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傳(插圖本)

汪精衛傳(插圖本)

版次: 印次: 包裝:

圖書簡介

作者: 聞少華 著
出 版 社:
  • 出版時間: 2007-1-1
  • 字數:
  • 版次: 1
  • 頁數: 259
  • 印刷時間:
  • 開本:
  • 印次:
  • 紙張:
  • I S B N : 9787802142527
  • 包裝: 平裝
定 價:¥29.80

內容簡介

汪精衛,名兆銘,名季新,號精衛(1883年-1944年11月10日),祖籍浙江山陰(今紹興),出生於廣東三水,早年參加中國同盟會,1910年3月謀刺攝政王載洋,事泄被捕,獄中賦詩“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一時為人傳誦。武昌起義後獲釋。曾任《民報》主編。1924年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並任宣傳部部長。1925的7月廣東國民政府成立,被選為國民政府常務委員會主席和軍事委員會主席,1927年在武漢發動七一五事變,寧滬漢三方合流後、任南京國民政府委員。1931年5月,聯合反蔣各派在廣州另組國民政府,與南京國民政府對峙。九一八事變後,蔣、汪合組政府,汪精衛出任行政院長。抗戰爆發後任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國民黨副總裁,地位僅次於蔣介石。1938年12月29日,發“艷電”,電文稱:日本“對於中國無領土之要求”、“尊重中國之主權”,能使中國“完成其獨立”,以“互相善鄰友好、共同防共和經濟合作”三原則,“與日本政府交換誠意,以期恢復和平”。這樣做“不但北方各省可以保全,即抗戰以來淪陷各地亦可收復,而主權及行政之獨立完整,亦得以保持”,公開為日本侵略者辯護,投降日本,1940年3月10日在南京組建偽“國民政府”,汪任“行政院長”兼“國府主席”、“中央政治委員會最高國防會議主席”。1944年11月10日,汪病死於日本名古屋。

作者簡介:

聞少華,湖北浠水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特約研究員,長期從事民國史研究工作。
專著有《汪精衛傳》、《周佛海評傳》、《陳公博傳》、《汪偽政權史話》等,此外還在報刊上發表有關文章二十餘篇。

目錄

第一章 清寒的青少年時代
 一 清貧身世
 二 從秀才到留學生
第二章 辛亥革命時期的風雲人物
 一 《民報》的重要撰稿人
 二 出色的演說家
 三 與陳壁君的結合
 四 謀刺攝政王載灃
 五 “國事共濟會”與南北和議
 六 二次革命中的汪精衛
第三章 政治上的小休時期
 一 沉醉於異國風情
 二 孫中山的少數信徒
第四章 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的汪精衛
 一 國共第一次合作
 二 孫中山遺囑的起草人
第五章 大革命時期軟弱的左派
 一 中山艦事件
 二 軟弱的左派
 三 汪、陳聯合宣布
 四 武漢政府時期的表現
第六章 七一五分共的元兇
 一 四一二政變
 二 七一五分共
第七章 特別委員會的面面觀
 一 反共的頑固派
 二 特別委員會的產生
 三 特別委員會的餘波
第八章 改組派的精神領袖
 一 護黨救國軍的成立
 二 中原大戰
 三 “擴大會議”的召開
 四 改組派的精神領袖
第九章 “非常會議”時期汪,蔣的勾結
 一 胡漢民在湯山作階下囚
 二 反蔣浪潮中的汪精衛
 三 “非常會議”成立
 四 汪、蔣勾結
第十章 汪蔣合作時期對日推行的妥協路線
 一 汪精衛的“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方針
 二 汪精衛與淞滬停戰協定、塘沽停戰協定
 三 在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上被刺
 四 西安事變
第十一章 抗日戰爭初期的兩面人
 一 叫嚷繼續“根絕赤禍”
 二 低調俱樂部
 三 焦土政策的背後
第十二章 叛國投敵的醞釀
 一 日本的侵華政策
 二 董道寧、高宗武秘密赴日
 三 重光堂秘的
第十三章 叛國投敵的民族罪人 
 一 伺機逃出重慶
 二 《艷電》的出籠
 三 河內刺汪
 四 投入敵人的懷抱
第十四章 汪偽國民黨“六大”的召開
 一 赴日談判
 二 與王克敏、梁鴻志的會談
 三 76號特工總部的建立
 四 汪偽國民黨“六大”的召開
第十五章 汪偽國民政府的成立
第十六章 汪精衛及其偽政權的倒進逆施
第十七章 漢奸末日與汪精衛的死
附錄 汪精衛年表
後記
作者附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