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興寺[北京延慶永興寺]

永興寺[北京延慶永興寺]

永興寺位於北京延慶,長峪城的西高台上有座永興寺,由山門、前後正殿、戲台、配殿組成。永興寺的建築用磚明顯是城牆的殘磚,始建年代一定在建城之後,只是具體時間尚待查考。

寺廟介紹

永興寺[北京延慶永興寺] 永興寺[北京延慶永興寺]
永興寺[北京延慶永興寺] 永興寺[北京延慶永興寺]

永興寺坐北朝南,背靠龍頭山,面對筆架山,左鄰獅虎山,右連鳳凰山,是古人推崇的一處風水寶地。永興寺的結構布局有兩點與眾不同。

其一是佛道二教合祀;其二是戲台不在廟的正前方。永興寺有兩座正殿,前殿為羅漢殿,供奉著彌勒佛及十八羅漢。彌勒佛身前還有位小土地神,身後有位紅臉持刀大漢。後殿為娘娘廟,供奉著栩栩如生的正宮娘娘、眼光娘娘和送子娘娘。戲台對面的配殿供和尚與道士居住。和尚、道士和睦相處,贏得了香客眾多、香火旺盛。古人為了感謝神佛的保佑,每年要演戲表示酬謝,因此,戲台通常建在寺廟的對面,敞開廟門,請神看戲。而永興寺的戲台卻坐西朝東,在前後大殿之間的西側面。不知道永興寺的神佛是在各自的殿里聽戲,還是離開座位在院中看戲,與村民同樂。
戲台為硬山單檐大屋頂作法,面闊3間,三面圍牆,台口敞開。前台(舞台)高0.66米,寬8.3米,進深4.9米。前後台之間用木欞門窗隔開。後台的面積約16平方米,供演員化裝、候場、休息和存放道具。戲台前的空場面積約160平方米,可容納二三百人看戲,站四百人也行。村里人說,這個空場很神奇,人少不顯少,人再多也不擠。
長峪城在古時候有社戲,如今有個村劇團,自娛自樂的演戲歷史約有幾百年了。村劇團的演出獨具特色,類似於河北梆子劇種,唱腔高亢、急促,人稱“靠山調”。演出的劇目主要是反映宋朝的故事。如《轅門斬子》、《四郎探母》、《雙鎖山》、《下河東》、《大登殿》、《哭殿》、《王寶釧》、《斷橋》等二十幾齣戲。從前,通常在正月里演戲,初一開台,初五剎台,正月十五還要加演一天。
明朝時期的鑄鐵大鐘懸掛在永興寺里,高1.6米以上,重1千餘斤。鑄鐘銘文顯示,道士張演齡的弟子趙登,繼承師父“寺里不可一日無鍾”之遺願,廣為化緣而鑄此大鐘。鐘聲可傳到城東12里遠的禾子澗村。這口鐘曾發揮過不同的作用。寺里香火旺盛時,每天晨鐘暮鼓,恰似西方極樂小世界。抗日戰爭時期,只要石頭嶺上的“訊息樹”一倒,大鐘就連響幾十聲,人們會立刻躲進深山,逃避日本鬼子的殺戮。在和平年代,如果鐘聲連響幾十聲,人們就知道廟裡要上演大戲了。
從前,長峪城還有城隍廟、五道廟……現在僅存新城高坡上的菩薩廟、舊城門外的真王(貞王)廟。舊城門裡的關帝廟早已殘破不堪,檁枋上書“民國廿三年八月重修”。

主要景觀

建有大雄寶殿、觀音殿、天王殿、山門殿、鐘樓、鼓樓等13年仿古建築,精心雕塑了各種佛像40餘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