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目
沖淡
拼音
chōng dàn
注音
ㄔㄨㄙ ㄉㄢˋ
基本解釋
1.[dilute]∶稀釋。
把酒沖淡。
2.[qualify]∶改變 [液體的] 濃度或風味。
用白蘭地酒沖淡咖啡。
3.[weaken;play down]∶使減弱。
沖淡戲劇效果。
4.[modest;humble]∶謙虛淡泊。
引證解釋
亦作“ 沖澹 ”。亦作“沖淡”。
1.沖和淡泊。
①《世說新語·政事》“ 王安期 為 東海郡 ” 劉孝標註引《名士傳》:“ 王承 字 安期 ……沖淡寡慾,無所循尚。”
②《晉書·儒林傳·杜夷》:“ 夷 清虛沖淡,與俗異軌。
③《儒林外史》第九回:“這先生襟懷沖淡,其實可敬!”
2.指詩歌語言質樸,意境閒適恬靜。
①唐 皎然《詩式·詩有六迷》:“以虛誕而為高古,以緩慢而為沖澹。”
②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陶靖節》:“ 淵明 詩所不可及者,沖淡深粹,出於自然。”
③明 宋濂《故朱府君文昌墓銘》:“及來京師,又得 好謙 從弟 文昌 詩閱之,沖澹類 漢 魏 ,雄健如盛 唐。”
④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秋潭二鄉先生詩》:“詩境沖淡孤冷。”
3.加入別的液體,使原液體在同一單位內所含的某種成分相對減少。
洪深 《青龍潭》第一幕:“雨水一多,把樹頭的甜味都沖淡了。”
4.引申為使某種感情、氣氛、效果等減弱。
①《舊唐書·王徽傳》:“ 徽 性沖澹,遠勢利。”
②郭沫若 《集外·我的作詩的經過》:“我自己本來是喜歡沖淡的人,譬如 陶 詩頗合我的口味。”參閱 唐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沖淡》。
③郭沫若《蔡文姬》第三幕:“請你把天下的悲哀作為你的悲哀,把天下的快樂作為你的快樂,那不是就可以把你個人的感情沖淡一些嗎?”
④方紀《三峽之秋》一:“此刻人們心裡想的,就只有這件事。以致說不清它是加強了還是沖淡了今天的節日氣氛。”
⑤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八:“ 梅佐賢 聳一聳肩膀,稀鬆平常地笑了笑,想把 韓雲程辭職的事沖淡。”
典故
陶淵明是沖淡的開山祖,胡應麟說他“開千古平淡之宗”(《詩藪》)。這是因為:詩人目擊當時政治腐敗,既無力扭轉乾坤,又不願同流合污,遂棄官歸隱,躬耕于山水田園之間,過著寧靜、安閒、平淡的生活。其《飲酒》詩云: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表面看來,詩人完全脫離了現實,什麼都不關心,其實卻曲折地流露出他那憤激的情緒。所以,蘇東坡說陶詩“癯而實腴”(《與蘇轍書》),朱熹則稱之為平淡中有豪放,故“語健而意閒”(《朱子語類》)。可見,“凡作清淡古詩,須有沉至之語,樸實之理,以為之骨,乃可不朽;非然,則山水清音,易流於薄……”(施補華《峴傭說詩》)
“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文心雕龍·明詩》)魏晉時,士大夫知識分子對玄言詩早感興味索然,便另闢蹊徑,從山水中尋找寄託。他們經常出沒於名山古剎之中,這游於茂林修竹之間,時有所感,遂系之以詩文,而沖淡一格,亦溢於筆端。它顯示的是自然界的沖和清淡的色彩及詩人悠遠的心境。如謝朓的“遠樹暖阡阡, 生煙紛漠漠。魚戲新荷動, 鳥散余花落”(《游東田》),這就是沖淡風格的又一形象寫照。
到了唐代,沖淡走進繪畫領域,同雍容華貴相抗衡。當時,以李思訓父子為代表的畫派,宮麗堂皇,與崇尚黼黻的宮廷詩風相呼應。而作為詩人兼畫家的王維,便以山水花鳥畫參加了爭鳴。他的畫,以蕭疏清淡譽滿京華,成為南宗的開山祖。他將繪畫的風格運用到山水詩的創作中去,就形成了特有的沖淡。它集中地顯示出淡遠閒靜的特點。且看: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辛夷塢》)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育苔上。(《鹿柴》)
這些詩,缺乏陶詩的田園風味,而流露出脫離塵世的虛無氣味,在沖淡之中顯示出一種空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