萬元,相關企業投入9725萬元。
(2)但為何成效不明顯?
趙斌挺介紹說,沘江河流域(蘭坪段)的治理工作確實面臨著不少困難,既有歷史遺留問題,也有客觀自然原因,但最突出的是4個方面:
一是沘江河流域(蘭坪段)存在環境背景值鉛、鋅、鎘等重金屬超標,導致河流底質污染,河流底質污染又通過灌溉導致兩岸田地的土壤污染,這給系統治理帶來了極大困難;
二是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流域內人口數量較快增長,現有設施的承載能力無法滿足城鎮生活廢棄物處理的需求,生活污染已稱為沘江河流域(蘭坪段)新的污染源;
三是過去鳳凰山群采時期的固體廢物引發的土石流、滑坡、崩塌等自然災害頻繁、面大、水土流失嚴重,導致礦區地表徑流面源污染嚴重,短期內徹底治理的難度非常大;
四是蘭坪縣屬於國家級扶貧工作重點縣,縣級財政預算無力按年度安排專項治理資金,難以維持沘江治理的連續性、系統性。
2008年以來,隨著全國展開的重金屬污染調查,沘江的污染問題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引起了雲南省委、省政府以至國務院的高度重視。雲南省委書記白恩培、省長秦光榮先後多次就沘江污染做出批示,要求採取更加有力措施治理沘江污染。環境保護部也派出檢查組到蘭坪縣就相關工作展開調研。
輾轉4年、幾經修改的《沘江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順利通過了評審。整體的規劃拿在手裡,趙斌挺對沘江的治理顯得很有信心。
2009年3月20日,輾轉4年、幾經修改的《沘江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順利通過了評審,得到雲南省政府的同意批覆。
(3)沘江水污染治理打開了新的局面。
2009年4月28日,針對長期以來的沘江流域內的重金屬污染問題,雲南省環保廳首次對沘江河流域建設項目環評檔案實施流域限批。凡是直接或者間接向沘江及其支流排放含鉛、鋅等重金屬以及其他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建設項目,不論投資主體、資金來源和投資規模,雲南省各級環保部門將一律停止審批其環境影響評價檔案。沘江流域內源、面源污染治理項目,現有合法企業污染減排項目,城鎮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除外。
此次流域限批將持續到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目標基本實現,並經雲南省環保廳組織驗收合格後給予解除。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這項限批還沒有解除。
《規劃》指出:沘江的重金屬污染歷史是伴隨著鉛鋅礦開採而出現的,重金屬的形態直接影響到其環境效應,底泥是重金屬的“庫”;而禁止酸性廢水排放,疏挖底泥,降低耗氧物質排放等是控制沘江重金屬污染的重要手段。
對此,蘭坪縣環保局在2009年展開了沘江的綜合整治工作,全面打響了沘江河流域污染綜合治理攻堅戰。整體的規劃拿在手裡,趙斌挺對沘江的治理顯得很有信心。
《規劃》中沘江污染治理工程投資18.1億元,分2009年∼2011年和2012年∼2015年兩期建設。一期主要目標是切斷主要污染源,治理歷史遺留工業污染源,基本解決受到沘江幹流水污染影響的生活用水問題。二期主要目標是沘江幹流水質基本穩定滿足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基本解決受沘江幹流污染影響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維護流域生態系統良性循環,促進本區域和上下游之間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在為期兩年的一期規劃治理中,要如何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在監管上,蘭坪縣環保局首抓行政執法,將日常監督“主動查”、聯合相關部門“協同查”、依照法律“突擊查”、執法大隊“全天查”、平時工作“暗中查”等查處活動延伸工作觸及線。環境監察人員天天跑現場,跑企業。僅1年時間,蘭坪縣就關閉了24家污染治理設施不到位的選冶企業,堅決淘汰歷史形成的3個高耗能、“三廢”排放不達標的選冶企業,並責令11個選冶企業限期整改。
在水質監測方面,蘭坪縣人民政府投資500萬元建設了環境監測站,對沘江河流域(蘭坪段)的水質實行定點、定時監測。從2009年1月起,在怒江州環保局的支持下,監測開始實行同時取樣、一月一監測的工作制度。
同時,蘭坪縣環保局大力展開河道清淤工作。重點開展南大溝治理、土地整治、河堤整治、小流域治理、清淤工程以及鳳凰山礦區綜合治理等工程,累計完成疏浚河道14.5千米,打澇河道內廢物13萬立方米,修築固河堤2.7千米,河道改直1千米,新增土地面積270畝。
數據不只這些。先後在礦區建成了16個攔渣壩、4個排土場、5條截洪溝、4個攔礦壩、4個谷坊壩和4個固床壩,蘭坪縣改變了以往採礦廢物亂堆亂放的現象,有效攔截了礦山採礦廢土石、廢物向沘江河床的無序輸運。
經過資源整合,沘江流域內只剩下一家企業:金鼎鋅業公司。
政府的努力看在眼裡,企業也不再袖手旁觀。
2008年,金鼎鋅業公司節能改造項目投資480萬元,減排項目投資103.7萬元。冶煉廠廢水達到“零”排放;4個選廠COD排放濃度均約60mg/L,削減60%,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Ⅱ類一級排放標準;其餘污染因子均達標排放。金鼎鋅業公司為完成“十一五”目標和沘江河流域治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金鼎鋅業公司投入資金410萬元開展礦區綠化恢復工程。據了解,現已恢復植被330畝,新建蓄水池兩個,接通綠化水管3000米,下一步計畫在鳳凰山礦區8平方千米的範圍內完成1700畝綠化植樹任務。
今年的沘江水質監測數據顯示,蘭坪縣境內沘江河水中鉛、鋅、鎘、砷等重金屬含量均有了大幅下降,沘江河水質已恢復至Ⅳ類標準。
雲南省環保廳副廳長楊志強欣喜地對記者說:“通過歷年來特別是近年來各級、各部門的不懈努力,這一場歷史遺留的重金屬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沘江治理,我們有理由看到新的希望。”
(4)環境整治內容
目前的沘江已經無法灌溉農田,更做不了生活用水供沘江流域的民眾使用。當地人告訴記者:三四年前,用沘江水灌溉種出的大米送去檢驗都是不合格的,至今江里的魚都不能吃(重金屬超標),也沒有人敢去游泳。在本地人心裡,沘江現在就是一條死河,在汛期時,甚至還會成為沖毀農田、造成水土流失、破壞當地環境的罪魁禍首。更為重要的是,作為瀾滄江上游的一條主要支流,受污染的水一直匯入瀾滄江這條國際河流,所造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對此,雲龍縣專門成立了沘江流域(雲龍段)水污染規劃治理辦公室,制定了具體的實施方案。根據《雲南省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沘江污染治理工作分兩個階段實施:工業污染源治理和縣城污染源控制工程。
調研組和記者團著重對縣城污染源控制工程進行了調研和採訪。雲龍縣目前正在建設總投資2496萬元的縣城生活垃圾處理場,在縣城規劃區外建設日處理量40噸,填埋庫容40萬立方米的填埋場,並已實現垃圾分類回收;同時正在建設的還有總投資4834萬元的縣城污水處理廠,該污水處理廠地處沘江邊,地勢複雜,施工過程較為艱巨,目前主體工程已基本完成。按照建設進度,雲龍縣縣城垃圾處理場、污水處理廠能夠確保年底完工並投入使用。
同時,雲龍縣實施了沘江河道治理工程,總長度為7.138公里,總投資2798萬元,將在九月底全面完成建設任務。該工程完工後,將增強沘江沿岸的整個防洪功能,對沿岸的農田和人民民眾的生命財產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水土流失以及對河岸的生態保護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沿江面山實施生態建設工程;實施退耕還林造林2.18萬畝,荒山造林1.24萬畝,實施天保工程森林管護109.4萬畝;完成沘江沿岸中低產田改造2.17萬畝
在雲龍縣太極圖景區,蜿蜒壯闊的沘江讓人深深震撼,沿著沘江逆流而上,可以看到每個彎道上都有一道略高的台階,這是整個沘江治理工程當中至關重要的滾水壩工程。
雲龍縣水務局工程師彭楊輝介紹說:“滾水壩工程是沘江治理的工程性措施之一,在太極圖景區共有兩段。它的作用就是保證河床不被上下沖刷左右切割,起到對河床穩固的作用,保證河床能夠比較平順,使水流往下。滾水壩工程建好後,不僅在防洪上起到很大作用,還使太極圖景區更和諧了。”
根據《雲南省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規劃期內將要落實7大工程,規劃項目39個,分兩個階段實施。如今,第一階段工程已完工,到2015年間實施第二階段的工程,主要是河道清淤和河岸防護工程等,估計靜態總投資近18.1億元,其中,雲龍縣境內需要投資9.789億元,到2015年全部建成。經過努力,雲龍縣投入309.1萬元,指導飛龍電解鋅廠完善建設內容,修復水毀工程等,抓好了對企業的日常監管。同時,加快推進城鎮污染源控制工程建設,投資2496萬元完成了縣城生活垃圾處理廠建設,投資4834萬元完成了縣城污水處理廠建設,目前,正在抓緊總投資5111.5萬元的配套管網四期工程建設,項目計畫2015年全面完成。
雲龍縣環保局副局長段君樺告訴記者:“沘江內含有一些重金屬砂石,在河流清淤的過程中把這些砂石再利用,進行覆土綠化修復,目前,已在太極游道建了4個清淤點,總共治理河灘地或提供河灘地大約39.5畝。
在沘江水污染防治工作中,雲龍縣積極實施內源污染治理工程,投資301萬元完成了縣城下坪村835米河道治理工程,開工建設投資1.3436億元的沘江河道治理工程;新建了諾鄧、寶豐、長新等鄉鎮防洪護岸1581米,完成投資556萬元;結合重點地區中小河流治理,完成了沘江雲龍縣諾鄧鎮段5211米河道治理工程,完成投資2465萬元。同時,雲龍縣實施了面源污染治理工程,紮實做好飲用水源保護與水源替代項目工作,加強環境監察能力建設和沘江水質監測監察,紮實推進沘江流域雲龍段重金屬河道清淤工程建設,積極開展環境綜合整治等。通過工程性措施和生物性措施雙管齊下,雲龍縣境內沘江內源污染得到進一步控制,沘江流域的生態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
(5)環保成果
近年來,雲南省堅持把水環境的保護與治理擺在事關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高度,採取多種手段常抓不懈,全省水環境質量基本保持穩定,沘江水環境質量正在逐漸好轉。
■把水環境保護與治理擺上重要位置
雲南是處於大江大河上游的欠發達省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十分突出,水環境的保護與治理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任重道遠。
面對挑戰,雲南省委、省政府以改善水質為目標,努力從加強領導、健全機制,完善污染防治規劃,強化污染源頭控制,加強環境執法監督,加快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環保宣傳力度6個方面入手,大力推進水污染治理工作。始終堅持把以九大高原湖泊為重點的水環境的保護與治理工作擺在事關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重要位置,採取多種手段常抓不懈。
在不久前召開的雲南省水環境污染防治工作情況通報會上,雲南省環保廳副廳長楊志強介紹,通過10餘年的努力,雲南取得了全省水環境質量基本穩定、確保人民民眾飲用水安全的實效,曾飽受工業污染之害的沘江,在採取有力措施整治後,水環境質量正逐漸好轉。
■實施七大工程,沘江水質有望改善
沘江為瀾滄江一級支流,位於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縣和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境內,總長170多公里。
沘江流域水污染具有歷史、自然、現實等多方面的因素。沘江流域內的蘭坪鳳凰山特大鉛鋅礦床是亞洲第一的鉛鋅礦床,是雲南重要的有色金屬生產基地。20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蘭坪礦業的開發,沘江源頭及上游兩岸的採選和冶煉廠迅速發展,由於缺乏統一的科學開採規劃和生態保護方案,長期的無序開採導致礦區地質結構和植被遭到嚴重破壞,致使沘江水質日益惡化,到90年代中後期污染更加嚴重,水質為劣Ⅴ類,主要污染物為鉛、鋅、鎘和砷,水環境功能受到較大影響,已基本喪失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功能,給沿岸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影響。
雲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視沘江污染治理工作。省委書記、省長、分管副省長先後多次就沘江污染作出重要批示,並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沘江治理具體措施,提出了“必須出實招治本,必須兩年內見成效,必須立足當前長治久安”的要求。省政府大力推進礦產資源整合,對蘭坪礦區實行了集中規劃、統一開發的政策,結束了10多年來群采的混亂狀況,企業污染治理設施逐步完善,基本做到了達標排放。
今年1月,雲南省組織對沘江流域27家選冶企業開展了聯合執法檢查,並先後下發了8個檔案,要求怒江州、大理州分別對沘江流域蘭坪縣和雲龍縣境內的相關違法企業進行停產整治、限期治理,並結合環保專項行動關閉了沘江沿岸一些環境污染嚴重的工礦企業。此外,為了嚴格控制沘江流域污染,今年4月底,雲南對沘江流域實施“流域限批”,直至沘江流域水質達標。
為科學治理沘江流域水污染,堅持污染源治理與加快解決受污染影響生產生活水源同步實施。雲南省編制出台了《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簡稱“規劃”)。“規劃”提出,沘江蘭坪段以綜合治理為主,雲龍段以堅持人畜飲用水源保護優先,分兩個階段實施七大工程39個建設項目,估算總投資18.10億元,實現沘江幹流水質滿足相應地表水環境質量要求的目標。目前,“規劃”已全面啟動實施。
經污染綜合整治,沘江水環境質量呈好轉趨勢。沘江金雞橋、石門兩個省控常規監測斷面監測數據顯示,2006年至2009年5月水質類別均為Ⅲ類,達到水環境功能要求,各項污染物濃度都明顯下降,沘江水質有望得到改善。
旅遊景點
1.雲龍縣沘江古橋樑群
雲龍保存的橋樑從最古老原始的溜索、藤橋到現代化的鋼桁橋,其種類之繁,建築形式之多樣,完全可以組成一座橋樑的博物館,素有“雲龍古橋冠全滇”之稱,堪稱“古橋樑藝術博物館”。2013年,沘江古橋樑群被列為國家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雲龍的橋樑具有“浮、梁、吊、拱”四大基本特性。這四大橋型是一切橋樑的鼻祖,如今世界上千姿百態的橋樑就是由此派生延演而來的。其中除浮橋是在沘江枯水季節臨時搭建外,其餘都是永久性橋樑。這些各種類型的橋樑大都集中在沘江流域及其支流之上,形成古橋樑群,如今還保存有各種類型的古橋近百座,有較大價值的42座。沘江上的古橋樑不僅數量多,而且類型豐富,從原始簡單的橋樑到大跨度、建築工藝複雜的橋樑,可以組成一部古代橋樑的發展史,具有十分珍貴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
在雲龍眾多的古橋樑中,有些堪稱“橋樑活化石”,如溜索,藤橋。溜索古稱為懸索橋,它是一切吊橋的雛形,現已基本不用。藤橋古稱“笮”橋。在唐人的《元和郡國郡縣誌》中記載有:“凡言笮者,夷人於大江水上置藤橋渭之笮,其大笮、定笮皆是近水置藤橋處”。藤橋一般長度約20至30多米不等,這種在兩千多年前就已出現的橋樑,如一位飽經滄桑的世紀老人,仍跨越在雲龍的江河之上,保存完好,繼續為兩岸的民眾提供通行條件。
鐵鏈吊橋是隨著鐵器的出現和廣泛使用,從藤橋、竹篾橋中繁衍出來的更能增大跨度,更堅固的橋樑。雲龍多鐵鏈吊橋,在清代早期就已在瀾滄江上建造了大跨度的鐵鏈吊橋,名為“飛龍橋”。現在的鐵鏈吊橋主要都修建於清代,長度從30多米到60多米,主要有安瀾橋、青雲橋、惠民橋、中州橋等。
而在雲龍的古橋樑中最有特色的是梁橋,這種從獨木橋、堆土梁堤發展起來的古橋,在發展的過程中種類越來越多,有木柱木樑橋,石柱石墩木樑橋,石墩石樑橋等,其中最有民族風格的是伸臂梁橋,伸臂梁橋是因河面較寬,水流湍急不能在中間架設橋墩時,從兩頭橋墩層層架疊木枋,依次向河心延伸,就像伸出的手臂,用這個巨大的手臂來撐起整座橋樑。在橋上覆蓋屋頂,遠遠看去就像是一座水上的長廊,也稱為“廊橋”,因其具有擋風避雨的功能,又稱為“風雨橋”。白族修建的伸臂梁橋都要在橋內雕樑畫棟,濃墨重彩,使橋顯得五彩繽紛,富麗堂皇,所以又稱為“大花橋”。雲龍沘江上的伸臂式木樑橋通京橋,全長40米,淨跨達29米,是雲南省境內同類橋樑中跨徑最大的橋樑。其他還有梁橋彩鳳橋、五里橋、永鎮橋、陽春橋、義風橋、煉場坪橋、小嶺橋、檢槽橋、街子房橋等。
石拱橋出現的比較早。這種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這些歷史悠久,形式優美,結構堅固的石拱橋,今天仍在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它是一份珍貴的遺產,顯示出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卓越才能。現在的石拱橋多數建於清代,主要有永利橋、雙龍橋、關帝聖君橋、水雅坪橋、安居橋等。
2.青雲橋
青雲橋為鐵鏈吊橋, 是雲南省雲龍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沘江古橋樑群”中的一座古橋,位於雲龍縣城諾鄧鎮石門社區西南角的沘江上。青雲橋以前是連線縣城與下坪、金麥等地的必經通行橋, 下坪、 金麥等地的民眾及車輛、 牲畜到縣城, 必須經過此橋樑才能到達,具有十分重要的通行價值。 現在由於在蟠龍寺北側新建了鋼混大橋, 下坪民眾多數從新橋上通過,金麥等村的車、 人畜等也從青雲橋南三百米處新修的大橋上通行。 青雲橋逐步成為觀賞和旅遊者步行的橋樑, 淡化了通行的功能, 但其價值不得不提。
青雲橋始建於清道光四年(1824年),為曾任陝西省巡撫的石門井人楊名颺出資倡建, 至今已有192年的歷史。 道光三年, 楊名颺母喪回鄉,見沘江水暴漲, 人們為“採薪以供課”謀生, “性命不遑恤也”, 不避危險, 仍乘筏過江, 隨時被江水淹沒之危險,乃惻然“念先人成梁之意”, 遂捐資倡建。 橋建成後, 取名“青雲橋”, 為“蓋取康樂題石門, 共登青雲梯之意”。 橋建成後, 改善了兩岸人民的通行條件, 保護了人民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現在人們依舊可以在此橋樑上通行, 192年的歷史, 真可謂是功德無量!
由於其價值較高, 早在1987年, 雲龍縣人民政府就將其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又與沘江上眾多的古橋樑一起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沘江古橋樑群”。
青雲橋架設在雲龍縣城石門的沘江兩岸山壁之間。 橋長36米, 寬2.8米, 橋底有5根鐵鏈, 上覆木板組成橋面, 左右兩邊各有一條鐵鏈作為扶手。 橋的東西兩端建有橋亭, 東橋亭為石券門, 原石門通往寶豐、 大栗樹、 舊州乃至保山之鹽馬古道。 橋亭南門上方嵌有石刻《石門關》 匾額一方, 筆力雄勁有力, 南面牆內嵌有楊名颺撰寫的 《新建青雲橋碑記》 ; 西橋亭建在懸崖之上, 為兩層, 上層塑有觀音佛像, 下層為往來通道, 石壁上刻有斗大隸書“袞雪”二字, 西橋亭上方石壁上刻有由楊名颺題寫的“碧嶂回瀾”四字摩崖, 屬行楷體, 筆力遒勁有力。
青雲橋的文化價值主要體現在摩崖石刻上, 現保存完好的有“碧嶂回瀾”“袞雪”“石門關” 《青雲橋碑記》 等眾多摩崖石刻, 位於橋東岸原來有好幾塊建橋碑記, 可惜在“文革”期
間被毀, 只留下一塊 《青雲橋碑記》 , 記錄了建橋的歷史, 為我們提供了最原始的記錄。
“袞雪”是三國時魏王曹操屯兵陝西漢中褒谷南口石門關時, 題刻於石崖上的題記, 道光年間被楊名颺拓印帶回老家後翻刻, 為何“袞”字會缺少三點水, 這裡面還有這樣一個典故:相傳曹操在陝西漢中褒谷南口石門揮筆寫下“袞雪”二字後, 眾臣皆不解其意, 不得要領, 曹操一邊捋著鬍鬚, 一邊洋洋得意地指著“捲起千堆雪”的滾滾激流說: “這不是水嗎? ”文武百官才如夢初醒, 讚嘆不已。
“碧嶂回瀾”被楊名颺題為“石門八景”之一, 詩云: “飛雪重重落, 天花亂墜看。 中流撐砥柱, 倒影漾危欄。 一折波千丈, 雙清月滿盤。慈航今普渡, 奕葉慶安瀾”。
楊名颺所題 《新建青雲橋碑記》 記載:“人才之炳蔚,產物之繁昌,謂必歸美於風水,是通都大邑皆不貧賤,而山陬僻壤,無富貴時矣。夫豈其然,論地理惟決之於天理,入其鄉而禮讓成風,勤儉成俗,知必有閥閱之家,素封之室,出乎其中也。石門關峻岭嵯峨,激湍澎湃,堪輿家以為沘江東北水口之一大都會也。先大夫有志成梁其間而未逮,癸未歲,余以母喪自秦回籍, 適當秋水時至,見夫乘槎競渡者,屢瀕於危,而莫之避。詢之,則:‘採薪以供課,性命不遑恤也。’乃惻然念先人成梁之意,大且遠矣。非僅培植風水之說也。使此梁而成,竟無胥溺之災,即釀祥和善氣, 鹹遂急公之願,即成共順諄風,豈非盛世一仁壽之域哉。即以是為培植風水,抑亦地理之轉移於天理者也。 程子云:‘一命之士,苟存心於愛物,於人必有所濟’。余愧乏舟楫材,無濟於人,竊會先人之意,而謀諸井裡父老,僉曰:‘有繫於人命,有關於國課,即有裨於風脈,是一舉而三善備者,宜共成之。’於是鳩工庀材, 四閱月而告竣, 顏之曰:‘青雲’,蓋取康樂題石門,‘共登青雲梯’ 之義,望我鄉之應運而興者,他日得路,本濟鄉人之意,以濟國人,以濟天下人,則天理之推施,豈不更大且遠,而地理之轉移,斯為信而有徵矣。道光四年歲次甲申孟夏邑人楊名颺撰。”東橋亭南門上方嵌有石刻 《石門關》 匾額一方, 為民國二十五年 (1936年) 縣知事蔡學禹所題。
雲龍縣是滇西古縣之一, 據史書記載, 從西漢元封二年 (公元前109年) 設比蘇縣, 境內西部置巂唐縣, 屬益州郡。 宋稱“雲龍賧”, 明為“雲龍州”, 治所在舊州, 後“因鹽設治”, 明崇禎二年 (1629年) 遷往寶豐, 1926年遷石門,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雲龍地域廣闊, 山川秀麗, 民族眾多, 今後將圍繞“白族原生態文化”保護規劃, 主要以橋樑文、 鹽井文化、 吹吹腔文化為主體,結合鹽文化、 順盪梵文碑火葬墓群、 古橋樑建築、 山地白族民居建築、 摩崖石刻、 洞經古樂、 吹吹腔藝術、 耳子歌、 儒釋道文化為一體, 形成一個民風民俗區域, 而青雲橋所處的位置位於縣城西南角的沘江上, 剛好位於這些文化的中心地帶, 非常適合文化旅遊事業的發展。
3.天然太極圖
雲龍天然太極圖位於雲龍縣城北面一公里處,地處東邊的滿崇山與西邊的鵝脖子山脈之間。沘江在兩山脈交錯地段迂迥環流構成巧奪天工奇偉絕景的大寫“S”,形成了類似道家“太極”圖案天然景觀。在“天然太極圖”當中,北部的莊坪壩子和南部的連井坪壩子組成兩個魚形圖案,恰如“太極圖”中的“陰、陽兩儀”圖形。“太極”是我國古代解說宇宙現象的圖,是一組有象徵意義的符號。雲龍神奇的“太極”景觀奪天地造化之神韻,汲天地萬物之靈氣,雲走蜿蜒,鬼斧神工,氣勢磅礴,蔚為壯觀,嘆為觀止。這是橫斷山地質發展中形成的奇異地貌,但由於在雲龍歷史文化發展中,因這個“天然太極圖”東北面有諾鄧玉皇閣道教建築群,南面有石門虎頭山道教建築群,西面有高山湖泊天池,常常吸引著許多遊客前去解讀和欣賞深奧莫測的“天文”。所以雲龍人民賦予它很多的故事與傳說。
傳說之一:諾鄧後面滿崇山余脈就在莊坪壩子,有道人觀風水時指出壩子前的河流如帝王所佩的玉帶,斷言這裡要出一些“草寇、草王”會給地方帶來災禍,須將其與主山斷開方可保平安。於是人們都來挖山,卻總是今天挖斷明天山體又復原了,怎么挖都挖不斷。有一天黃昏有個人收工回家走到半路又返回工地尋找遺落的旱菸袋,忽聽到地下有人聲:“他們已挖到我的腳趾了!”這人馬上跑回村子叫大夥連夜挖山,天亮時山體終於被挖通了,地下湧出一股紅色的泥水來,這時莊坪村中有一家同胞孿生的五個紅、黃、藍、黑、白形體怪異的兄弟也同時死去,這地方從此太平了。那山體斷開後就形成了圓形的太極圖案,而諾鄧河從中間淌入沘江,被稱作“太極鎖水”。
另一傳說是:大理洱海龍王的三太子因被父親所責而出走,來到這個圓圓的壩子後,覺得這裡很像一個海子,於是就在此安家,但一到雨水季節,上游洪水帶來很多泥沙雜物,龍太子覺得很不乾淨,就搬遷到西面山頂上的一個壩子裡,那壩子就形成了暑海———即現在的天池。至今在莊坪壩子中還有個土堆,傳說下面就是三太子住過的“龍洞”。
如果說雲龍的“千年白族古村諾鄧”、“橋樑博物館”、“舌尖上的中國諾鄧火腿”是雲龍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那神奇的“太極圖”便是大自然對雲龍人民乃至人類的恩賜。諾鄧已經出名了,神奇的“太極圖”也已經被人們所認識。來雲龍你不能不看“千年白族古村諾鄧”,嘗一嘗“舌尖上的諾鄧火腿”,可也別忘了去欣賞一下神秘的“太極”奇觀。看太極奇觀,令人豁然開朗,胸襟坦蕩,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淡泊明志。
閒暇假日,帶著你的親朋好友,來雲龍尋找你“鄉愁”的味道吧。在往天池景區的路上設有最佳觀賞位置的“觀極台”,在那裡你可以一睹“太極圖”的神奇面貌,還可以遠眺“千年白族古村諾鄧”;看完後再到太極圖內“走太極”,感受傳統古老道教的神秘禪意文化。
新聞報導
和段琪調研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發布時間:2011年07月22日 07:16 |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雲南日報
19日至21日,副省長和段琪在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實地調研沘江水質監測、河道治理、沿河企業綜合整治、礦區治理與生態修復、尾礦庫建設等情況,並召開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調研座談會,分析研究沘江水污染防治工作。
和段琪指出,大理州、怒江州及雲龍縣、蘭坪縣高度重視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工作力度大,加快項目實施,資金投入力度大,階段性目標基本實現,成效明顯,沘江水質呈總體好轉趨勢。
和段琪說,大理州、怒江州及雲龍縣、蘭坪縣經濟發展水平和工業化水平相對不高,要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有效治理重金屬污染,實現保護與開發有效結合,加快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步伐,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和段琪強調,沘江流域水污染具有長期性、累積性,治理任務艱巨。加快治理工作,要齊心協力、攜手並肩,做到“四個必須強化”:必須強化《雲南省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目標任務的實施;必須強化流域州、縣政府的責任;必須強化企業合作治理的機制;必須強化省級部門的服務。
(雲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