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鎮簡介
領導信息
書記:曹 毅鎮長:方國標
人大主席:楊保華
副書記、紀委書記:張寶海
黨政辦主任:張培月
曹毅同志簡介
曹毅,男,中共黨員。現任潁上縣江口鎮黨委書記。1981年10月--1983年12月在空降兵39312部隊服役;1984年3月--1992年3月任耿棚區泮莊鄉黨委委員,副鄉長;1992年3月--1997年8月在十八里舖鄉工作,先後任計生辦主任,副鄉長,黨委副書記;1997年8月--2007年1月在陳橋鎮任黨委副書記,鎮長,書記;2007年1月至今任江口鎮黨委書記。
方國標同志簡介
方國標,男,中共黨員。現任潁上縣江口鎮黨委副書記、鎮長。1982年7月--1983年8月在江口區古城中學任教;1983年8月--1992年8月在薛橋職中任教師,校長;1992年8月--1996年2月在湯店鄉任政法幹事,監察幹事,綜治辦主任;1996年2月--1997年10月任湯店鄉副鄉長,1997年10月--2007年1月任湯店鎮黨委副書記;2007年1月至今任江口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組織結構
1、黨政辦2、經濟發展辦
3、社會事務辦
4、農村經濟與統計服務站
5、農業綜合服務站
6、鄉鎮事務服務站
7、土地與村鎮服務站
8、文化與廣播服務站
9、鄉鎮財政所
10、計畫生育服務站
江口鎮人民政府地址:安徽省潁上縣江口鎮
江口鎮人民政府電話:0558-4291101
江口鎮概況
(一)地理位置:江口鎮位於潁上縣的西北部,西與潁東區楊樓、新烏江鄉相鄰,北與利辛板集、胡集鄉接壤,東與本縣陳橋、古城鄉鎮相連,南與本縣建潁鄉隔潁河相望。(二)地理特徵:全鎮總面積80平方公里,地勢平坦,平均地表高程26米,高差只有1米。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冬寒夏熱,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平均氣溫15.1C°,年平均降水904.6毫米,平均無霜期221天。境內河溝縱橫,南靠潁河,北鄰蘇溝,濟河橫貫其中,烏江河至北向南注入潁河,與大、中、小溝構成水利網路。
(三)人口:2006年末全鎮總人口76873。以漢族為主,有極少數回、苗、傣、布衣、朝鮮等少數民族。有少數民眾信仰基督教及佛教,約2000名基督教信仰者在批准的四個堂點內“守禮拜”,極少數佛教信陡在批准開設的觀音寺內初一、十五活動。
(四)耕地;全鎮耕地面積74835畝,土壤分為三種類型,南部沿潁河一帶系沙和沙淤混合土,約占總耕地面積的30%,濟河以北地區為黑土崗地,約占40%,中部是淤地占40%。適應各種農作物的生長。
(五)行政區劃:鎮轄16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村建有黨的基層組織——黨支部,在黨支部的領導下,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了自治組織——村民委員會。各村根據情況各自建立若干個村民小組。
(六)歷史沿革:據歷史記載,江口岸夏商時代屬豫州地,稱慎邑(既北古城遺址),北宋時期稱江陂鎮,明初為潁陽鄉,清未稱縣北鄉五部,民國時期屬江口區,解放後一直是區(大公社)所在地,在
1991年撤區並鄉時,由原江口區所轄七個鄉鎮中的烏江、馬圩、江口三個小鄉鎮並成現在的江口鎮,辦公地點設在原江口區所在地。
(七)文化:江口鎮是個文明古鎮,文化底蘊豐富,源源流長,人民素好文娛,每逢良宵佳節、廟會社日,多有歌舞表演,形式多樣,如舞龍、劃旱船、推彩車、踩高蹺、跑驢、花鼓燈等。民眾喜好梆劇,推劇等。流行大鼓、評書、清音、墜子等。雜技表演是特色民間藝術,80年代有近20個民間雜技表演隊常年在全國各地演出,頂桿、咬花等節目有相當水平,不愧為雜技之鄉稱號。1982年建成面積792平方米,911個座位的影劇院,至1985年影劇演出560場,觀眾達11萬人,多次接待河南、山東等地著名劇團在此演出,教育了民眾,豐富了文化生活,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儘管隨著電視、網路的普及,電影戲劇市場疲軟,但江口鎮黨委政府仍將位於鬧市區的影劇院保留下來,現作召開大型會議之用,有時接待外地歌舞劇團前來演出。江口鎮文化站始建於1952年,2000年鄉鎮機構改革時,與江口廣播電視站合併成江口鎮鄉鎮社會事務服務站。
(八)教育:全鎮中學3所,國小24所,在校中學生3200人,小學生11000人,在職教師404人。1997年至2000年,鎮委鎮政府提出不建辦公樓建造教學樓,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投資400多萬元,為馬圩、王樓中學,江口中心國小新建三座教學樓。2000年隨著國家危改項目工程的進行,鎮黨委政府又積極主動爭取項目11個,面積6786平方米,資金300多萬元。2001年祖籍江口,現任合肥興華投資集團總裁的胡炯先生,不忘記家鄉,捐資20萬元,為西元國小新建一座興華教學樓。2004年祖籍江口鎮林圩村,現在蕪湖長信科技有限公司任職的陳奇先生,積極向本公司建議,投資20萬元,也為林圩國小新建一座教學樓。近年來教育工作者們通過在職培訓、自學函授等形式,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顯著提高,教師隊伍中,副高職稱9人,中級職稱108人,辦學條件明顯改善,1999年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工作通過國家級驗收。
(九)衛生: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衛生事業快速發展,醫務工作者隊伍不斷發展壯大,衛生防役網路建全,醫療設備不斷更新,醫療水平遂步提高。江口中心衛生院1992年新建四層門診大樓,內設中西醫、化驗、檢查等科室18個,被授為一等甲級醫院。著名中醫主任醫生繩新墨根據中醫理論,結合多年的臨床經驗,總結五號治療肝病的方劑,根據病情,靈活運用,效果顯著,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經濟發展
發展經濟的優勢條件
1、農業發展潛力大。江口鎮耕地平坦,土壤多樣,地處暖溫帶、半濕潤地區,水利條件優越,是國家級商品糧生產基地,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小麥、大豆、芝麻、花生等農產品品質優良。2、交通便捷。近兩年來,鎮政府加大了對公路建設的投入,2003年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千方百計籌集配套資金,共投入3000多萬元,改建阜陽至潁上北二級公路(境內10公里),新建江口至江北13.5公里三級公路,連線江口、徐橋、江北店三個集鎮,東至潁上城,西到阜陽市,北達利辛縣十分方便。阜淮鐵路經江口集北首橫穿而過,快慢客車均在此停靠,便利外出務工人群出行。2004年引進浙江客商,投資120萬元興建江口鎮水廠,2004年潁河潁上船閘動工興建,又為江口鎮開僻了黃金水道。
3、文化底蘊豐富。江口鎮是個文明古鎮,文化源遠流長,民風淳樸。位於湯圩村烏江河邊的古慎城遺址,源於春秋時代,是原潁上城所在地。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全鎮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1997年被阜陽市委市政府首批命名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鄉鎮,2002年又順得通過市委市政府的復驗。
4、宣傳通訊條件較好。1991年撤區並鄉後,廣播電視事業快速發展,新建了調頻廣播和電視差轉台,31個行政村相繼建成二級廣播站,1995年集鎮開通了有線電視,可收視到20套清晰的電視節目。1994年開通了程控電話,目前用戶已達5000戶,移動和聯通公司在集鎮上分別建了微波塔,手機已經普及,寬頻網延伸至江口。
5、江口鎮政府聯繫方式:
黨政辦公室電話:0558……4291101
黨政辦公室傳真:0558……4291004
鄉鎮特色
(一)農業為主導產業。江口鎮過去是傳統的農業大鎮,小麥、大豆、芝麻等農產品品質優良。近年加大了農業結構的調整,玉米、紅芋及經濟作物面積逐年擴大,王橋、聶湖、小河等村的大蒜、林圩、孫莊、劉莊等村的辣椒,王李等村的菸葉,無論是種植規模還是品質,都遠近聞名。1995年後,經過三年的努力,實現了高標準林網建設,四旁植樹和成片造林大幅度增加。目前全鎮擁有速生楊樹180萬株,木材積累量20萬立方米。畜牧養殖業規模迅速擴大,2003年全鎮黃牛飼養量16219頭,生豬飼養量58576頭,山羊飼養量85566隻,家禽飼養量967440隻,樊南、閆徐村養雞超6萬隻,逐步向專業化、產業化發展。(二)商貿流通活躍。江口鎮是古老集鎮,歷史上是潁上縣五大集鎮之一,徐橋集、江北店近年來發展較快,三個集鎮南北一線排列,集市繁榮,交易活躍。江口集鎮服裝市場全市有名,農貿市場吸引著外地客商,農副產品銷往全國各地。蒜苔收穫季節,大批蒜苔銷往天津、東北地區。1988-1991年,江口免毛市場全國聞名,河南、山東江蘇等地免毛到此交易,年成交量近千噸,交易額上億元,銷往廣東、浙江外貿出口。
(三)煤炭資源豐富。據有關部門勘測江口鎮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新興的劉莊煤礦首批開採區包含了東部的6個村,西部和北部地下豐富資源有待開採。
(四)勞務經濟成為支柱。早在80年代農村剩餘勞力就走出了家門,到沿海各地打工,後來務工隊伍逐步壯大,遍布全國各地,到目前全鎮外出務工人數高達2.6萬人,簽定長期務工契約和在外有房產的近萬人。部分人有相當高的技能,成為企業的骨幹。不少人在外事業有成,註冊成立了公司,當上了老闆,少數人企業固定資產有幾千萬元,在當地也是知名企業。
招商項目
江口集貨運碼頭建設
今年潁河潁上船閘動工興建,為江口鎮開僻了黃金運輸水道,在江口集建一中等級別的貨運碼頭,潛力大,前景好。1、江口集距謝橋煤礦12公里,距劉莊煤礦僅4公里,煤炭從水路外運成本最低,貨源充足。
2、江口集鎮規模大,輻射面廣,交通方便,公路鐵路與之相連,全鎮7.5萬人,黃沙、石子,水泥需求量大,利用水運成本低,在竟爭的建材市場中具有優勢。
3、江口鎮屬商品糧生產基地,年外運糧食平均有5000噸。
4、碼頭地理條件好,貨場平坦寬廣,投資少,效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