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梨溪鎮

梨溪鎮位於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城東北,距城25公里,系梨溪鄉人民政府和梨溪、中和兩個行政村村委會的駐地。唐武德期間(公元618年--626年),開始有人居住,始稱蘆茅洲。後因河溪兩岸種植梨樹甚多,改稱梨溪。明清時代屬貸七都。

梨溪鎮-歷史沿革

民國期間第六區梨鄉。建國後屬六區梨溪鄉、梨溪人民公社。1984年,,鎮上有973戶4378人。在明+清時代,梨溪集鎮曾一度貿易興旺。梨溪鄉屬山區,物產有稻穀、毛竹、木材、閩筍、香菇和草紙等。梨溪集鎮位於梨水河畔,物品大多數都集中於此,然後銷往毗鄰的臨川縣,有的還遠銷南昌,福建,湖南,湖北等地。故以往梨溪集鎮每日有三次圩:早晨趕“露水圩”,買賣肉魚,蔬菜柴火;中午趕“草紙圩”。以買賣膠紙、草紙為主’;下午趕“木竹圩”,進行木材、毛竹貿易洽淡和成交活動。每年有兩次廟會,第一次是農曆五月十九至二十一日的划船會;第二次是八月十九至二十日的“黃牛會”,清末以後梨溪集鎮逐漸衰落。

梨溪鎮-自然資源

梨溪鎮梨溪鎮山地自然資源豐富,山林面積17萬畝,毛竹面積近10萬畝,占宜黃縣毛竹總面積四分之一。以生產竹片膠合板、竹筷、竹拉絲等一系列竹木企業應運而生。水煮筍、黑筍乾、閩筍、野生葛粉、石雞、食用菌、茶葉、茶油、香菇、木耳等特色產品深受國內外的喜愛。水利、礦藏資源也很豐富,宜黃縣四大水系之一“梨水”穿境而過,電力供應充足,現有2000瓦以上電站2座,小型電站5座。鐵、金、銀、鉛鋅、鎢礦等遍布梨溪鎮,鐵礦、鉛鋅礦已經開採,金、銀、鎢礦經堪測儲量較大,資料齊全,具有較大開採價值。旅遊資源逐年增加,不僅有占地600餘畝用於花卉苗木培育和供人休閒避暑的旅遊勝地綠野山莊,還有頗富傳奇的千年古剎——九峰山寺和白兔寺兩大寺廟。人傑地靈的梨溪歷史人物層出不窮,其中最有代表的是民國時期謝賢慶“組織農民自衛軍,領導鄉親鬧革命,殲滅土匪打劣紳,為民除害獻了身”的故事在鄉間廣為傳誦。

梨溪鎮-經濟發展

梨溪鎮梨溪鎮黨委政府把“培財源、抓稅收”作為突破口,不斷創新思路,積極推進財源建設,加大稅收征管力度,使梨溪鎮財力大幅增長。2007年,梨溪鎮財稅收入達532.3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36.84%,比上年增長193.4%,增幅居宜黃縣首位,並因此得到了縣委、縣政府財政上台階獎。在培植財源上,梨溪鎮在發揮資源優勢、壯大現有財源的基礎上,繼續挖掘新的財政增長點。抓住與臨川區龍溪、榮山、連源交界的地理優勢,加大集市邊貿建設,以此作為梨溪鎮經濟新增長點予以培植。梨溪鎮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招商引資方式,以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八方客商來梨溪投資辦廠,以此來培植後續財源。2007年引進了一家由北京客商投資5000萬元興建的下獅溪鉛鋅礦廠,企業的投產運行,為梨溪提供了強大的後續財力。在財稅征管上,加大稅收征管力度,成立了以鎮長為組長的稅收征管組。堅持“依法徵收、依率徵收、應收盡收”的原則,嚴格了小水電、礦產、道路建設、房地產開發等行業的稅收征管,防止稅收流失。此外,對零散稅源不漏征,多次組織財稅人員上戶徵收車船使用稅、農產品加工販運、竹筍加工等零散稅收,真正做到了大稅不放過,小稅不漏收。

梨溪鎮-農業產業

梨溪鎮梨溪鎮黨委、政府以資源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目的,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發展,積極扶持區域特色經濟,著力建設特色農業,這是強鎮富民的重大舉措。梨溪鎮立足農業產業“基地化、規模化、市場化”,不斷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增加農民收入,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積極推進“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強勢規模產業,重點扶持三陂、官坪、上下獅溪村高效產業毛竹示範基地,著力抓好里陰、外陰、九車、桐源、梨溪等制種基地建設,使制種面積達1600畝。繼續穩定梨溪、外陰、里陰1200畝的白蓮種植面積。同時,發展梨溪、中和、里陰的食用菌栽種基地,培植形成了以江西漢達綠野農業發展公司為龍頭的以種植扶養殖、促生態的綠色產業鏈。

梨溪鎮將烤菸產業作為農業產業化的主攻方向,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把菸葉生產作為“富民、興村、強鎮”工程來抓,以實現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的目標。為調動農民種煙積極性,梨溪鎮出台了一系列獎勵扶持政策,並對缺資金沒技術的菸農及時給予資金幫扶和技術指導。嚴格實行烤菸生產目標責任制,將各村的菸葉種植任務落實到每位鄉幹部頭上,納入鄉幹部的年終考核中,直接與鄉幹部的經濟掛鈎。在梨溪鎮幹部民眾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梨溪菸葉種植面積達1330畝,超額完成了縣裡下達的菸葉任務。隨著農業產業化進程的加快,農業產業規模得以強力壯大。因此,2007年,梨溪鎮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十強農業產業化鄉鎮”榮譽稱號。

梨溪鎮-社會環境

梨溪鎮梨溪鎮與臨川區三鄉鎮交界,人口流動大、社情較複雜。為此,梨溪鎮黨委政府把維護農村和諧穩定當作頭等大事來抓,綜治維穩工作以“服務經濟第一要務”為中心,以“維護社會政治穩定”為主線,切實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著力打造和諧平安梨溪。梨溪鎮堅持每月領導班子成員研究分析社會治安例會制度,明確每一階段的綜治任務,有效地做好各階段工作;堅持重大矛盾糾紛定期排查制度,對排查出的問題落實到人,限時調處,努力做到矛盾不出村,糾紛不出鎮。堅持民眾信訪接待制度,專門設有書記、鎮長信訪接待日,盡力做到民眾來訪有答覆、有回音,對鎮裡一時難以解決的信訪難題,鎮綜治委做到重點地方專人盯,重點人員專人跟,儘量使不穩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狀態。此外,堅持實行嚴格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對企業生產進行經常性檢查,不留下任何安全隱患。由於工作得力、措施到位,梨溪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呈現出“三無”(無刑事案件、無重大安全事故、無群體越級上訪)的和諧穩定大好形勢,得到了縣委、縣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同時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投資環境。

梨溪鎮-城鎮建設

梨溪鎮梨溪鎮舉全力開發了茶苑新區,並按城市標準擴建了30米寬、500多米長的水泥街道。占地10餘畝的大型農貿市場———梨溪商貿中心已經在茶苑新區籌建完畢,各種功能配套設施也已安裝完畢,並投入使用。同時,加大新區美化、亮化、綠化力度,在街道兩旁種植綠化帶,安裝環鎮路燈,充分打造美麗的新梨溪,為新農村建設提供藍本。梨溪鎮按照“政府主導,民眾參與,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循序漸進,務求實效”的原則,緊緊圍繞“五新一好”的目標,重點抓好中和村五坑一組、二組、上下獅溪村汪家地組、下堡一組、下堡二組5個試點自然村建設。堅持以村鎮規劃和“三清六改”為突破口,充分尊重民眾意願,高質量地如期完成示範點建設,並按“試點示範、推廣”的原則,全面推進梨溪鎮新農村建設。在5個試點自然村建設中,梨溪鎮共投入建設資金150餘萬元,拆除危房19間,粉飾舊房外牆3600平方米;拆除舊豬牛欄26間;拆除廁所110平方米,新建三格式廁所73戶;清理垃圾污泥65噸,路障32處;完成水泥硬化入組3.5米寬的公路6750米,入戶路2200米;梨溪鎮5個點207戶都用上了乾淨的自來水;5個新農村建設點90%以上農戶普及電視,16戶安裝了太陽能。現在,這5個試點自然村村民生產、生活環境有了極大改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的肯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