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虎雛

沈虎雛

沈虎雛,苗族,1937年出生,著名作家沈從文的次子。北京工商大學(原北京輕工業學院機械系)副教授,1998年退休,參與編纂了《沈從文全集》。該文集於2002年,沈從文先生誕辰一百周年時正式出版。 2002年沈從文全集順利出版後,沈老師並沒有閒下來,而是全力支持女兒工作,做起扶貧課題組的志願者。每天,除了近一個小時的身體鍛鍊外,其餘時間沈老師便著手整理各種資料,如建立捐助者、受助者個人檔案,並將相關信息錄入電腦等;對此,他只是淡淡地說:“這個工作很有意義,中國貧困地區的孩子需要。”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沈虎雛,1937年5月出生,湖南鳳凰人,畢業於北京業餘機械學院。曾任北京第一工具機廠技術員,長征工具機廠工程師。現任職於北京輕工業學院。兼任《沈從文全集》常務副主編。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1956~1980年從事工具機新產品設計研 制,作為主要設計人員曾主持並參加過10多種工具機產 品的開發。其中cx - 001型半自動滾刀直溝銑床和cx- 002型半自動花鍵軸銑床的研製成功,為工具行 業填補了國內空白;承擔主機部分設計的xf716三座 標液壓仿形銑床(原型號xy4563工作檯不升降液壓 仿形銑床)於1978年分別獲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獎及 全國科學大會獎。

1980年調入北京輕工業學院從事教學及教育研究工作。曾先後講授涉及機械設計、製造方面的基礎課、專業課6門,創建工具機實驗室。在國家 教育科學八五規劃重點研究課題“理工科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試驗研究”中承擔《設計方法學》課程的教學 實驗研究。該課題研究報告於1997年獲中國高教學會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及北京市高教學會優秀教育科研論文一等獎。自參加工作以來獲廠級、院級各種獎勵約30次,其中1959年獲北京市青年紅旗手稱號;

1960年獲北京市先進生產者稱號;

1992年和吉首大學合作編輯了《沈從文別集》(20卷),獲第七屆全國圖書獎。主編的《從文家書》(沈從文、張兆和書信選)在國內和台灣均有出版,1998年被台灣出版界評為十佳圖書之一。自1993年起主持“九五”國家重點出版項目《沈從文全集》的編輯工作。參編《機械製造工藝學》等教材。

沈虎雛出生在動亂的1937年,一個多月後,發生了“七七”盧溝橋事變,隨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第二年,一歲多的沈虎雛被母親帶到了雲南昆明。直到1947年年初,抗戰結束後才回到北平。在北京,沈虎雛度過了自己的青少年時代。

文革開始後,沈虎雛所在的北京第一工具機厂部分內遷至四川自貢,他與妻子也跟著遷了過去。這一去便是14年,直到文革結束後才重返京城。此時恰逢北京輕工業學院復校,學校急需人才,當時已有工程師職稱的沈虎雛在輕工業學院“招兵買馬”之際進入了大學校園,擔任機械系教師。從這時起,屬於沈虎雛的安定生活才正式開始。

此前,從1937到1980年,沈虎雛度過了生命中的青春年華,但這無疑也是他生命中一段漫長而艱辛的漂泊之旅。然而,年近七旬的沈老師在講述這段過去時卻絲毫沒有怨言,也許對他而言,過去的已經過去,再苦再累也都成了回憶,而回憶總讓人感到歡暢。

人物事跡

沈虎雛的中學時代是在北京四中度過的,然而國中畢業時,他並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升高中考大學,而是選擇了另一條路:上中專,更讓人意外的是,作為著名作家沈從文的兒子,沈虎雛沒有像大多數人想的那樣讀文史類專業,而是去學了機械。四年後,當中學時的同學大都考上了北大、清華等名校時,19歲的沈虎雛從中專畢業,進了工廠當起技術員。對於當初的決定,沈老師只是簡單的說了句:喜歡機械,所以就上了機械中專。也許正是對機械的這份熱愛,促成了他與機械結緣的前半生;1956-1980年,沈虎雛一直堅持在機械製造第一線沒有離開的念頭。回京後,在北京輕工業學院,在機械系教學科研一線,沈虎雛與機械的緣分仍延續著,直到1998年他正式退休。

傾盡20餘年心血的編著――《沈從文全集》

20多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孕育了一套重要的全集,1980年,沈虎雛回到北京時,父親剛好搬家,在滿地的爛紙中,他無意中發現了父親早年的書信和研究手稿。想起文革中曾毀掉的幾封父親的親筆信,沈虎雛對父親的字跡倍感珍惜。當他把文稿拿給父親看時,已80歲高齡的沈從文老人激動地說“哎喲!這個重要重要!”父親的話讓沈虎雛堅定了收集的念頭,20餘年的收集工作也由此拉開序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