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信息
《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一書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於2002年08月在中國全面發行
內容來源
《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一書,內容豐富,涉及經濟、政治、文化、軍事、外交和中國共產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全書分為25個專題、119個小題,計1300多段論述,約56萬字。這些重要論述,是從1989年6月中國共產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到2002年6月期間,江澤民同志所作的報告、講話、文章、書信、批示等370多篇重要文獻中摘錄的。其中不少論述是第一次公開發表。
中國共產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始,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弘揚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的歷史任務的過程中,正確應對前進道路上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妥善處理國際國內的複雜問題,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全面推向前進。在此期間,江澤民同志發表了許多重要著作,全面系統地論述了關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問題。[1]
指導意義
《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一書,匯集了江澤民同志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科學分析國際國內形勢發生的重大變化,深刻總結中國共產黨和人民在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取得的豐富經驗,集中全黨全國人民的智慧,正確回答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提出並闡明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的實踐中所形成的新的理論成果。這些新的理論成果,特別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的,是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對於我國在新世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1]
目錄信息
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目錄[1]
一、確立鄧小平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
(一)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二)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
(三)全面系統地把握鄧小平理論的科學體系
(四)堅定不移地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
(五)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鄧小平理論
二、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一)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二)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
(三)四項基本原則是現代化建設最重要的政治保證
(四)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五)把“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統一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三、建立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經濟制度
(一)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二)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
(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四、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一)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
(三)要使市場在國家巨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
(四)深化計畫、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建立穩固、平衡、強大的國家財政,確保金融安全、高效、穩健運行
(五)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五、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一)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
(二)走既有較快速度又有較高素質的發展路子
(三)發展要有新思路,核心就是進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四)把經濟發展建立在主要依靠國內市場的基礎上
(五)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廣大民眾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
六、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
(一)必須始終加強和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
(二)長期穩定並不斷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的雙層經營體制
(三)積極探索扶持、保護、促進農業發展的新機制和新辦法
(四)發展鄉鎮企業,推動小城鎮建設,提高城鎮化水平
(五)扶貧開發是貫穿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要任務
七、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
(一)國有企業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
(二)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改組國有企業
(三)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和目標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四)充分發揮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
(五)切實關心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生活和再就業
八、促進區域經濟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
(一)正確處理東部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的關係
(二)東部地區要繼續加快發展,有條件的地方應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
(三)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
九、努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一)積極推進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
(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主動參與國際競爭。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開放戰略
(三)經濟特區要增創新優勢,更上一層樓
(四)積極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資
(五)學習和吸收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
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
(一)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標,穩定是前提
(二)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維護社會政治穩定
(三)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
十一、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一)把科技和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二)科技工作要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
(三)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依靠科技創新實現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跨越
(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關鍵是人才
(五)教育必須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
(六)在全社會普及科學知識,樹立科學觀念,提倡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
(七)大力促進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發展和繁榮
十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一)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
(二)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
(三)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十三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一)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二)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四)擴大基層民主,保證人民民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
(五)按照轉變政府職能和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進行機構改革
(六)建立民主的科學的決策制度
(七)實現民主、自由和人權的根本途徑是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
十四、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一)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二)建立完備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三)增強法制觀念,嚴格執行憲法和法律
(四)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
十五、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一)在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下實行廣泛的團結
(二)充分發揮人民政協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的作用
(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的根本保證
十六、高度重視民族問題和宗教問題
(一)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
(三)加快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四)樹立馬克思主義的宗教觀,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五)警惕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宗教問題“西化”、“分化”我國的圖謀
十七、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社會全面進步
(一)要把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作為統一的奮鬥目標
(二)發展和繁榮社會主義文化
(三)偉大的創業實踐需要偉大的創業精神。繼承優良傳統,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
(四)廣泛深入地進行愛國主義、團隊精神和社會主義教育
(五)越是改革開放,越要重視宣傳思想工作
(六)尊重保護婦女,關心青少年成長
十八、堅持不懈地進行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
(一)反對腐敗是關係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嚴重政治鬥爭
(二)充分認識反腐敗鬥爭的緊迫性、長期性、複雜性和艱巨性
(三)反腐敗要堅持標本兼治,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現象
(四)領導幹部要帶頭廉潔自律
十九、加強軍隊和國防建設
(一)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二)實行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方針,立足於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
(三)實施科技強軍戰略,加強軍隊質量建設,走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
(四)按照“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總要求,全面加強軍隊建設
(五)建設符合我國國情並反映時代特徵的現代化國防
二十、推進祖國和平統一
(一)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二)實現香港、澳門順利回歸,保持香港、澳門繁榮穩定
(三)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發展兩岸關係,實現台灣與祖國大陸的統一
二十一、國際形勢和外交政策
(一)正確把握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二)始終不渝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國家的獨立、主權和尊嚴
(四)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五)進一步加強同開發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
(六)努力發展大國間長期穩定的友好合作關係
二十二、 按照“三個代表”要求,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一)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必須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二)“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思想政治建設始終是黨的建設的首要任務
(四)民主集中制不僅不能削弱,而且必須完善和發展。堅持講團結、講統一、講大局
(五)改進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
(六)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民眾基礎
(七)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
二十三、改進黨的作風
(一)黨的作風關係黨的形象,關係人心向背,關係黨的生命
(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弘揚與時俱進的精神,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勇於創新
(三)始終保持黨同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堅持一切為了民眾、一切依靠民眾,從民眾中來、到民眾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線
(四)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更沒有決策權
(五)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二十四、努力建設高素質的幹部隊伍
(一)不斷培養造就大批高素質的、善於治黨治國的領導幹部和各方面人才
(二)幹部隊伍建設的重點是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
(三)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
(四)堅持黨管幹部的原則,加快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
(五)培養和選拔優秀年輕幹部
(六)在實踐中鍛鍊幹部是我們黨培養幹部的一條根本途徑
二十五、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
(一)講學習是講政治、講正氣的前提和基礎
(二)領導幹部一定要講政治
(三)要在黨內真正造成一種浩然正氣
(四)以整風精神開展“三講”教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