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世龍[董事長]

汪世龍、安徽省懷寧縣人。1984年畢業於吉林農業大學特產系經濟動物專業。

基本信息

簡介

工作期間,由於眼睛過度疲勞,誘發眼病,經多方醫治無效導致雙目失明。

榮譽

汪世龍先後被授予“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星火計畫帶頭人”、“安徽省首屆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全國殘疾人扶貧先進個人”等多種榮譽。

安慶市政府還將他的事跡編成黃梅戲,先後在省內上演近百場,安徽省又將他的事跡拍成電影《山鄉情悠悠》,該影片曾獲得華表獎。

自強不息

後天失明梅開二度

1962年,汪世龍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海口鎮中原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84年,他從吉林農業大學特產系經濟動物專業畢業後,被分配到重慶市計畫生育研究所工作。1987年,他被借調到重慶市科學技術管理委員會,參與籌建中藥技術聯合開發公司,參加計算機漢字編碼天府碼的課題研究。天府碼課題研究鑑定會前夕,汪世龍連續72小時工作,趕出了數萬字的鑑定材料。幾日後,紅腫的雙眼受到風沙的刺激,他用手蒙上雙眼,哪知鬆手後,眼前一片黑暗……

1990年9月,最後一次手術失敗,他的眼睛復明無望。為了不拖累妻子,他主動提出分手,妻子流著淚離開了他。妻子離開他後,有一個姑娘悄悄愛上了他,她就是萬利雲。這位來自四川奉節的女孩,高考落榜後隻身來到重慶,兩年後,她考入重慶電視大學財會系,一邊打工一邊讀書。

此時,24歲的她正在重慶市計畫生育研究所收發室當臨時工,了解到汪世龍的經歷後,她被這位年僅30歲的動物實驗室主任的勤奮頑強精神深深地打動了。只要汪世龍一有來信,她就念給他聽,彼此的心也越來越近。一天,萬利雲終於羞澀而勇敢地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我要做你的眼睛。”1994年元旦,萬利雲不顧家人反對與汪世龍結婚了。萬利雲畢業後,被安排在所里的財務科工作。

回鄉創業草棚為家

汪世龍經常說:“我要堅強地活著,我要做一個有用的人!”儘管科研所領導給予他百般照顧,他和妻子萬利雲仍毅然決定,放棄安逸的生活,回到安徽農村發展,他們要向生活挑戰。

汪世龍家有10口人,擠在4間舊平房裡,生活十分拮据。經過多方求助,汪世龍租了一畝地,他們在地里搭起一個棚子當家。吃水很困難,妻子每天要去1里地外的地方挑。雖然有一個黑白小電視和一台電風扇,可是沒有電,用不上,每天只好聽收音機。他們訂了許多報刊,藉此了解外界,學習科技。夏天的窩棚里悶熱、蚊蟲多,汪世龍還經常摸到蛇。下雨天,兩口子忙著用臉盆向外舀水……他們搭了兩分地的塑膠薄膜棚,在溫室里進行食用菌試驗、育苗、種菜。

在朋友和原單位的幫助下,夫妻倆用借來的5000元錢搭蓋了3間泥瓦房,開始蔬菜、食用菌、水果等較農業科技試驗。他們培植的菌種都長出了白色的菌絲。成功後,汪世龍進行第二步試驗,利用稻草捆,在室外大面積種植平菇。汪世龍口授技術,萬利雲一邊記錄、查資料,一邊具體操作。夫妻倆披星戴月,頂風冒雨,勤奮苦幹,終獲豐收,創造了每畝收入1萬元的紀錄。喜訊很快傳遍四方,引來一批又一批鄉親參觀、取經。

汪世龍說:“任何企業的成功都離不開社會的關愛,一個成功的企業就要儘可能回饋社會。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願意用我的能力幫助那些需要在創業中得到幫助的人。”1998年,在省市縣各級黨政部門及殘聯組織的支持和幫助下,汪世龍又創建了一個占地20畝的高新農業科技示範園,採用了國內較先進的大棚材料、微噴微滴灌系統,建成了1300多平方米的科研、培訓、辦公綜合樓,並添置了必要的科研生產、音像教學設備。2006年,汪世龍設計安裝成功集環保、節約、實用於一體的現代化種豬棚,接納100多頭種豬“入住”,當起了豬倌。他整理了7萬字的實用技術培訓教材,為全國各地培訓4000餘人,並對特困戶和殘疾人及部分下崗職工實行免費培訓。許多人因此走上致富之路。

另闢蹊徑發明龍碼

1998年,汪世龍了解到目前計算機漢字輸入存在許多問題,決心從事漢字編碼的研究。他蒐集了十幾種漢字編碼,對每種編碼從其技術上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2001年,在研究過程中,他曾因過度勞累、焦慮引起胃出血,兩次住進醫院。最終,汪世龍成功地設計了一種記憶量小,拆字元合國家標準,重碼極少,適合盲打,並且鍵盤鍵位手指使用頻率與英文鍵盤相似的一種快速漢字輸入技術。該項發明已申請了國家專利,並報安徽省科技廳作為火炬計畫立項,通過國家級成果鑑定。

熱心公益服務同胞

汪世龍沒有滿足,他還在公益之路上大步前進。身為安徽省盲人協會主席,汪世龍熱心殘疾人事業,積極參加殘聯各種活動,組織盲人朋友開展豐富多彩的國際盲人節活動,幫扶殘疾同胞。2010年12月8日,他親赴“與堅強同行”關愛殘疾人義助行動捐款現場,捐款500元。

十幾年來,社會方方面面給予了汪世龍極大的關注,同時也給予他很多的榮譽。汪世龍先後被授予“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星火計畫帶頭人”、“安徽省首屆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全國殘疾人扶貧先進個人”、“全國自強模範”等多種榮譽。安慶市政府還將他的事跡編成黃梅戲,先後在省內上演近百場,安徽省又將他的事跡拍成電影《山鄉情悠悠》,該影片曾獲得華表獎。汪世龍的事跡經過廣泛宣傳,使很多人受到鼓舞和激勵,也使更多殘疾人樹立了堅強的人生信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