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嶼名勝風景區

江心孤嶼,俗稱江心嶼,位於溫州市區北面甌江之中,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東西長,南北狹。古時為兩個小島。

中川孤嶼

江心孤嶼,俗稱江心嶼,位於溫州市區北面甌江之中,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東西長,南北狹。古時為兩個小島。南朝宋初郡守謝靈運曾登上孤嶼,寫下“亂流趨正絕,孤嶼媚中川。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名句。唐季以還,嶼上逐漸建成梵宇和浮屠。鹹通七年(866),於西山東麓建淨信禪寺。宋開寶二年(969),又於東山西麓建普寂禪院,並先後建西塔、東塔。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趙構為避金兵南下,曾駐蹕普寂禪院。與鼓浪嶼,東門嶼,蘭嶼並稱“中國四大名嶼”。紹興七年(1137),僧清了奉詔來江心嶼設壇傳經,率眾填塞中川,兩嶼遂連線為一;填塞處,建寺,名中川寺,通稱江心寺。未久,高宗賜名為龍翔興慶禪寺,奉為“宗室道場”。其後,外國僧侶也慕名來參禪膜拜,至明清兩代,仍絡繹不絕。江心嶼遍布殿堂亭榭,甚富古蹟,且古木蔥蘢,風景秀幽,向有“甌江蓬萊”之稱。各代詩人題詠詩詞就有500餘首;如唐代詩人李白、杜甫、孟浩然、張子容、韓愈、張又新等均有名篇佳作詠及孤嶼。詠江心嶼歷代詩篇佳句如: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南北朝·謝靈運)江亭有孤嶼,千載跡猶存。(唐·李白)孤嶼亭何處?天涯水氣中。(唐·杜甫)眾山遙對酒,孤嶼共題詩。(唐·孟浩然)寺影一拳石,潮聲四面風。(宋·張擴)兩寺今為一,僧多外國人。流來天際水,截斷世間塵。(宋·永嘉四靈之徐照)叢林忽涌中流地,雙塔曾擎半壁天。(宋·林景熙)半天燈火東西塔,一枕風雷上下潮。(宋·吳馬日)羅浮山下雪來未,揚子江心月照誰?(宋·文天祥)衣沾爐氣出,船載磬聲還。(明·高啟)江山如有約,雲水暫為家。(明·朱諫)半角殘碑埋曲徑,一泓秋水拍長堤。(清·曾燮)欲回天地波濤上,只剩河山涕淚中。(清·端木國瑚)故國山河無半壁,新亭涕淚此中川。(清·陸耀)歸鴉灑墨高盤塔,征雁傳書遠入雲。憐才紅袖嫌何少,交友黃金愧不多。(清·谷培宸)偏安烽火日,何處有清輝?(當代·鞠國棟)嶼為船矣塔為檣,千古江心未啟航。(當代·崔寶珏) 寺祠雙塔【江心寺】
現存之江心寺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建,面積約2870平方米,分前、中、後三殿。前殿為天王殿,東西有長廊,兩端置鐘鼓樓。今宋代古鐘尚存。中殿為圓通殿,最為壯觀,供奉的是觀音菩薩,江心寺為全國32所觀音道場之一,。殿內檻聯匾額,琳琅滿目。正柱聯為宋王安石撰並書。後殿三聖殿,殿額與對聯皆為弘一法師所書。寺院大門兩邊有題為宋王十朋撰書的疊字聯:“雲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念“yun,zhaochao,zhaozhaochao,zhaochaozhaosan;chao,changzhang,changchangzhang,changzhangchangxiao”)。由書法家方介堪正楷重寫。寺周古木參天,景色清幽。1983年列為全國對外開放142座重點寺院之一。鳥瞰江心嶼
【興慶寺】原名淨信院,又名西塔寺院。宋高宗駐蹕孤嶼時,改稱興慶。重建於清嘉慶年間。寺兩側有琉璃泉,泉水清冽,為溫州三大名泉之一。寺牆內有橄欖一株,相傳明萬曆十五年(1587)為郡守衛承芳所植,2003年被毀。建國後溫州市博物館建於此寺,常年展出歷史文物,現改為溫州革命歷史紀念館。【宋文信國公祠】位於江心寺東面。南宋德祐二年(1276),文天祥自元兵押解途中脫險來溫,留居中川寺,作《北歸宿中川寺》詩。明憲宗成化十八年(1482),邑人為紀念這位民族英雄就義200周年而建此祠。祠內原有文天祥石質雕像和名人題詩碑刻,後被毀壞,僅存清人秦瀛《宋文信國公造像題記》碑。1981年整修,迴廊鑲嵌《正氣歌》及20塊後人憑弔詩詞碑刻,並有聯云:孤嶼自中川,逝水難消亡國恨;崇詞足千古,英風猶挾怒濤鳴。【東西二塔】東塔始建於唐鹹通十年(869年),一說建於北宋開寶二年(969年),曾毀於兵火,南宋紹興十年(1141年)重建。元至正,明萬曆,清乾隆多次重修。塔高28米,底徑8米餘,6面7層,青磚圍砌。過去外圍層層有平座、欄桿和出檐,內有扶梯直上塔頂,可俯瞰甌江澎湃,飽覽風光旖旎的鹿城全貌。清光緒二年(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簽訂,溫州闢為商埠。1894年始在東塔山下建造英國駐溫領事館,次年落成。英藉口警衛工作需要,強迫溫州地方當局拆除東塔內外的飛檐走廓,留下這座中空無頂的塔身。塔頂自然生長一株100多年樹齡的榕樹,無土培植,根垂塔中,全年常綠,實為奇觀。今塔仍巍峨雄偉,像一座飽經風霜、歷盡滄桑的歷史豐碑矗立在東峰之巔。西塔始建於北宋開寶二年(969年),一說建於唐鹹通十年(869年),明、清曾多次修繕。塔高32米,底徑7米,6邊形,7層,中空,系樓閣式青磚仿木構建築。遠遠望去,碧水藍天,全身披綠的西峰山托著磚紅色寶塔,塔剎直入雲端,蔚為壯觀。就近處,江風吹動四十二個檐角的銅風鈴送聲,四周枝頭飛禽清脆的啼嗚,交響成趣。塔每層每面均有小佛龕,內置石雕佛像,造型精緻,神態自然,有頗高的藝術價值,塔周圍置青石坐凳,萬木扶疏,清幽格靜,引人遐思。因塔身傾斜,曾於1982年進行大修葺。今塔仍保持宋代風格。東西雙峰崖岩挺秀,自然天成,林木蓊鬱,蔥蔥蘢蘢,山不高,有東西千年寶塔而得名。攀登陡峭石階小徑,可上山頂觀塔。每塔旁立有青石碑二方、古亭一座。遊人至此,縱談古今,神思激越。東西雙塔,屹立於孤嶼,遙相呼應,活繪出江心嶼的優美輪廓,成為溫州的—個標誌。1981年東西雙塔列為溫州市第—批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東西雙塔被國際航標組織列為世界百座歷史文物燈塔之一。國際航標協會正式宣布其為世界航標遺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