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辰州儺”(又稱土家儺),見諸史籍者甚多: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沅陵縣誌》記載:“辰俗巫作神戲,搬演孟姜女故事。以酬金多寡為全部半部之分,全者演至數日,荒誕不經,里中習以為常。”清乾隆十年(1745)的《永順縣誌》也記載有辰州儺戲的影響:“永俗酬神,必延辰郡師巫唱演儺戲。……至晚,演儺戲。敲鑼擊鼓,人各紙面一:有女裝者,曰孟姜女;男扮者,曰范七郎。”
現存於沅陵縣七甲坪鎮的辰州儺的主要傳人僅17人,辰州儺淵於荊楚,輻射於巴蜀吳越秦等地,曾一度影響中原。
儺戲按其內容形式有儺堂正戲、小戲、大本戲之分,正戲是法師請神演變而成,表演劇情簡單,小戲已具小型戲曲特徵,大戲的戲曲化程度較高,主要劇目有:《孟姜女》、《龍王女》、《七仙女》、《鮑三娘》等,儺技為絕技雜技表演,主要有上刀梯、過火槽、踩犁頭等。
辰州儺不僅是戲劇的活化石,更重要的是它涵蓋了政治、歷史、民族、宗教、考古、文學、藝術等方面,是這些方面學術研究難得的研究文本。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沅陵辰州儺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
儺戲
儺戲,中國戲曲劇種,是在民間祭祀儀式基礎上吸取民間歌舞、戲劇而形成的一種戲曲形式。 儺戲起源於商周時期的方相氏驅儺活動,漢代以後,逐漸發展成為具有濃厚娛...
劇種簡史 分布區域 傳統劇目 戲曲音樂 表演藝術 -
辰州儺戲
辰州儺戲是湘西土家族苗族地區流傳最廣的儺戲,三百年前就已經相當盛行。沅陵縣七甲坪鎮歷來儺戲盛行,1998年9月,在沅湘儺戲儺文化研討會期間,來自日本、...
流傳地域 內容形式 現狀 -
新晃侗族儺戲
儺戲,被人們稱為“戲劇藝術之源”“中國戲劇的活化石”,在土家村寨,儺戲隨處可見。土家人崇拜祖先和鬼神,儺文化保存較為完好。儺戲起源於原始宗教中的巫。土家...
簡介 生存環境 表演形式 儺戲的音樂 儺戲面具 -
戲
戲,拼音:xì’hū,部首:戈,部外筆畫:2;總筆畫:6;五筆:CAT漢字之一。戲,xi,從虍從豆從戈。會意。祭祀或進餐時,有人頭戴虎頭面具、持戈舞蹈。...
概述 詳細解釋 常用詞組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
辰河戲
戲曲劇種。主要流行於湖南沅水上、中游(舊屬辰州)一帶,以及與其毗鄰的貴州、四川省部分地區。它的主要聲腔是辰河高腔,兼有低牌子、崑腔和彈腔(即曾多年與辰河...
簡要介紹 歷史發展 演奏形式 表演藝術 劇目 -
沅陵縣
寧郡為沅陵郡,治沅陵,縣屬沅州沅陵郡.隋開皇九年(589年),改置辰州,治沅陵。大業二年(606年),復改辰州為沅陵郡,隸荊州。隋末沅陵郡為梁蕭銑所據。唐武德二年(619年),蕭銑部將董景珍以沅陵郡降唐,改為辰州...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歷史沿革 人口民族 -
辰奚
辰谿縣水利資源豐富。 辰谿縣水利資源豐富。 辰谿縣歷史悠久。
-
新晃縣
、貴州巡撫文契約勘察,從芷江縣劃出六里置晃州直隸廳,屬辰沅道. 民國2年...、王昌齡、王漁華等歷代文人墨客為此留下了許多美麗的詩篇。遠古韻味的稻作文化、儺...人文景觀。 歷史沿革 新晃縣 新晃侗族自治縣,在過去又稱晃縣、晃州...
簡介 地形 水文 氣候 自然資源 -
中華瀕危奇技表演藝術團
水晶球大環絕技王,趙偉辰大師……翼州馴鳥絕技王,蔡敏大師……中原馴鳥絕技...……萬州頂技王,羅祖良大師……功夫跑酷王,張雲鵬大師……中華蛇王,劉飛大師...
基本資料 主要記錄 中華國粹功夫·絕技,名家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