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抗戰勝利後,隨著工商業發展和人口增加,私立中學不斷開辦和發展。1946年以後,私立蓬江初級中學、私立緬香初級中學相繼開辦。1951年,江門從新會縣劃出置省轄市,市人民政府接管合併蓬江中學和緬香中學兩所私立學校,組建成江門市第一中學,定址於紫茶路黃家祠,首設高中部。(原新會縣立第二中學改稱江門市第二中學)1953年,江門二中被取消建置,人員併入江門一中。江門一中遷往螃蟹山原二中校址,後擴建至狗山,即蓬萊山。(1956年,江門二中復設,人員從江門一中分出,校址設在蛇山。)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江門一中新校址於2005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總投資1.6億多元,計畫學生人數4500人,教職工330人,是一所全日制、全寄宿的學校,占地面積350畝,建築面積近10萬平方米,新學年開學後,該校在校生達人3600,辦學規模比原校擴大了1倍。
新校區將採用全封閉式管理,學校專門成立宿舍管理委員會,實行崗位責任制,每棟宿舍設2名宿管員,男、女生樓各設兩名保全,設2名組長協調、監督、檢查,確保嚴格按照《學生宿舍管理條例》管理宿舍;熟悉掌握學生居住分布情況,做好學生在宿舍內的日常生活指導、服務、教育、管理工作,尊重、關心、愛護學生。此外,醫生、水電維修工、保全、值班人員、司機、校外公安力量等都24小時待命。新校區的食堂總面積達7000多平方米。以安全性、規範性、專業化、標準化為原則,食堂硬體嚴格按照江門市衛監所設計要求建造,並按照江門市A類集體食堂標準進行管理。食堂的所有設施、設備完全按衛監所的要求去設計、採購。運動場面積占整個校園的三分之一,包括19個籃球場,10多個排球場,2個足球場,一個游泳池以及羽毛球、網球場等。3000多平方米的體育館,所有體育設施按示範性學校的標準去設計,給3000多個學生提供更為寬廣的活動空間。
交流合作
學校與美國加州河濱市John W.North High School 簽定了友好交往意向書,加強了學校教育的國際交流。學校還發揮重點中學的輻射作用,成功地協助了江門市景賢學校、廣東福泉中英文學校和中港中英文學校在教育教學上的管理和發展。
辦學成果
高考成果
近十多年來高中升學率都在 98% 左右,上重點線比率均在 50% 以上。連續出了四名全省高考“狀元”, 10 多人次獲得省高考單科狀元,先後有 40 多人考入清華、北大。
競賽成果
學科競賽成績卓著:陳涵同學榮獲 1992 年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金牌第一名;從 1996 年開始,黃舟、史虹、張俏薇和馬俏等多位同學在國際英語能力測試中獲中國賽區特等獎。2010年,麥德平同學在參加印尼亞太天文競賽獲銅獎。
校園文化
校訓
“明志崇德,礪教篤學”
作為江門一中的新校訓,以“發展教育”理念為基礎,分別從立世樹人與教學相長兩個層面展現了學校全體師生的精神風貌,既體現了21世紀教育的時代特色,又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和民族特色。
“明志崇德”向全體師生提出了立世樹人的新要求。
“明志”語出諸葛亮的《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崇德”是華夏曆代承傳的民族精神。《易經》曰:“地勢坤,君子厚德以載物”,意謂: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礪教篤學”體現21世紀“兩代人共同成長”的教育新理念。
“礪教”是一個教學互動的過程。常言道“能者為師”,師生關係在新世紀的定位必須體現“民主、平等、和諧、合作”的理念;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教師更應以十年磨一劍的韌勁和與時俱進的精神立足於一方教壇,成為學生持續發展、終生學習的導師。 “篤學”是一個切實專心、孜孜以求,從而達到學問的博大精深、融會貫通的動態學習過程,它引導一中人關注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健身”,師生攜手共創一個學習化的新型校園。
為師者,志、德越高越能給學子寬廣的天地,一任他們磨礪高飛的羽翼; 為學子,志、德越高越能在未來的世界,一展他們駕風御雨的才能 教者,用自己的學識發掘發揮學生的潛能; 學者,用自己的聰慧發展創造世界的奇蹟。
校歌

《鑄造明天燦爛輝煌》
(江門一中校歌歌詞)朱宴飛 討論稿
五邑含笑、 江海遙望,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八方學子、 匯集於斯, 英才輩出、 社稷棟樑。
明志崇德、 勵教篤學, 獻身教育 、桃李芬芳。
揚我一中、 學風精良, 樹我一中、 校風高尚。
愛我一中、 春華秋實, 思我一中、 山高水長。
啊……、 江門一中, 五邑僑鄉、 聯手共創。
啊……、 江門一中, 鑄造明天 、燦爛輝煌。

知名校友
姓名 | 履歷 | 備註 |
楊錕 | 珠海市政協原副主席、原江門一中教師 | |
李介民 | 江門市政協原副主席 | |
梁漢超 | 大亞灣核電站原黨委書記、 | 核能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
胡昌碩 | 香港今畫會主席 | 畫家 |
曾倫贊博士 | 全球研究所所長 | 美國加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
學校領導
江門市第一中學
華明海 校長 2008.9~
唐健榮 副校長
林榮輝 黨委書記、校長 2006.2~2008.8
蔡達輝 副校長 1999.9~
梁瑞洪 副校長 2002.8~
袁柳生 副校長 2002.8~
任忠紅 副書記、紀委書記 2003.8~2014
吳軍 黨委書記、校長黨委 1996.7~2006.1
丁繼開 校長 1983.12~1999.1
周恩泉 副校長 1994.12~2000.1
譚一毅 黨總支書記、副校長 1991.4~1996.7
楊希聖黨總支書記、校長 1979.1~1983.10
曾傳鎏 黨總支副書記、副校長 1979.8~1987.3
餘子焯 副校長 1983.12~1996.9
張文茂 黨總支副書記、副校長 1986.6~1993.7
伍克榮 黨總支書記、副校長 1975.5~1978.8
馮榮兆 黨總支書記、校長 1978.8~1983.12
藍田 書記 1978.8~1979.1
溫植 革委會主任、書記 1973.9~1974.3
林立芳 革委副主任、副書記 1975.6~1983.12
趙瑞英 黨支部副書記、革委副主任 1976.8~1983.12
伍克榮 革委副主任 1975.5~1978.8
馮榮兆 革委主任、革委副主任 1972.7~1974.3
張敬婷 革委副主任 1973.1~1975.3
劉毅 革委副主任 1972.12~1977.6
楊希聖 革委主任、書記 1953.2~1968.8
梁偉 黨支部書記、副校長 1955.3~1961.8
黃枝 副書記、書記 1961.6~文化革命
馮麗婷 革委副主任 1968.9~1970.3
凌文清 革委副主任 1969.9~1973.1
張秀娟 革委副主任兼副書記 1970.12~1973.1
溫良 代校長 1958.4~1959.2
楊希聖 校長兼書記 1953.2~1968.8
沙洪江 副校長 1953.2~1956.2
緬香中學和蓬江中學 兩校合併後為江門一中
楊希聖 校長 1951.7~1953.2
王植生 副校長 1951.2~1951.7
易鑄 校長 1951.2~1951.7
緬 香 莫景耀 代校長 1950.2~1951.2
黃龍章 校長 1947.7~1950.2
蓬 江 張新安 校長 1950.2~1951.2
梁松展 校長 1946.9~1950.2
新會縣立第二中學 解放初期改名江門二中
王植生 校長 1951.7~1953.2
何坤巽 校長 1950.4~1951.7
林洛 代校長 1950.2~1950.4
新會縣立第二中學
溫兆基 校長 1949.7~1950.2
鍾宇宋 校長 1947.7~1949.7
張超良 校長 1946.2~1947.7
莫超雄 校長 1945.7~1946.2
司徒棠 校長 1944.2~1945.7
黃龍章 校長 1943.2~1944.2
凌國美 校長 1941.7~1943.2
趙鼎勛 校長 1940.2~1941.7
陳崇興 校長 1940.2~1944.2
吳伯端 校長 1936.7~1940.2
林鴻材 校長 1932.2~1936.7
江門市立中學
林鴻材 校長 1928.6~1932.2
王德明 校長 1928.2~19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