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饒縣應家鄉

江西上饒縣應家鄉

應家鄉位於江西省上饒市上饒縣中南部,距上饒市區22公里,至福建武夷山僅100公里。應家鄉東鄰黃市鄉、田墩鎮,南毗鐵山鄉、四十八鎮,西接黃沙鄉,北界尊橋鄉、皂頭鎮。 總面積5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3萬畝,山林面積5萬畝。應家鄉人口27598人。屬江西省“十五”扶貧開發工作重點鄉鎮。境內地貌以半丘陵為主,地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75米。年平均氣溫17.9攝氏度,具有四季分明、氣溫適宜、光熱較優,無霜期長等特點,無霜期約272天。境內水利、礦產、林地資源十分豐富。境內丁溪河由南向北逶迤而過,有小(二)型水庫 1 座。

應家鄉-行政區劃

應家鄉轄:應家村、東塢村、石門村、頂畈村、浮墩村、吉安村、佛母村、安坑村。

應家鄉-歷史沿革

江西上饒石雕刻應家鄉歷史較為悠久。在清朝後期現應家鄉地域大部分劃屬廣信府饒邑來蘇鄉五十八都應家口和五十九都安坑管轄。至民國二十八年(公元1939 年)設應家鄉,駐地應家口,下轄17個保;1949年5月解放初期,應家與黃沙上瀘同屬應家鄉第5 區;1950 年應家與黃沙同屬應家區,1951年鄉境內增設石門鄉,1952年增設東圩鄉1956年撤區並鄉,應家鄉轄區範圍與現在基本一致;1957年應家鄉劃四十八區管轄,1958年成立應家社,以後在歷次行政區劃調整,應家公社區域範圍沒有變化,1984年改為應家鄉。江西上饒石雕刻於應家鄉安坑村玳公祠內的大廳兩側。採用高浮雕的手法,以明代作家梁辰魚的《浣紗記》為藍本而創作,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圖為允降、圖寄子、圖問疾三個場次。

應家鄉-自然條件

應家鄉應家鄉1986年至2000年的氣象資料顯示年平均氣溫17.8℃,平均最高氣溫是1998年,為18.6℃;最低氣溫是1989年,為17.5℃。歷年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28.8℃;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6.2℃。年平均降水量2066.1毫米,年最大降水量出現於1998年,為2589毫米;年最少降水量出現於1996年,為1288.6毫米。月最大降水量出現於1998年6月,為966.9毫米;月最少降水量出現於1987年12月,為0.6毫米。降水分布不均,南北山區多於中部丘陵、平原月平均日照142.6小時,1988年月平均日照時數最長,達166.7小時;1997年月平均日照時數最短,為117.1小時。7月平均日照時數最長,為228.3小時;3月平均日照時數最短,僅80.2小時。年平均風速1.3米/秒。最大風速年度是1987年,平均風速1.9米/秒;最小風速年度是1996年、1997年和1999年,平均風速1.0米/秒。月平均風速3月、4月最大,為1.5米/秒,10月、11月、12月最小,為1.2米/秒歷年有霜,霜期最長的是1986年冬至1987年春,有霜期達32天;霜期最短的是1990年、1991年、1993年和1994年,有霜日僅9天。年平均氣壓1001.8百帕。最高氣壓年份是1987年,為1002.4百帕;最低氣壓年份是2000年,為1000.7百帕。

應家鄉-社會事業

應家鄉一是文化教育事業取得新進展:積極改善學校的硬體設施建設。採取“外引內籌上爭取”的辦法投資50萬元新建了里洲僑心國小、投資42萬元新建浮墩國小、投資36萬元新建中學實驗樓,並投資45萬元對中心國小教學樓進行了翻新重建,總建築面積達5400平方米。2003年通過“兩基”檢查。二是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進一步加大鄉村兩級公路改造力度。投資100餘萬元對應家口至東圩總長達3公里的道路進行了路面硬化;投資60餘萬元開通了吉安馬道至安坑的公路。切實解決了東圩、安坑兩村民眾多年來行路難的難題。加強了水利設施建設。修復了東圩至應家引水渠700米,同時對各類病險水庫進行了加固。鄉內有衛生院一所,並實行了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