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沅江市圖書館位於湖南省沅江市,早在1923年,由地方人士創辦了洞庭圖書館,1926年縣黨部接管,改名為中山圖書館,由我地下黨縣委書記劉六如兼任館長。1930年改為民眾教育館,藏有《四部叢刊》、《叢書集成》、《萬有文庫》及其他圖書百餘種。
1958年正式建立沅江縣圖書館。“文化大革命”期間,機構撤銷,人員下放,圖書館停辦。 1969年建立毛澤東思想宣傳站,恢復了圖書室。到1978年4月,由縣革委下文,重新恢復沅江縣圖書館,並獨立建制,編制8人,館址在中山路9號,位於沅江市區中心,館舍800平方米,藏書逐年有所增加。1986年沅江縣改市,更名為沅江市圖書館。
1995年6月,原地動工建新館舍,克服了1996年洪災潰垸艱難,於1997年2月竣工,總投資180萬元,其中市財政撥款103萬元,中央和省扶持21萬元,自籌50萬元。建築面積2750平方米,樓高6層,是一座融借閱、書庫、辦公、住宿為一體的綜合大樓。
職員
全館在職職工人數19人,其中大專文化以上15人,中級職稱以上6人。新館開設8個服務視窗,即綜合報刊閱覽室、報紙閱覽室、文學圖書外借室、綜合圖書外借室、過刊閱覽室、參考諮詢室、少兒圖書外借室、少兒報刊閱覽室。另設采編室、學會輔導室、辦公室和多功能活動室。館藏書刊 11.7萬冊,其中古籍線裝書 1.8萬冊,少兒書 2萬冊。近幾年,單列購書款每年 6萬元,其中年購書 3萬多元(3000多冊),訂報刊2萬多元,訂購報紙70多種,雜誌300多種。館內已有錄像設備和電腦打字、複印機等,還在為實現採訪、編目和流通計算機化努力。
工作
業務工作方面,首先從加強基礎業務建設入手,在1997年新館開館以來,分兩期對全部館藏成人和少兒書進行了清點,基本做到“書、卡、賬”三相符;並且健全和完善了全館目錄體系,除完善成人書和少兒各兩套公務目錄和讀者目錄外,還建立了地方資料目錄和古籍線裝書目錄;並對歷年來的過刊重新按“期刊分類法”進行了分編加工。其次,開展多途徑、全方位服務活動。增設流通視窗,提供多渠道借閱便利,保證節假日不閉館和報刊閱覽室。文學外借室全天開放,年接待讀者7萬人次以上。長期以來,還採用預約借書、送書上門、諮詢服務和跟蹤服務等服務形式,為讀者服務。自編科技資料和加工二次文獻,編印《信息參考》、《柑桔栽培技術》、《水稻文摘》、《特種養殖技術索引》等10多種,無償提供給專業戶和科技戶,收到了良好效果,有的自學成才,有的著書立說,有的產生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為吸引讀者了解圖書館和利用圖書館,常年開展有特色、有影響的讀書活動,如重點讀者座談會、徵文比賽、知識搶答、燈謎晚會和連續十六屆少年書畫比賽。圖書館服務宣傳周等大型活動,每年6次以上。與圖書館學會等單位在1998年一1999年連續三屆開展“家庭藏書、讀書、用書”競賽活動,掀起了全民讀書熱潮。為鞏固發展農村和市區基層圖書室,該館與基層室加強了聯繫與輔導,開展了“送書下鄉”、“科技知識巡迴展覽”等活動,組織了專門人員上門培訓輔導,使全市農村初步形成鄉(鎮)、村、戶圖書室網路。圖書館學會每年召開理事會,交流工作經驗與業務論文,編印會刊《沅江書苑》,促進了成員館(室)業務工作的提高。另外,狠抓創收,為業務工作正常運行打下了經濟基礎。近幾年,年創收10萬元左右,其中有門面出租、複印打字、各種培訓班等創收項目,彌補了事業經費的不足。除上所述,圖書館在近十年里,還創造了全省“四個第一”:第一個成立縣級少兒圖書分館;第一個創建圖書戶;第一個創辦少兒讀書夏令營;第一個成立縣市級圖書館學會。
沅江市圖書館的發展和取得的成就,多次得到社會的肯定和上級的表彰。近十年里,曾三次獲省文明圖書館,多次獲地方先進單位和雙文明單位,在1998年全國第二次圖書館評估定級活動中進入二級圖書館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