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村

汶上村

該行政村隸屬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瓦馬鄉,地處瓦馬鄉南邊,截止2007年底,該村距瓦馬鄉政府所在地20公里,到鄉鎮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隆陽市區100公里。東鄰秧草,南鄰油房,西鄰岩腳,北鄰上拉堡。轄馬六塘、新坪、橋頭等11個村民小組。海拔1860 米,年平均氣溫18℃,年降水量1100 毫米,適合種植包穀等農作物。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本信息

自然資源

汶上村生態林 汶上村生態林

截止2007年底,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111 畝(其中:田144 畝,地1967 畝),人均耕地1.02畝,主要種植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8018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049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1.99畝,主要種植泡核桃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6897.5畝,其他面積597畝。

基礎設施

汶上村 汶上村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 、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475戶通自來水,有

汶上村通村公路 汶上村通村公路

15戶飲用井水,有15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3.06%)。有490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7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和96.3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9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15戶(分別占總數的80.41%和64.29%)。

汶上村 汶上村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截止2007年底, 該村建有集貿市場1個。全村共擁有汽車11輛,拖拉機8輛,機車12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44 畝,有效灌溉率為6.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44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7畝。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7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9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76戶。全村有3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個自然村已通路;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6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汶上村水果種植業 汶上村水果種植業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59.7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50.95萬元,占總收入的36.07%;畜牧業收入197.45 萬元,占總收入的28.3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042頭,肉牛35頭);林業收入52.87

汶上村 汶上村

萬元,占總收入的7.6%;第二、三產業收入146.3萬元,占總收入的21.03%;工資性收入48.22萬元,占總收入的6.93%。農民人均純收入1673.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6.1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91人(占勞動力的8.08%),在雲南省內務工55人,到雲南省外務工36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往隆陽區內。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8.13萬元。該村計畫大力發展泡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截止2007年底, 該村有農戶490戶,共有鄉村人口2052人,其中男性1021人,女性1031人。其中農業人口2036人,勞動力1126 人。該村以漢族、彝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51人,漢族1918人,其他民族69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911人,參合率93.86%;享受低保13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42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未建有公廁和垃圾集中堆放場,未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410戶,占農戶總數的83.67%。

文化教育

汶上村汶上中學一角 汶上村汶上中學一角

截止2007年底,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471平方米,擁有教師18人,在校學生258人。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71人,其中小學生258 人,中學生113人。

基層組織

截止2007年底,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3個黨小組,共有黨員62人,少數民族黨員3人,其中男黨員55人、女黨員7人。該村黨支部2005年被評為村級先進基層黨組織;2006年被評為村級先進集體等等。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30人。

村務公開

到2007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9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677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34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255個(勞均0.22個)。年末有固定資產2.5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政務。

新農村建設

2007年後,按照雲南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一、基礎設施薄弱;二、汶上中心國小的學生住房幾乎都是危房,需要投資修建;三、汶上街道的治理和建設亟待解決;四、人畜飲水困難。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一、以隆陽區委“3+2”發展戰略為契機,鞏固和加強三大產業的投入,發展勞務經濟;二、牢抓冬季經濟作物紅花的種植、採集、出售等工作。

福建省長樂市潭頭鎮轄村

基本概況

汶上村位於長樂市東北端,閩江口南岸,是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市潭頭鎮下轄的一個村莊。村域規劃面積約1.29平方公里。村主要居民點規劃面積約17.39公頃。2015年人口規模為2636人,2030年人口規模為3047人。2030年村主要居民點用地規模為24.97公頃。以居住和服務等綜合功能為主,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中心村。

建築古蹟

追溯歷史,澤里村原有一座宗祠,1961年,旅居海外部分鄉親捐款,把宗祠擴建為禮堂,面積僅有450平方米,雖然建造簡單,但在當時的鄰村中尚屬少有。隨著祖國的改革開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鄉親對精神文明的需求也日益提高。2004年春,美國澤里華僑聯誼會召開會議決定興建村文化中心,時任會長的陳本通先生率先捐款26萬元人民幣,在場的骨幹13人認捐了128萬元,然後他們又分頭奔跑通知僑胞,又認捐了260萬元,為興建文化中心奠定基礎。與此同時,留守在家的鄉親,也紛紛慷慨解囊。值得一提的是,從小離開澤里到香港創業的陳文娜女士,率先捐資33萬元,帶動了澤里姑姐妹捐資熱潮。計畫建設文化中心  資金有了著落之後,籌建小組又在討論文化中心的造型設計問題。澤里部分鄉親利用旅歐假期,拍攝歐洲傳統特色的優美建築物照片,提供設計院參考,終於定了“莊嚴大方,面面生輝”的設計方案。在建築過程中,為了把好基礎關,地質工程師陳天豪先生親臨現場指導。海外僑胞有的放下手上的業務,多次回國和鄉親共商大計;參加工程建設的鄉親,不辭辛苦,50多人輪流值班,三年如一日努力工作,為建設文化中心做出突出貢獻。

規劃概述

一、規劃範圍。村域規劃面積約1.29平方公里。村主要居民點規劃面積約17.39公頃。

二、規劃期限。本規劃期限為2011年-2030年,其中近期2011年-2015年,遠期2016年-2030年。

三、發展規模。2015年人口規模為2636人,2030年人口規模為3047人。2030年村主要居民點用地規模為24.97公頃。

四、村莊性質。以居住和服務等綜合功能為主,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中心村。

五、用地布局。規劃形成“一線、三區”的村域空間結構。“一線”為濱江濱海大道的景觀軸線。“三區”為國家濕地保護區、農業種植區和村莊建設區。

六、道路規劃。村域交通體系規劃有濱江濱海大道和201省道兩條縱向對外交通穿越村莊。

七、主要居民點規劃。住宅用地主要依託現有居住建設用地整治以滿足住宅建設的增長需求。公共設施主要集中在村莊中部的文化活動中心和村委會周邊。以國家閩江口濕地保護區為大背景,以濕地公園為綠化長廊,與村莊內部的街頭綠地相組合,形成綠地系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