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竹白

沈竹白(1878—1914),祖籍浙江紹興,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905年東渡日本,1906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08年,赴開封,為啟迪文化,喚醒民眾,捐資開辦醒豫講演所、醒豫閱報社,利用這些場所揭露滿清政府腐敗無能,宣傳革命主張,啟發民眾覺悟。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沈竹白,原名嘉炎、號明甫,祖籍浙江紹興,後遷河南許昌。1878年生,自幼聰穎,1905年東渡日本,在東京加入中國同盟會,並結識了張鍾端等人,積極參與革命黨與保皇黨在政治思想領域的論戰,在《河南》雜誌上發表文章。1908年回國定居開封。任中州公學總辦、河南提學使署督學,暗中聯絡同志進行革命活動。1911年張鍾端組織河南起義時,擔負政、學界的聯絡工作。起義當晚柴德貴發動突然襲擊,包圍會場大肆捕人時,沈竹白亦遭逮捕,旋即被釋。有訊息說是由北京某權威人士出面始獲準釋放的。這權威人士究指何人?據史料記載沈竹白之父沈宣昭,清光緒年間曾任項城知縣,與袁世凱有舊交。袁回項城原籍葬其生母劉氏時,沈竹白曾隨父前往弔唁,深得袁的賞識,曾有委沈竹白為督署文案之諾,這次就是通過袁世凱的干預,沈竹白才得以釋放。

主要經歷

1911年12月24日張鍾端等11烈士慘遭殺害,暴屍荒野,無人敢於收殮。“白沙盈赤血、飛雪冪橫屍”,真是慘不忍睹。沈竹白尤感傷痛,他不計個人利害,決心收殮遇難同志的屍體,他一方面與慈善機關疏通關係,利用他們的名義;一方面找到操辦喪事的槓鋪商量,請他們出人收屍。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他帶領槓夫親至刑場尋找烈士遺骨。由於事過數日,又是夜晚,視線不清,屍骨很難辯認,當晚急匆匆把收得的屍骨抬到開封南關官坊義地,在事先早已挖好的墓穴中安葬了下來。

沈竹白的義舉再次震動了清廷,河南當局下令逮捕沈竹白。沈聞訊後星夜出走,繞道天津,逃往上海。在上海沈竹白受到中國同盟會總部的親切接見,對其行為“皆以粵之朱執信收葬黃花崗72烈士目之”。“南朱北沈”之說,證明沈竹白受到了人民的尊敬。

民國成立後,沈竹白返回河南,為就義烈士遺屬的善後及建立紀念碑事宜,他一面上書省議會,一面面見豫督張鎮芳,提出請求,終於獲準給烈屬發放撫恤金。

1914年沈竹白回響孫中山先生髮動的“二次革命”,觸犯了袁世凱的切身利益,被袁世凱的表弟豫督張鎮芳逮捕,於1月28日(農曆正月初三)殺害於開封孝嚴寺寺後。行刑前沈神色自若,曰:“各國革命流血,譬之一盆;中國只有一杯,不亦甚易乎?”乃慷慨就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