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玢玲

汪玢玲

汪玢玲 (1924-) 女,滿族,東北師大中文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民俗學家、民間文藝學家。筆名冰凌。遼寧北鎮人。

基本信息

簡介

汪玢玲 汪玢玲

汪玢玲 (1924-) 女,滿族,東北師大中文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民俗學家、民間文藝學家。筆名冰凌。遼寧北鎮人。1946年畢業乾東北大學中文系。1953年從師著名民俗學家鍾敬文先生,1955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民間文學研究生班,此後專攻民間文學和民俗學。現任東北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吉林省民俗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民俗學會理事。兼任中央電大民間文學教授,東亞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學術著作

專著

汪玢玲 汪玢玲

《蒲松齡與民間文學》(上海文藝出版社,獲吉林省長白山文藝獎)《民間文學概論》(合著,中央電大出版社,獲北方十五省民間文學評審會一等獎)

《汪玢玲民俗文化論集》(吉林人民出版社)

《中國虎文化研究》(東北師大出版社)

《中國婚姻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鬼狐風情:“聊齋志異”與民俗文化》(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俚韻驚塵:〈三言〉與民俗文化》(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中國虎文化》(中華書局)等。

編著

《中國民俗文化大觀》

汪玢玲 汪玢玲

《中國古文獻大辭典·文學卷》《中國民俗大典·吉林卷》

《吉林省志·民俗卷》

《長春市志·民俗方言志》

論文

《試論長白山區人參的傳說》

《中國虎文化探源》

《薩滿教的本質及其學術價值》

評價

汪玢鈴著作書影 汪玢鈴著作書影

汪玢玲教授是我國民間文學界前輩,自1953年師從我國著名民間文學研究家鍾敬文教授,就一下子扎進民間文學的廣闊天地,她象一頭墾荒的牛,在民間文學的土地上樂此不疲的辛勤地耕耘著,半個多世紀 里,發表論文百餘篇,出版專著十餘部,成果豐厚。汪老對民間文學的教學和研究過程中不盲從,善於思考,勇於開拓,勤於實踐,敢為人先,在中國民間文學研究領域有著獨到建樹。

重視古典文學與民間文化的關係

她從典型作家著手,進行理論研究,撰有《民間文學與作家文學的關係》、《蒲松齡與民間文學》等著作,考證出蒲松齡《聊齋志異》來自民間故事多至160餘篇,近期出版的《鬼狐風情》,深入地對鬼文化和狐文化進行研究。在地區文化上最早參加田野作業,多次到長白山踏查,對東北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的民俗研究,對狩獵文化中虎、鹿的研究,對原始文化薩滿教都有比較深入的探究。在大量的研究中,縱深明徹地說明了民間文學是作家文學的乳娘。

善於綜合運用知識

她將考古學、歷史學、人類學、民俗學、文藝學、民族學、生物學等多種研究方法,立體地、綜合性地研究了虎文化,出版了《中國虎文化研究》一書,填補了虎文化研究的空白,被認為是“虎文化學”的開創性著作。

堅持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方法

在《中國婚姻史》著作中,以摩爾根、馬克思、恩格斯關於氏族、家庭、婚姻形態等理論為依據,分析了中國從原始社會到現代各個歷史時期婚姻形態的發展、變革、尋找其經濟制度,文化政治因素,總結了幾千年中國歷代婚姻演變的規律,揭露宗法制度釀成封建婚姻,是製造男尊女卑思想的總根源。敏銳地提出:只有堅定地、不停頓地肅清源於封建宗法制、傳統觀念影響下的重男輕女、男尊女卑思想,才能真正取得現實社會中的男女地位的平等。這部歷史性專著里破天荒地寫進了歷史上各民族婚俗,從女性立場瀝血書寫的婦女生活史,視角新穎獨特,被專家學者譽為“近百年來研究中國婚姻史最出色的著作”。她在深入研究中提出:中國較早就有“情人節”。在每年的“七月七”牛郎與織女相會的日子就體現出“情人節”的思想。

勇於開拓,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

全國解放初期的一段時間內,民俗學被貶為“資產階級偽科學”,成為學術研究的禁地。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汪玢玲第一個打破禁區,寫了《民俗運動的性質和它的歷史作用》一文紀念五四運動(發表在《民間文學》1979年5月號)。正確評價了五四運動時期的民俗學活動是新文化運動的一部分,應正確的對待歷史,予以繼承。為民俗學復興和20世紀80年代新發生的文化尋根熱浪的興起,發揮了打開堅冰、鳴鑼開道的先鋒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