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儺舞

永豐儺舞

永豐儺舞流傳於永豐縣陶唐鄉邱坊村,當地人又稱“麻婆送子”“接鍾馗”“麻婆舞”。其獨特而古老的跳躍式弓步、雙腳跳、三步跳等儺舞動作,把“鍾馗驅魔”“麻婆送子”等神話傳說演繹得淋漓盡致,是一種表演風格古樸粗獷、形式簡練誇張、民俗內涵豐富的傳統祭祀舞蹈。

《邱氏族譜》記載,明嘉慶二年(1524年)邱坊人邱文學任山東御使,為官清廉,剛正不阿,曾懲辦過不少貪官污吏和劣紳惡霸,人們美其名為賽包公。但年過40卻未生育,且夜夜惡夢纏身,苦惱不已。延醫問藥、遍尋良方無果。後在江湖術士指點下,參拜鍾馗廟,祈求保佑。此後,因夢結緣,喜得鍾馗驅除厲鬼,夫人馬娘娘夢送貴子。為感大恩,邱御使根據夢中鍾馗與馬娘娘臉型做成了面具,帶回老家邱坊村供奉,四季頂禮膜拜,漸成祭祀儀式。後經加工改進,演變成了集宗教祭祀與武術表演於一體的儺舞,並取名為“麻婆送子”,也稱“接鍾馗”。

永豐儺舞的演員一般有6人,扮演麻婆娘1人,鍾馗1人,天將4人。儺面具用香樟木人工雕刻而成,根據人物性格用油漆繪製出不同的形象。鍾馗戴黑色面具,著黑色鑲花邊綢緞衣,莊嚴威凜;麻婆娘戴粉紅色面具,著桔黃色綢緞花裙,溫柔善良;四大天將戴大紅色面具,著紅色綢緞官服,凶神惡煞。伴奏器樂有大鑼、鼓、釵、小鑼、嗩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