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肇龍

汪肇龍(1721——1780),字松麓,一字稚川,原名肇漋。安徽歙縣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中副榜。乾隆二十五年(1760)補學官弟子。乾隆三十年(1765),舉進士不第,於是絕意科舉仕途,手不釋卷,一心以所學資考據,成為徽派樸學陣營的重要學者。

汪肇龍(1721——1780),字松麓,一字稚川,原名肇。安徽歙縣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中副榜。乾隆二十五年(1760)補學官弟子。乾隆三十年(1765),舉進士不第,於是絕意科舉仕途,手不釋卷,一心以所學資考據,成為徽派樸學陣營的重要學者。
汪肇龍年少孤苦,家貧力食以維生計,十三歲方進學。初習篆刻,很長時間賴以為生,稍通六書。乾隆十七年(1752)從學江永於歙縣西溪汪氏不疏園,與金榜、程瑤田、汪梧鳳、鄭牧、方矩、洪榜並稱“江門七子”。其同學諸如金榜、戴震、程瑤田先後皆振起而有稱譽,汪氏久雖落落無所遇,然而始終“處困而亨、簞瓢陋巷,晏如也”。
汪肇龍專力治經,宗主鄭玄,於《爾雅》、《論說》諸國小書及水經、地誌、步算、音韻、名物、器數之學,無不博覽涉獵,皆作較為深入的研究,於“三禮”方面用功尤其深湛,師友間都嘆服其精。“嘗游京師,觀太學石鼓文,曰:‘是可注而讀也。'退則摹其文而注釋之,著《石鼓文考》,定為周宣王時史籀所篆,非後世物。”(據鄭虎文《汪明經肇龍家傳》)“至於尊彝、鐘鼎諸古篆,雲鳥、蝌蚪之文,寓目能辨,且暗中能手捫而識之,見者譽為古今絕學。”(據洪湛侯《徽派樸學》)汪肇龍作為考據學家,由於精通經史,對於古文字觸類旁通,因此對字學研究精深,往往時有新發,非尋常篆刻印家可比,時與程邃、巴慰祖、胡唐齊名,並稱“歙縣四大篆刻名家”,成為清代乾嘉年間徽州印壇上的中堅。曾為汪啟淑刻印多方,收入《飛鴻堂印譜》,其中的印作朱文多以小璽及釧鼎款識入印,秀雅多趣;白文取法秦、漢,蒼茫渾厚,印風凝重。
汪肇龍友鄭虎文為曾作傳記,稱其性格嚴謹,“顰笑不苟”、“長身玉立,鬚眉若神,見者知為有道之士”。其著述有《石鼓文考》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