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學

決策學

決策學(Science of Decision Making) 以決策為研究對象的綜合性學科。主要研究決策原理、決策程式和決策方法,探索如何作出正確決策的規律。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直接產物,對於實現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決策學是一門研究科學決策的理論、原則、程式和方法的新興綜合性學科,它產生於上世紀50年代的美國,其創始人是美國的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赫爾伯特西蒙。

背景

進入本世紀三、四十年代以後,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社會活動日益複雜、多變,影響面也越來越大,決策科學化的問題逐漸突出起來。隨著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的不斷發展,尤其是50年代以後電子計算機和現代通訊技術的迅速普及,決策科學所需要的知識和手段日趨成熟,以致終於從潛科學群中脫穎而出。最早對決策問題進行開創性研究的是美國學者西蒙和馬奇(J.G.March)。西蒙於1947年發表了《管理的行為---管理組織中決策過程的研究》;1958年他與馬奇合作出版了《組織》一書。1959年和1960年西蒙又出版了《經濟學和行為科學中的決策理論》、《管理決策新科學》兩本專著。這些著作為決策的誕生奠定了理論基礎。

定義

關於決策的定義,不同的學者理解也不盡一致。

西蒙對決策的解釋較為寬泛,他的名言是“管理就是決策”。

當代系統管理學家卡斯物認為,決策就是進行判斷和作出決定,即對兩個以上的方案進行的考慮、權衡與選擇;行為是實現決策目標的過程,人們逼近目標靠的是不斷進行決策和實現它們。

當代另一位美國學者亨利艾伯斯則認為,決策有狹義和廣義兩種理解:從狹義方面說,決策就是在幾種行為方案中作出抉擇;從廣義方面說,決策還包括在作出最後抉擇前後所必須作出的一切活動。現在多數人比較一致的目標,藉助一定的科學手段和方法,從兩個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選擇最優方案並付諸實施的過程。

從本質上講,決策是人們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尋求並實現某種最最佳化預定目標的活動。

對象

決策學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研究現代決策的意義和特點

現代決策所面臨的對象,已不再是單個物體機械的組合,而是極為複雜的系統。越來越多的高功能、大規模、相互交織的新系統,如大經濟、大科學、大文化、大農業、大工程相繼出現。它們不但內部結構日益錯綜複雜,而且彼此之間相互制約、依賴和滲透,某一方面的決策很快會影響到其它諸多方面,甚至會導致“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後果。在這種趨勢下,決策有了一些背後的特點和要求:

①高速化。社會、經濟和科技的迅猛發展和迅速變化對決策提出了高速化的要求,時間的價值在現代決策中表現得極為突出和明顯。

②準確化。現代決策必須做到準確,這主要指決策信息要有質(概念、性質)的準確,和量(範圍、幅度)的準確。

③相關化。現代決策面臨交織多變的事物,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尤其是高層決策更是如此。所以現代決策必須全面考慮各種相關因素。

④網路化。決策系統的結構將一改傳統的直線式和“金字塔型”,而趨向縱橫交叉的短陣網路和立體網路,在橫向聯繫中從多維空間取得信息,從而獲得生命力。

⑤兩極化。現代決策活動趨向於把大量規範性決策向下轉移,由中下層決策者和計算機來完成;高層決策者主要承擔起戰略性的和隨機非程式化決策,將精力轉移到保證和提高決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上來。

研究現代決策的體制

現代決策再也不是家長式決策體制或專家個人決策體制,也是一個由決策集團、智囊機構和計算機系統所構成的全新的科學化決策體制。決策的每一步驟都是由這三者形成的決策系統來完成。

計算機系統可以對大量信息進行存貯、鑑別、對比和分析,可以作準確及時的趨勢分析和有效的定量計算,為及時而準確的決策提供定量根據和基礎。

智慧機構既從計算機系統獲得信息,又將加工後的信息存入機內;既從決策獲得指令,又給決策集團以觀點、途徑與方法;既與決策集團保持著種種聯繫,又相對獨立於決策集團而不受干擾。它以這樣的工作方式保證決策的客觀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決策集團由於智橐機構及計算機系統的輔助,思想得到了最佳化(延伸、擴展、豐富和強化),高質量的決策不斷輸出。決策集團在整個決策活動中始終處於支配地位,是整個決策體制的核心。

研究決策的類型

自從本世紀50年代西蒙研究了決策分類之後,這方面研究進展很快。一般可根據決策的性質、作用及定型程度等作不同的分類:

①按照決策的作用,可分為戰略性決策和戰術性決策。戰略性決策是指與確定組織發展方向和遠景有關的重大問題的決策;戰術性決策是實現戰略性決策的策略性措施手段,它比戰略決策具體,涉及的時期也較短。

②按照決策的定型程度,可分為確定型決策、風險型決策和非確定型決策。確定型決策是指選中的方案在執行後有一個確定結果的決策;風險型決策是指選中的方案在執行後會出現幾種可能的結果,這些結果出現的機率是明確的,但要冒一定風險;非確定型決策是指選中的方案執行後會有多種結果,但這些結果出現的機率是不明確的。

③按照決策的性質,可分為常規型決策和非常規型決策。常規型決策是在管理活動中重複出現的、例行的決策,一般是為當前具體的重複性的問題而採取的決策,用來確定決策方案的資料和背景大部分是已知的。非常規型決策一般具有隨機性特點,我決策的問題無先例可循,也缺乏較可靠的數據和情報,難度較大。這類決策尤其要依靠決策體制,遵循決策的科學程式,充分運用現代化決策手段,才能使決策有可能成功。

④按決策的範圍,可分為國際決策、國家決策、團體決策和個人決策。其中最主要的是國家決策和團體決策,亦即巨觀決策和微觀決策。巨觀決策決定著一個國家的興衰,關係到整個民族的命運與前途;微觀決策一般是企業、事業部門等基層機構的決策,它在決策活動中占很大比重。巨觀決策是微觀決策的指針,微觀決策是巨觀決策的的分解和具體化。

⑤按決策的層次,可分為高層決策、中層決策和基層決策。高層決策是指組織中最高層領導所作的決策,這類決策大多是有關全局性的以及與外界有密切聯繫的重大問題;中層決策是指組織中中層管理人員所作的決策,大多屬於安排一定時期任務,解決工作或生產過程中的問題。決策的分類使領導者的工作理點更為明確,從而提高決策的效率和質量。

研究決策的程式

現代決策的科學化要求決策的程式必須嚴密,一般分為6個階段:

①確定目標。這是決策程式的第一步,也是最重的一個步驟。這裡所說的目標,是指一定環境和條件下,在預測的基礎上,所希望達到的結果。

②蒐集資料。要使決策做到正確有效,占有大量資料和數據是極為重要和不可缺少的條件。資料是否準確、充分和及時,會直接影響到決策的質量。蒐集資料包括“已”和“彼”兩個方面。如進行巨觀經濟決策,需要對國家的自然條件、資源、人口、經濟條件等有確切和詳細的了解,要掌握有關的統計數字和市場動態,掌握國內的生產能力與水平,了解消費變動情況等;同時,還要了解國際行情和市場動態,掌握本國和外國經濟、科技、管理等的現狀、差距與發展趨勢等,只有這樣才能做出科學可靠的巨觀經濟決策。

③擬定可行方案。對較重要的決策一般要求擬定出兩個以上的可行方案供對比選擇,各個方案中要明確列出限制性因素(即對達到目標有妨礙的因素),方案中必須要有準確的定量分析和明確的定性說明,同時命名方案盡力創新。

④選擇最最佳化方案。這是決策程式中的關鍵步驟,就是在對各個可行方案進行評估的基礎上,由決策集團(或決策者)通過總體權衡,對比分析之後作出科學判斷,選擇出最最佳化方案,作出決策。在這一階段,應特別重視有關專家的可行性論證。

⑤貫徹實施。只有通過諸實施,才能最後檢驗決策是否合理與有效,才能發現新的問題作必要的修改。

⑥追蹤檢查。在決策付諸實施之後,要隨時檢查驗證,按照決策的方案一步一步對比分析,對未能達到預定效果的項目要找出原因,並進行控制或修訂。

研究決策的方法

決策方法主要有“硬方法”和“軟方法”兩大類。

硬方法概括地講就是數學化、模型化和計算機化。其核心問題是將管理的各個變數以及變數與目標之間的關係,用數學關係式表達出來,即建立數學模型,然後將各種數據代入模型中去,通過電子計算機的運算,作出各種決策。這類方法有:系統工程、線性規劃、決策樹法、博弈論、最優控制論、投入產出分析、排隊論等。

軟方法是指運用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方面的成就,採取一些有效的組織形式,充分發揮專家內行的集體智慧,使決策更加準確和有效。這類方法有:特爾斐法、列名小組法、頭腦風暴法、方案前提分析法、提喻法等。決策學要深入研究軟、硬兩類方法不同的適用領域,以及如何相互配合達到最佳效果等。

研究決策中的心理學問題

在現代決策活動中,決策人的素養、能力和精神狀態對決策質量影響較大,所以,決策學要研究決策人需要何種素養和知識結構,如何培養決策能力等。現代決策又常常是決策群體做出的,群體內部的結構、各方目標與組織總目標的衝突或協調、群體內的智力、性格等方面的構成等等,都會影響決策的效率和質量。為此,有必要從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去研究群體決策的一系列問題,以提高決策科學化的水平。

意義

決策學是人類、社會、國家、團體、個人不可缺少的時刻都需要的知識和科學。決策學是一門新興的、橫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大學科”。人類每時每刻都在進行不同範圍、不同對象、不同角度、不同性質、不同需要的決策。  “決策”學作為自然科學和管理科學的結合,大到國家、社會、小到個人都離不開決策,迫切需要科學的決策理論和決策方法,為人類社會服務。人類的決策活動儘管有悠久的歷史,決策活動的歷史上儘管出現過不少決策技藝高超的人物,但決策學作為一門學科,還是最近幾十年的事。“工欲之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於決策者來說,面對瞬息萬變的現代環境,為了提高決策系統的生存度,必須做到“知己知彼”。對於企業來說,首要的是市場調查,了解市場變化情況和未來發展的趨勢,才能決策準確無誤。多才的軍事家之所以表現出超群的才能,因為他充分地分析了決策系統各種各樣的運動,變化與發展的可能性,失敗的、不敗的、勝利的……以及各種可能發生的條件,從中進行選擇,使戰爭取得勝利,從而表現出非凡的指揮才能。

決策學是研究,探索和尋求作出正確決策的規律的科學。是天意與人意的完美結合。它著重研究在主觀與客觀這個矛盾對立統一體中,人的主觀能力如何正確地認識、駕駛和控制客觀世界的運動,變化與發展、並使其為人類帶來巨大利益,同時又能防止近期和遠期未來的不利後果的理論和方法。決策是一種意志的表現。人失去了目的與意志,就會失去理智而走入獸的本能。過去的都成了歷史,沒到來的都是未來,現在只不過是歷史和未來的中介,矛盾鬥爭的交點。如果不解決“先知先覺”就沒有科學的決策行為。決策學是最硬的科學,對於國家來說,在錯誤的理念指導下,產生的錯誤決策就有亡國之險。

決策學自身就構成了精神現象學與行為現象學的統一。決策學為人們提供了認識論的一種現代科學技術手法與手段。決策學,探索人類社會如何奔向未來,如何使歷史的發展順利地向未來科學地延伸。

決策,它支配著人生方方面面成功的因素和力量。古往今來,幾乎所有的功成名就者皆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履行這一法則。決策學,是人生經驗的濃縮,是人類智慧的閃光,它沒有國籍、種族或性別之分。尊重和遵守這一法則,你將會出人頭地,鑄就輝煌,令你在生活中大受歡迎,贏得喝彩,成功者的人生從理解決策起步,從履行決策飛越。

決策學是從哲學、方法學、謀略學及當代智囊演變而來。決策,作為人類智慧的結晶和思維活動,是多層次,多性質,多樣式的。是“即治國、立身、團體發展的根本大計”。“審時、料敵、造勢、用謀之根本,始計之大法”。決策學首先是要帶有指導性、原則性、方向性、所以它能幫助人提高思想理論水平,在考慮和處理問題時不犯大錯誤。其次,在決策指導下,制定出一系列具體的方法、措施、更好地解決問題。審時,做為一個合格的決策家必須首先懂得時勢和大局才不犯方向性、時代性錯誤。料敵,決策家“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了解對手的情況就不能也無從決策。造勢,即創造一種不利對手而利於自己的態勢、環境。慮謀,具備了上述前提條件,周到地思考決策戰勝對手的具體的謀略方法措施,所以,人們必須掌握決策的方法,即決策科學才會成為優秀的決策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