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構造(第2版)

《汽車構造(第2版)》是2009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關文達、吳明、王羽等。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汽車構造(第2版)汽車構造(第2版)
全書在第1版的基礎上,對現代汽車發動機電控部分(如電控氣門正時、電控汽油噴射、電控柴油噴射、電控點火系)、底盤電控部分(如電控自動變速器、電控制動防抱死和防滑系統、電控懸架高度自動控制系統、電控動力轉向系統)、車身電控部分(如電子儀表、電動座椅、電動後視鏡、電動天窗、電動中央門鎖控制、電子防碰撞系統、倒車防碰撞裝置、巡航控制系統、汽車導航系統和汽車黑匣子)等內容做了較多的充實;另外,增加了發動機渦輪增壓、發動機排放控制、車載網路系統、新能源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氣汽車)和自動化高速公路等新內容。本書編寫內容實用性強、涉及面廣、圖文並茂、深入淺出。

本書為汽車工程類本科教材,也可作為成人教育、高職、高專、職大教材,還可供汽車工業部門和汽車運輸部門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同樣適用於高校相關專業師生擴展知識的需要。

前言

作為工業時代科技的結晶--汽車,已經歷了百餘年的輝煌,目前正面臨一場深刻的變革。在過去的百餘年時間裡,汽車的結構和性能的改進主要依賴機械結構的改進而實現。當前,隨著電子技術、數位技術、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這些技術在汽車上得到套用,藉以使汽車性能得到更大的改進,已經是大勢所趨。

為了滿足廣大讀者急需對汽車上採用的電子技術、數位技術、網路技術的了解。本書在第1版(2004年9月)的基礎上,充實和增加了許多汽車電控技術方面新內容,如發動機電控技術(電控氣門正時、電控汽油噴射、電控柴油噴射、電控點火系)、底盤電控技術(電控自動變速器、電控制動防抱死和防滑系統、電控懸架高度自動控制系統、電控動力轉向系)和車身電控技術(如電子儀表、電動座椅、電動後視鏡、電動天窗、電動中央門鎖控制、電子防碰撞系統、倒車防碰撞裝置、巡航控制系統、汽車導航系統和汽車黑匣子)等。

另外,本書增加了發動機渦輪增壓、發動機排放控制、車載網路系統、新能源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氣汽車)和自動化高速公路等新內容。

本書從內容上建立了以轎車(一汽紅旗、奧迪100、寶來、捷達/高爾夫、奔騰;上海別克、大眾波羅、賽歐;廣州本田雅閣和二汽富康等)為主的結構體系,以適應我國轎車工業的快速發展,滿足讀者對轎車結構的需求,並力爭使教材儘快跟上轎車工業的發展。

在編寫時考慮到成人教育、高職、高專、電視大學相關專業的需要,在內容上深入淺出,便於自學。

本書編寫人員分工:關文達(總論、第25章)、吳明(第1~4章)、張凱良(第13~16章)、王超(第5~8章)、王羽(第24、26章)、初立東(第9、18、21章)、劉兆惠(第10~12章)、王巍(第22、23章)、陳霞(第17、19、20章).

全書由關文達主編並統稿,吳明、張凱良、王超、王巍為副主編,王耀斌擔任主審。此外,李頊、王雨琴、關鴻煒、趙樹森、王雨霞、趙艷萍和趙艷玲參與了全書的資料收集及圖稿的整理工作。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一些相關資料,在此向所有相關資料的作者一併表示感謝。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出現疏漏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目錄

0 總論1

0.1 汽車的分類1

0.2 國產汽車產品型號編制規則3

0.3 車輛識別代號編碼3

0.4 汽車的總體構造8

0.5 汽車行駛的基本原理9

第1章 發動機的工作原理與總體構造11

1.1 概述11

1.2 四行程發動機的工作原理12

1.2.1 發動機常用術語12

1.2.2 發動機的工作原理13

1.3 發動機的總體構造16

1.4 內燃機的名稱及型號編制規則19

第2章 曲柄連桿機構21

2.1 機體組21

2.1.1 汽缸體21

2.1.2 汽缸蓋24

2.1.3 汽缸墊26

2.1.4 油底殼26

2.1.5 發動機的支承28

2.2 活塞連桿組28

2.2.1 活塞28

2.2.2 活塞環32

2.2.3 活塞銷34

2.2.4 連桿35

2.3 曲軸飛輪組37

2.3.1 曲軸37

2.3.2 曲軸扭轉減振器44

2.3.3 飛輪44

第3章 配氣機構46

3.1 充氣效率46

3.2 配氣機構的布置形式46

3.2.1 凸輪軸的布置形式48

3.2.2 凸輪軸的傳動方式51

3.2.3 氣門數目及排列方式52

3.2.4 氣門間隙54

3.3 配氣相位54

3.3.1 進、排氣門的配氣相位54

3.3.2 氣門重疊55

3.4 配氣機構的主要零部件55

3.4.1 氣門組56

3.4.2 氣門傳動組58

3.5 可變進氣系統64

3.5.1 可變氣門正時及升程電子控制系統64

3.5.2 多氣門分段工作進氣系統65

3.5.3 雙進氣管分段工作進氣系統66

3.5.4 進氣管長度及面積可變進氣系統66

第4章 汽油機燃料供給系67

4.1 概述67

4.1.1 任務和分類67

4.1.2 汽油67

4.1.3 可燃混合氣成分的表示方法68

4.1.4 可燃混合氣濃度對發動機性能的影響69

4.1.5 發動機各工況對可燃混合氣濃度的要求70

4.2 化油器式燃料供給系簡介71

4.2.1 組成71

4.2.2 簡單化油器及其工作過程72

4.2.3 簡單化油器特性73

4.2.4 理想化油器特性73

4.2.5 化油器的工作系統74

4.2.6 電子控制化油器78

4.2.7 汽油箱80

4.2.8 汽油濾清器80

4.2.9 汽油泵81

4.3 電控汽油噴射式燃料供給系82

4.3.1 概述82

4.3.2 組成83

4.3.3 主要元件的結構與工作原理85

4.3.4 電控燃油噴射系統典型實例96

4.4 汽油機渦輪增壓98

4.4.1 汽油機渦輪增壓的特點99

4.4.2 汽油機渦輪增壓的布置方案99

第5章 柴油機燃料供給系101

5.1 概述101

5.1.1 柴油機燃料供給系的組成101

5.1.2 柴油102

5.2 可燃混合氣的形成與燃燒室104

5.2.1 可燃混合氣形成的特點與過程104

5.2.2 燃燒室105

5.3 噴油器108

5.3.1 孔式噴油器108

5.3.2 軸針式噴油器109

5.4 噴油泵110

5.4.1 柱塞式噴油泵111

5.4.2 轉子分配式噴油泵118

5.5 調速器126

5.5.1 調速器的功用及分類126

5.5.2 機械離心式調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127

5.5.3 RAD型兩速調速器129

5.5.4 全速調速器132

5.6 柴油機燃料供給系輔助裝置134

5.6.1 輸油泵134

5.6.2 噴油提前調節裝置136

5.7 電控柴油噴射系統138

5.7.1 控制原理與分類139

5.7.2 電控直列泵噴射系統140

5.7.3 電控分配式噴油泵142

5.7.4 電控共軌式柴油噴射系統145

5.8 渦輪增壓器149

5.8.1 增壓的作用和方式149

5.8.2 廢氣渦輪增壓器的工作原理149

5.8.3 廢氣渦輪增壓器的構造150

第6章 發動機排放控制152

6.1 三元催化轉化器152

6.2 廢氣再循環裝置153

6.3 曲軸箱強制通風裝置153

6.4 汽油蒸發控制裝置155

第7章 發動機冷卻系156

7.1 概述156

7.1.1 功用與分類156

7.1.2 冷卻液157

7.2 水冷系157

7.2.1 水冷系的組成及水路157

7.2.2 水冷系的主要部件158

7.3 風冷系164

第8章 發動機潤滑系165

8.1 概述165

8.1.1 功用與潤滑方式165

8.1.2 組成165

8.1.3 潤滑油166

8.1.4 潤滑脂168

8.2 潤滑系油路169

8.3 潤滑系的主要部件171

8.3.1 機油泵171

8.3.2 濾清器173

第9章 汽油發動機點火系176

9.1 概述176

9.2 傳統點火系176

9.2.1 傳統點火系的組成176

9.2.2 傳統點火系的工作原理182

9.3 半導體點火系184

9.3.1 有觸點半導體點火系184

9.3.2 無觸點半導體點火系185

9.4 微機控制點火系189

9.4.1 有分電器的微機控制點火系190

9.4.2 無分電器的微機控制點火系194

9.4.3 直接點火系195

9.5 汽車電源196

9.5.1 蓄電池196

9.5.2 交流發電機196

9.5.3 電壓調節器198

第10章 發動機起動系199

10.1 起動機的組成199

10.1.1 直流電動機199

10.1.2 傳動機構200

10.1.3 控制機構202

10.2 起動機簡介203

10.2.1 減速起動機203

10.2.2 永磁起動機204

第11章 汽車傳動系206

11.1 傳動系的組成和功能206

11.1.1 組成206

11.1.2 功能206

11.2 傳動系的分類及布置形式207

11.2.1 分類207

11.2.2 布置形式209

第12章 離合器211

12.1 離合器的功用211

12.2 摩擦離合器的結構及工作原理211

12.3 摩擦離合器的分類212

12.3.1 膜片彈簧式摩擦離合器 212

12.3.2 周布彈簧式摩擦離合器215

12.3.3 中央彈簧式摩擦離合器216

12.4 離合器扭轉減振器217

12.5 離合器操縱機構217

12.5.1 液壓式操縱機構 218

12.5.2 機械式操縱機構 219

12.5.3 彈簧或氣壓助力式操縱機構219

第13章 普通齒輪變速器222

13.1 概述222

13.2 變速器的傳動機構223

13.2.1 兩軸式變速器223

13.2.2 三軸式變速器228

13.2.3 組合式變速器230

13.3 同步器231

13.3.1 作用231

13.3.2 無同步器時的換擋過程231

13.3.3 鎖環式慣性同步器232

13.3.4 鎖銷式慣性同步器235

13.4 變速器操縱機構236

13.4.1 功用與要求236

13.4.2 結構236

13.4.3 鎖止裝置238

第14章 汽車自動變速器240

14.1 概述240

14.1.1 分類240

14.1.2 組成241

14.2 自動變速器的工作過程247

14.2.1 辛普森式行星齒輪機構247

14.2.2 拉威娜式行星齒輪機構252

14.3 典型結構253

14.3.1 一汽寶來轎車自動變速器253

14.3.2 廣州本田雅閣轎車自動變速器255

第15章 萬向傳動裝置259

15.1 概述259

15.1.1 功用與組成259

15.1.2 在汽車上的套用259

15.2 萬向節260

15.2.1 十字軸式剛性萬向節260

15.2.2 準等速萬向節和等速萬向節262

15.3 傳動軸與中間支承266

第16章 驅動橋267

16.1 概述267

16.1.1 功用267

16.1.2 分類與組成267

16.2 主減速器268

16.2.1 單級主減速器268

16.2.2 雙級主減速器270

16.2.3 貫通式主減速器271

16.2.4 雙速主減速器272

16.2.5 輪邊減速器273

16.3 差速器273

16.3.1 對稱式錐齒輪差速器273

16.3.2 防滑差速器276

16.4 半軸與驅動橋殼279

16.4.1 半軸279

16.4.2 驅動橋殼281

第17章 汽車行駛系283

17.1 功用283

17.2 組成283

17.3 分類283

第18章 車架285

18.1 功用與分類285

18.2 邊梁式車架285

18.3 中梁式車架287

18.4 綜合式車架288

第19章 車橋和車輪289

19.1 車橋289

19.1.1 功用與分類289

19.1.2 轉向橋289

19.1.3 轉向驅動橋294

19.1.4 後輪定位295

19.2 車輪與輪胎296

19.2.1 車輪296

19.2.2 輪胎298

第20章 懸架304

20.1 懸架的組成與分類304

20.1.1 組成304

20.1.2 分類305

20.2 彈性組件305

20.2.1 鋼板彈簧305

20.2.2 螺旋彈簧306

20.2.3 扭桿彈簧306

20.2.4 氣體彈簧307

20.2.5 橡膠彈簧309

20.3 減振器309

20.4 非獨立懸架311

20.4.1 縱置鋼板彈簧式非獨立懸架311

20.4.2 螺旋彈簧式非獨立懸架312

20.4.3 空氣彈簧式非獨立懸架313

20.5 獨立懸架313

20.5.1 橫臂式獨立懸架314

20.5.2 縱臂式獨立懸架316

20.5.3 車輪沿主銷移動的獨立懸架318

20.6 電子控制空氣懸架320

20.6.1 分類321

20.6.2 結構及工作原理321

20.6.3 凌志LS400型轎車電控空氣懸架326

第21章 汽車轉向系328

21.1 概述328

21.1.1 類型及工作原理328

21.1.2 有關概念329

21.2 機械轉向系330

21.2.1 轉向操縱機構330

21.2.2 轉向器331

21.2.3 轉向傳動機構333

21.3 動力轉向系335

21.3.1 組成335

21.3.2 電控動力轉向系336

21.3.3 轎車四輪轉向系337

第22章 汽車制動系341

22.1 概述341

22.1.1 類型341

22.1.2 工作原理341

22.2 車輪制動器342

22.2.1 鼓式制動器343

22.2.2 盤式制動器349

22.3 駐車制動系353

22.4 液壓制動系354

22.4.1 液壓制動系管路354

22.4.2 液壓制動系主要零部件355

22.5 氣壓制動系362

22.5.1 氣壓制動系迴路362

22.5.2 主要零部件363

22.6 輔助制動系368

22.7 防抱死制動系統369

22.7.1 概述369

22.7.2 組成370

22.7.3 工作過程371

22.8 驅動防滑系統373

22.8.1 概述373

22.8.2 組成373

22.8.3 工作過程373

第23章 汽車車身377

23.1 概述377

23.1.1 作用和組成377

23.1.2 車身殼體分類377

23.2 車身殼體與門窗378

23.2.1 轎車車身378

23.2.2 客車車身380

23.2.3 載貨汽車駕駛室和車廂381

23.2.4 車門、車窗及附屬檔案385

23.3 車身內部裝置387

23.3.1 座椅387

23.3.2 電動車窗390

23.3.3 電動天窗391

23.4 乘員保護裝置392

23.4.1 座椅安全帶392

23.4.2 安全氣囊393

23.5 電動後視鏡397

23.6 汽車暖風空調裝置398

23.6.1 通風、採暖裝置398

23.6.2 空調裝置399

23.7 風窗刮水器與風窗洗滌器402

23.7.1 風窗刮水器402

23.7.2 風窗洗滌器404

第24章 汽車車身電子控制裝置406

24.1汽車儀表與顯示裝置406

24.1.1 傳統儀表406

24.1.2 電子儀表407

24.2 照明與信號裝置409

24.2.1 照明裝置409

24.2.2 信號裝置411

24.2.3 常用標識符號413

24.3 中央控制門鎖414

24.3.1 無遙控功能中央控制門鎖414

24.3.2 無線遙控中央門鎖416

24.4 防盜報警裝置419

24.4.1 概述419

24.4.2 組成420

24.4.3 典型防盜報警裝置421

24.5 汽車防碰撞控制裝置421

24.5.1 概述421

24.5.2 超音波倒車防碰撞裝置422

24.5.3 雷達防碰撞裝置423

24.6 汽車音響424

24.6.1 組成424

24.6.2 轎車多媒體簡介425

24.7 巡航控制系統426

24.7.1 組成426

24.7.2 典型結構428

24.8 汽車導航系統429

24.8.1 GPS系統簡介430

24.8.2 汽車GPS系統430

24.8.3 汽車GPS系統功能431

24.9 汽車黑匣子432

24.9.1 功用432

24.9.2 組成 433

24.9.3 典型結構433

24.10 智慧型汽車與自動化高速公路434

24.10.1 智慧型汽車434

24.10.2 自動化高速公路435

第25章 車載網路基礎知識436

25.1 概述436

25.1.1 結構與組成437

25.1.2 常用基本術語438

25.1.3 區域網路439

25.1.4 汽車車載網路協定標準440

25.2 車載網路信息傳輸系統441

25.2.1 多路傳輸系統441

25.2.2 CAN數據傳輸系統 442

25.2.3 汽車MOST技術442

25.2.4 局部連線網路442

25.3 典型車載網路系統443

25.3.1 一汽寶來CAN數據傳輸系統 443

25.3.2 廣州本田雅閣多路傳輸系統445

第26章 新能源汽車448

26.1 純電動汽車448

26.2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449

26.3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450

26.3.1 分類450

26.3.2 組成451

26.3.3 典型結構452

26.4 燃氣汽車453

26.4.1 概述453

26.4.2 結構455

26.4.3 專用裝置459

附錄A 部分國產汽車技術參數及簡明結構插頁

參考文獻46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